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秦陵也好,乾陵也罢,中国数以百计的帝王陵墓挖与不挖,其实早都套牢了“紧箍咒”,这就是国家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可谓文物工作的天条。再细点,还有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的“考古发掘坚持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不过这是国家政策,不是具体抓手,服理难服人。于是,政府官员和专家们还时常用一个理由来加以诠释:“保护出土文物的技术不成熟。”这个理由对不对呢?对,这的确毋庸质疑,可千篇一律,已毫无新异之处。几十年诠释下来,硬邦邦的理由变成软绵绵的套话了,听得人们耳朵都起了老茧。如果按毛泽东“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名言为基准,对于秦陵,还可以再找出许多难以发掘的理由来:
一是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秦始皇陵的规模决定了考古设施的规模,考古设施的保障不到位,想要挖秦陵简直难以想象。
说到秦陵的规模,那首先得看看秦陵地面的封土①有多大规模。
《汉书·楚元王列传》上说:“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秦时一尺约为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可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缩小了许多。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发现原来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周长与《汉书》说的“周回五里有余”的数据相近,为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
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否则,挖掘秦陵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二是挖掉了封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
搭建大棚存在问题,那不搭大棚,干脆挖掉秦陵封土行不行?
挖掉秦陵封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秦陵的地面景观会消失。只有地宫景观,而失去与封土规模相结合的场面,如何能让人感受到秦陵全景的恢宏与壮丽?如何让人领略古人建造如此庞大工程的艰辛与伟大?显然也不能通过。
有人说,既然在封土上搭建大棚有难度,又不能挖掉封土,那就在陵上找到墓门,往下挖一个洞,一直挖到地宫不就得了?问题是,地宫在哪?地宫又有多大呢?
前两年,我国首次将考古工作纳入国家“863计划”,进行了有史以来对秦陵资金投入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地下考古探测,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结果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约35米深,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地宫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地宫中央的墓室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先不说这个探测是否就是秦陵地宫的实际情况,就算是实际如此,地宫的位置是不是就位于已经探测出来的地方?如果错位了怎么办?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大意是说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说他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抛开“旁行三百丈”这段史料的真假或换算尺度的准确率不说,我们是否有心理准备,能够承受万一挖下去的结果与探测情况不一样?因为地宫位置的扑朔迷离程度,丝毫不亚于秦始皇在我们心中的模糊印象。
三是地宫深深,如何上下?
如果地宫距离现在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当于15层左右的高楼,这样的立壁,如果是石头或哪怕是土石结合的还算牢固,如果像兵马俑坑那样只是板壁和土壁,会不会导致塌方?退一步说如果加固,那不是改变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态,变成了现代人工制品?再退一步,如果不是直上直下的立壁,而是阶梯状的立壁--这可能也是实际的情况--兴许能避免塌方或容易避免塌方,可怎么构建下去的通道?兵马俑坑离地表3-5米深,在旁边围上围栏,不用下去也能看个清楚。可地宫比兵马俑坑深了10倍以上,在上面围个围栏不让下去,难道要游客用望远镜看不成?如果构建可以走下去的通道,那岂不是又会破坏地宫的结构景观?
四是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挖完秦陵?
如果我们用几乎可以说是笑话的最机械的算法,既不计算时间成本,也不考虑实际埋藏状况,更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算发掘面积的话,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的先秦墓葬,总面积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积25万平方米,比它大约50倍。秦公大墓从1976年被发现,到1986年清理完成,挖了整整10年。照此推理,秦陵岂不是要挖400-500年?
秦景公一号大墓的墓主秦景公,系秦穆公四世孙、秦始皇十四代先祖。大墓的墓室像一座嵌入地下的倒金字塔,由上到下有三层台阶,台阶环绕墓壁,宽2-6米。墓室顶部长59.4米,宽38.8米,底部长40米,宽20米,面积有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大。墓道平缓呈斜坡状通向墓室,连接墓室两端。墓道和墓室连成“中”字形,总长300米,墓底距地平线24米,相当于8层楼高。墓的总体积比先秦所见最大的国王墓--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大10倍以上。在大墓主椁室,规整有序地排列着殉葬者166人,有男有女,分别葬在箱匣之中,另外在填土中还发现20具尸骨,这是我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秦公大墓屡经汉、唐、宋历代盗扰,发现盗洞多达247个,不少金银珠宝、青铜鼎彝被盗墓者窃取。但陆续发掘出的铜、铁、金、陶、石、玉、漆器和纺织品等3500多件文物,仍为不可多得的珍宝。
|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4-19 23:27 , Processed in 0.20533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