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且看神州万里,旧貌换新颜。
1893年12月26日,一个男孩在韶山冲呱呱坠地。
那时没有人意识到,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发生大的改变。
明天就是他生日,我们一起学习他。
一
5 `( V0 _: }. P& m( t+ r& x学习毛主席,从小立大志。
主席小时候,家里条件还不错。用他的话说,“具有富农的地位了”。母亲“慈祥”“慷慨而仁爱”,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也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父亲期望他能够继承家业,发扬光大。
书籍,给了他一个更大的世界。
他读了《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等,“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扑面而来的压迫和急切给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开始意识到,“我为我祖国的将来痛心,开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他们当年的志和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
今天的我们呢?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了远大的志向,就不会轻易被身边的琐事扰乱,就能够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更加坚韧。
17岁那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他决心去见识一个更加广袤的世界,到离韶山五十里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
临行前,他把一首小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诗言志,言为心声。
少年毛泽东用一首小诗告诉世界:他来了。
二
9 J2 A! @0 C- c学习毛主席,青春多意气。
青年毛泽东既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潇洒姿态,也有“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的壮志满怀,还有“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百转柔肠,更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博大胸怀和担当精神。
青春多的是冲天的意气。那又该用在哪里?
我们看看他的选择。
在写下《沁园春·长沙》时,毛泽东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凛冬将至”。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
1925年8月,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廖仲恺被刺。
**右派的**号角越来越响,山雨欲来风满楼。
共产党人还没有应对准备。
国共还在合作,有人一味妥协退让,有人只想搞工人运动。
大家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却又不知到何处去寻找同盟军,同时也没有真正弄清革命的“敌人”是谁。
他也有自己的主张,却被搁置一旁。
这个时候,怎么办?躺平吗?佛系吗?
他认为,解决问题,就要找准问题,开展调研,摸清情况。
上学之时,他就曾多次调研乡情,接触社会,了解风土,读“无字书”。
“北漂”期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之余,他多次到长辛店,去工厂实地调查,跟工友、学员交谈询问大家学习、工作、生活情况。
湖南期间,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开展社会调研,访问知名人士,到朋友、同学、亲戚、邻居家走访,谈家常、讲时事,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农村的阶级状况和各种社会情况。
于是,才有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回答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在哪里,用实践给出自己的答案: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最终大家发现,毛泽东是对的。
年轻人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觉得怀才不遇,人微言轻,被尊重的不够;可能会被人说不懂“世故”,不够“稳重”,“办事不牢”;可能会觉得话语权不在自己手里,被一些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
他用实践告诉我们,先去调查研究吧,先去找准问题、想到管用的办法吧,先去行动起来吧,只要你是对的,就一定会有机会证明你是对的。
我们不是废柴,也不是韭菜。
他称我们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让自己动起来的力量,就是责任。
因为,我们要准备照亮这个世界啊。
三% l* O6 \# h9 |* m2 C
学习毛主席,学会化危机。
人到中年,似乎有些词要**起来用。
除了这几年流行的“油腻”,一直还有个词,“危机”。
中年危机,危机四伏。
有一种调侃,说人到中年,越来越像一个人在演一部西游记。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肚子,沙僧的发型,唐僧一样的瞻前顾后……关键距离西天倒是越来越近了。
人到中年,似乎免不了的沉重、焦虑、挫败、慌张……
主席也有过危机么?当然有,只不过面对危机态度不一样。
那几年,主席三十大几,四十出头。
一帮喝过洋墨水的年轻人风头正盛,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以后,他逐渐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层,直到红军长征的初期,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1965年毛泽东在谈起这段历史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你看看,多难,灵菩萨变成了木菩萨,还要浸到粪坑里。
浸到粪坑里还不行,还得拿出来。
赋闲在家,无人问津,怎么办呢?
堕落?消沉?自怨自艾?自艾自怜?自暴自弃?
那肯定不是领袖的选项。
他在积极思考,他在读书学习,他在调查研究,他在寻找使党和红军摆脱当下困境的出路。
光靠洋墨水解决不了问题,在敌人的围剿下,苏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最后不得已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有人质问他,你懂得什么是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不就是照着《孙子兵法》说的指挥打仗吗?
他一琢磨:这话不对,《孙子兵法》我真没看过,得赶紧找来看看。
到了延安以后,他发现确实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不光是自己,大家都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而且要跟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学。
学啥呢?1945年,他提出要读五本马列著作,即《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咋学呢?主席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
大家可以发现,长征结束后到解放战争胜利前,主席写的诗词不多,他的精力很大一部分放到了学习、教学、著作上。他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教训,把马列主义掰开了、揉碎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人到中年,做事的经验自然不缺,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也可能存在短板、本领恐慌。
那怎么办?学呗!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化危为机,转危为机,危中有机。
面对危机,不妨学习,不妨学习毛主席。
四
; |! C2 ~# t* R3 t( F学习毛主席,老骥志千里。
我们常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意思是,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那样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点着蜡烛照明。
对于这段话,很多人误解为,年轻时要好好学习,到老了就不行了,类似于“你要好好学习啊,不要像我,我已经老了,你还年轻,要多学习”。
这句话出自《说苑》中的《师旷论学》,晋平公与师旷的一段对话:
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
师旷:“天黑了,你咋不点亮蜡烛呢?”
晋平公说:“大哥你在玩我吗?”
师旷说:“我那敢呢?我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点燃蜡烛发出光亮,与在昏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对啊,有道理,我这就买川哥的《问答青春》看看(此处属于软广告,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所以,小时候要好好学习,老了也要好好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少年人要学,中年人要学,老年人也要学。老年学习的人,就好比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要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1965年,主席72岁。
他从湖南长沙出发,沿着韶山、安源、三湾、宁冈而直达茨坪:“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1927年,主席34岁,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武装割据道路,沿着这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抵达一个新中国。
38年后,新中国内忧外困,他依然感慨和欢欣,重上井冈山,依然是热血难凉,豪情万丈,壮志凌云。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五2 m9 e* Y) B& x& D
学习毛主席,扎根扎到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今天的人们,为何如此爱戴和敬仰毛主席?
说到底,因为他始终怀着对人民深深地热爱。
26岁的毛泽东就深情地问道:“种田的诸君!田主怎样待遇我们?租税是重还是轻?我们的房子适不适?肚子饱不饱?田不少吗?村里没有没田作的人吗?这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时时去求解答。”
大革命时期,他又以亲身经历号召大家:“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
他关心民间疾苦。在进军井冈时约定了“三大纪律”,在转战赣南时完善了“八项注意”,在沙洲坝为人民挖水井,在枣园川为群众修幸福渠,他为“贫富差距加大”而深思,为干部脱离群众而愤怒,为群众吃的窝头而流泪,为消灭了血吸虫而兴奋的彻夜难眠。
他对人民的热爱,建立在对人民的尊重之上,是一种广博深沉的大爱。
他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由海登陆,从猿到人,人类文明史,转眼上千年。
但是,请问,人民群众过上了几天好日子?
不过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终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来了,一个声音炸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要创造美好的生活,
全靠我们自己!
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他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说:“人民万岁!”
六
( p+ e) m, b) X; i) s/ z; _; S学习毛主席,纪念毛主席。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130年后的今天,中国早已不再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之际,我们还是会回想起那个年代怎样一步步建党、建军、建国,而后又怎样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0年后的今天,中国早已不再是战火纷飞,解民倒悬,但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中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回想起他带领大家在井冈山上的旌旗鼓角,在遵义会议后的力挽狂澜,在抗美援朝前的果断决绝,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前行,给予后世的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13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他的名字依然满怀崇敬,诵读他的诗词依然心潮澎湃,提起他的事迹依然心驰神往,念起他的情怀依然热泪盈眶。他和群众交谈时深切的目光,和**们合影时明亮的笑容,在登上飞机前坚毅的挥手,在开国大典上隽永的表情,都已经成为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前行的力量,一个学习的榜样。
他的浩气长存,他的精神不朽。
七; E& E# Q8 `9 v0 ?2 v! C8 `
学习就是最好的纪念。
我们知道毛主席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可是我们又无比希望真的可以共存一个世界,在那里他老人家可以安详的点起一根香烟,笑着听听我们的吐槽,看看我们的进步,欣慰地和我们一起感受中国这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
这当然不是主席的原话,这应该也是主席的愿望。
我们相信,他一定放心不下他的人民。
我们相信,他一定会开心的看着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他告诉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要求我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他希望我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我们没有理由辜负他的期望,
唯有奋斗。
我们记得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我们记得他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记得他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记得他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我们终究会摘下所有皇冠上的明珠,我们终究会掰掉所有卡脖子的手指。
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为现实。
因为我们相信,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