三舅今年53了,一米八的大个儿,浓眉大眼,很俊气,从经历上说“工农商学兵”占全了,阅历丰富,说话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十分精神。他1977年入伍,在青岛海军服役4年,退伍后在东北成家落户。三舅是我从军路上的引路人,对我这个外甥格外亲,期望也很高。
我高中毕业后,就业无门,眼看着一辈子要“窝”在农村,有些不甘心。年底征兵,我们这里正好有一批去东北,我就报了名,当时部队离三舅家有五百多里地。舅在一开始就说,“当兵是个机遇,出来了就要好好干,不能恋家;我这里你也少来,到时候干不好、没有成绩来了就别怨我说你!”现在回想起来,在外当兵十几年,可真没少挨三舅的批评,有时还很是严厉。三舅平时爱喝酒,每次见外甥来了,都会抽空和我长谈半宿。他见多识广,很健谈,总是先问问我父母的情况,说说当前的生意,或是谈些旧事,更多的是关心我在部队的成长进步和个人发展。他头脑灵活,眼睛“毒”,看问题很准,虽说退伍已好多年了,可平时喜欢看时政新闻、关注军事报道,对地方上、部队里的事了解得都很清楚。我在文化班备考时,原计划报考大专或本科,学习压力很大。那年春节去他家,三舅又问起了我的学习成绩,我说:“差不多!”三舅一听笑了,眯着眼儿瞅着我说:“差不多是差多少啊,99分还是90分?”看他是要刨根问底,我心里有点慌,因为我从小就偏科,一看数理化就头疼。等了解实情后,他帮着我分析了下形势,“不行就报‘大中专’,这样学历上是亏点,转干了以后再进修。”我有些惊呀:他还知道“大中专”这个名词!
在三舅的鼓励下,我在学习上也真是下了功夫,数理化不行就多做题,最终以超出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军事院校。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先后换了三个地方,始终没有忘记三舅那殷切期盼的目光。虽说在哪个单位干得都不错,只是因为一直呆在机关,调职调衔按部就班,没有提前。
时光匆匆,说话就要转业了。2005年9月份,归队办清转业手续回老家时,顺道又去了次三舅家。一年多不见,舅也显老了,他说:“你都三十多了,也成家了,我能不老吗?”晚上,我们又闲聊起来,话说了不少,酒也喝多了。舅说:“我在咱老家侄子、侄女好几个,你知道为什么光是把你带出来了?这个以前答应过你娘。你姥姥得脑血栓在床上躺了七年,你姥爷得脉管炎、病了三四年,不都你娘一手伺候的?我这儿离老家太远,前前后后虽是出了些钱,可一想起来还是心有不安!”舅说的这些是实情,当时,大舅不孝顺,二舅忙于生意,三舅远在外地,伺候老人主要还是靠我母亲。我当兵后,本来三舅想在他们那儿给我介绍个对象,好让我留在他身边,可我还是坚持回了老家。
夜深了,我静静地听着,被三舅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
舅有些失落,接着说:“你这样回老家也好,记住两件大事:一是要把工作干好,你是要当父亲的人了,以后我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你了。你身上有优点、也有不少缺点,这个你自己没事好好想想,不能白当了兵!你们强了,我这个当舅的脸上也有光。二是要把俩老人照顾好,他们都老了,一辈子不容易啊……”
转业后这几年,我这里工作上是新手,家里孩子又小,整天紧紧张张的,和三舅联系的也少了,不是怕再挨批,而是想想当初他交待的两件大事做得还不够好,说起来很是惭愧。
年初,在三舅生日那天,我打电话问候。舅很高兴,问过我的工作和生活,说以后有机会让我们去他那儿旅游,也好见见未曾谋面的外甥媳妇和孩子,挂电话时,舅说了声谢谢。其实应该说“谢谢”的是我------三舅对我恩重如山,我即便说上千万句道谢的话又怎么报答?
家有老兵献文章
军人有义情更长
悠悠寸草报春晖
不做旧时外甥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