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讲话总是喜欢引经据典,恨不得上溯到盘古开天,最好是圣人言语,神钦鬼伏。所以一篇文章必是旁征博引,仁义道德、之乎者也。标题乃一文之首,更必慎之又慎,小心考据,但又不能太过直白,让人一眼看到底,于是故纸堆里翻来覆去,寻章摘句,方显得出作者本人学问的高深莫测。
二、当兵的喊惯了一二三四,到了数字五就打住了,连“五”都不用想,因为没有用。于是统帅们的思维就从五开始,千变万化,花样百出。只不过与真正的英雄相比,英雄们心中想得是为民除害,万古流芳。而总有人是一门心思要把中下级干部搞成“范厨师”,目标就是把他们忽悠瘸了,好把拐卖出去。所以搞去搞来,搞了个“应金制”,让范厨师们开头就遇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让尔等落入千嶂迷雾中。
三、当兵出身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应征”对吧,我们是光荣的应征入伍,也可叫“应召入伍”,当然,同样是应召,我们这种好像是比较高洁点。“应”字有二种读音,一种是平声,一种是去声,念平声时“应”字有四种解释:一是“应当,应该”;二是“回答”;三是“随,即”;四是“所有,全部”。所以如果我们读成:“yīng”金制。意思就是:你们不要工作而应当拿的钱。如果答应,你们随即就能拿,而且你们全部都能拿得到。
四、念去声时“应”字也有四种解释:一是“回答或随声相和”;二是“接受,允许”;三是“顺合,适合”;四是“对待”,所以如果我们读成:“yìng”金制。意思就是:我们出钱你们买断,你们最好给我回答“是”,最好是痛痛快快的接受,只有这样才是顺合了形势,这就是我们对待你们最好的方式。
五、从高层次这边看:这个“应”是不得了的。你看我们常常说将星下凡是应天承运,应运而生的,他们当上将军就是应当应分、理所应当的,工作上就应该一呼百应,山呼海应,生活上就应该应有尽有,全部应该。高高在上当然是得心应手,平常更是应邀多多,应酬不断、应接不暇,还有应召女郎。还有“应制”,“应制”是古时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现在不过中间加个“金”,可见万物有源。当然有的贪官不小心应声落马,这才真是上天感应。
六、“金”这个字也很有一番解释:作为一种金属,金子本身用途是很窄的,也就是说除了本身的光泽,金子其实没有什么用,马克思早就论述过,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金子只好用来做马桶。但在私有制社会,“货币天然是金银”。于是钱可以使之生、使之死。使活者死,使死者活,是通神之物。“金”在古代是指武器,当兵和钱从来就没分开过,所以对付当兵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杯酒释兵权”,用钱摆平,这真是十分地顺应了历史。
七、下面搞点玄的:金是五行之一,与秋天相应。宋,李宗谔《清风》诗:“闲馆方廻暑,商飇乍应金。”《尚书 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中“金曰从革”见诸教材的解释为:“从”,顺也;“革”,即变革。2007年如此推算为“金猪年”,也就是说“应金制”可能是在2007年提出的。按照五行相生相克之说:“金克木”,刀具可砍伐树木;由此推之2010年是木虎年,所以“应金制”的应验很有可能会在2010年。
八、大家当笑话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