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konggongliang

第四军医大学移交后什么名字比较合适?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27 15: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28 13: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30 0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2-1 21: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将以第4军医大学为主体组建“解放军医科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8 2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1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军医大学——
; ~/ C4 H" w  Z9 [
8 v3 w$ g. n6 s5 d4 K* r2 y+ \' H3 ^战场急救防护教研取得进展# F6 }2 p6 v* T  s+ k0 I1 A

7 I; {- F# [$ p1 [( P& l# ?--------------------------------------------------------------------------------
% C: v$ p, X* j* j  m0 P# s4 C* W9 N, a, [& J( ~/ }" x6 `8 ]2 N4 h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 立* K0 Z7 b6 `0 ]: d" Z8 t, P
1 }0 Y( p, Q+ M" A& S9 X/ [& y, {
春节前夕,在第四军医大学与某部联合组织的一场演练中,卫生人员娴熟运用地貌地物作为掩体,冒着“枪林弹雨”成功抢救伤员。随着该校战场急救防护课题取得新进展,卫生人员伤亡率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0 I+ I! F5 c' y1 B

* d  u) Z. {. V' H4 M2 C! a# a# D资料显示,作战中卫生人员伤亡较大,有时伤亡率甚至高于一线战斗员,原因在于卫生人员缺乏自身防护的有效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第四军医大学成立专门课题组,围绕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急救的新特点,进行了多年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了战场急救5个阶段的防护理论、30多种防护方法和5类120种防护动作,研发了提升防护效果的野战拖拉式担架,对救护直升机、装甲救护车及空降作战战现场急救防护、机械化装备乘员和载员受伤后的抢救与防护等新领域进行探索,及时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该成果有效解决了战斗人员、卫勤人员战场急救防护难题,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D, B5 f4 z3 `
0 Q7 j+ D. p,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0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支部委员张淑苗惊喜地发现,该校制订的两项重大教育方案,为包括他在内的文职人员量身订制了培训内容。这是该校精准筹划部署、精准贴合实际、精准解决问题抓好两项重大教育落实的一个缩影。0 m3 N5 \& g" D, m5 Y
* e8 B! d2 K1 H
该校党委机关强化精准意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群体人员实际,就两项重大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不断提升所属人员的教育认同感、思想融入感、整改紧迫感。该校专家队伍教医研任务繁重、离退休干部居住分散,他们在集中动员后“查缺补漏”,将教育方案、学习安排、音视频资料送到专家和老干部手中,确保教育覆盖每个教研室、每个支部、每名人员。“长江学者”李春英出差刚回校就拿到了所在支部组织委员送来的补课资料,他说:“在外就听说两项重大教育接地气,没想到抓得这么紧、这么实。”) a8 Q+ u! t6 `/ d1 }2 `. D) Q. V

6 p) a) E" C, a! c' u两项重大教育中,该校党委机关把着眼面上解决共性问题与区分层次解决个性问题结合起来,由校党委常委带队深入20余个基层单位走访调研,与数百名师生座谈交流,梳理出8类人员的41项思想问题。通过召开党小组会议、个别谈心等办法,帮助全体人员“对号入座”找准自身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教学贴合部队不紧、医疗保障官兵不够、科研服务战场不足等方面的问题。3 J. b5 J' t! c, N
8 H  g- g; s6 @7 a' C1 X0 U7 e
为确保两项重大教育时间不冲突、内容不漏项、落实不走样,他们为各项教育内容和推进措施明确了“路线图、目标系、时间表、责任人”。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对“新起点新风貌”岗位竞赛、“点赞改革强军先锋”故事会、“强军风采、青春担当”战地歌会、“强军杯”群众性军事技能比武等配合活动作出周密部署,引导大家将学习教育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投身改革强军实践的具体行动。7 n- u3 `  E+ W8 b  @) `!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9 1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段时间以来,“张华传人”志愿者服务队、“最美医生”屈铁军等典型群体的事迹,在第四军医大学师生的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该校运用网络手段拓宽教育平台,创办微信公众号,发布满载正能量的信息,受到师生欢迎。
2 ]% m  V9 ]4 r2 i4 l  f6 C* X- j* d" i! s* f& ~
该校让受教育者走上前台,把微信平台变成展示师生风采、凝聚强军意志的大舞台。据统计,该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80%为师生原创,全方位展现全校官兵和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
! C- Q/ F/ y3 p7 K# m- ~
1 |: J+ u6 D3 F) P, n大三学员殷祥烨创作的微信《军医大学的学霸笔记,你见过吗?》,以11张手绘漫画和简短的文字,勾勒出军医大学学员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多家中央级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予以转载。学员队干部王雨欣创作的教师节微信《献给我的老师》,转发浏览量突破60万次,一经推出迅速走红网络。此外,微信《国庆节日记:一名准军医的一天》《再见了,我的战友》等成为展示学员风采、增进战友感情的一个“窗口”。
+ z* Q5 J% b7 P4 _! x7 C/ o' P6 @1 A9 q% Q3 k6 ]/ Q
“从‘漫灌’到‘滴灌’,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教育方式的时代感有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强了,教育效果自然就提高了。这样的教育接地气、聚人气,微信已成为师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平台。”该校领导告诉笔者。! _+ D: z0 A4 o
; d% j$ C3 M4 ~! ]0 W. l
据介绍,该校微信公众号自去年6月开通以来,关注人数近2万,共发布60多期百余条信息,累计点击量已超过80万人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09: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31日至6月4日,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毕业学员军事基础课目联合考核陆续展开。来自该校护理学院的22名生长干部女学员信心十足走上考场,最终在联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昨天训练场上的汗水,就是今天考场上的底气,今天考场上的底气,就是明天战场上的实力。考场如战场,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看看这群军校女生背后的努力和她们这个军味十足的毕业联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8-16 17: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0 13: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下旬,在青藏高原某卫勤演练中,野战医疗队手术帐篷中1台制氧装备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参训官兵的缺氧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这是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罗二平研制的系列制氧装备的最新成果,使我军高原作战训练抗缺氧告别了依托输氧面罩的历史。! K5 E8 A: A2 ^

: u* Y. z) t6 z: j1 {9 r2 M0 A9 m教为练、研为战,是罗二平教学科研的不变靶向。2000年,已在训练伤预防研究领域小有成就的他,看到缺氧导致战斗力下降的研究分析后,毅然把研究方向调整到部队高原抗缺氧这个世界性难题。他带着研究团队数十次上高原,几乎跑遍了所有高原部队,搞调研、做实验,不断**研究成果。
# c* H7 q9 u: G! F! d# m; F- Z0 c+ _* v" w* l, r
3年后,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研制成功。经鉴定评估,该装备符合新国标和药典要求。目前,该装备已配发部队2万余台,并被军事博物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标志性成果永久收藏。
) |# E; L& m+ s0 G6 v9 }
9 ]. ]: I* T8 P# W初次的成功,激励着罗二平向更高的目标冲击。近年来,他又先后研制出营房帐篷富氧装置、便携式制氧机、车载氧气机和野战生命支持综合保障车等系列装备,承担教学和科研课题24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专利21项,研发部队急需卫生装备20余项,为部队高原作战训练**了全天候、全行程的制氧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 14: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秋时节,第四军医大学组织新学员重走长征路,用300公里徒步行军、8场次现地教学、数十个课目演训的特殊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精神底座。
" P' n4 F5 y# @; a! A/ t1 u6 I9 y
针对新学员入伍动机多元、血性不足、韧劲不够等难题,该校利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契机,把300公里野外综合训练与长征精神宣讲有机融合,背负行囊重走长征路,现地教学感悟长征精神。% g. J' i# [$ t7 Z

& b9 E7 O' }5 [/ S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从杨家岭到抗大校址,再到直罗镇战役纪念馆,新学员们风餐露宿,经历了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精神洗礼,身体力行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家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学员常恬恬在宿营讨论时感慨地说:“以前总感觉理想信念很空,今天才知道它不是口号,而是实践,是红军将士用生命写就的。”
1 @$ U8 k8 g& R) O! N  ^) k) B% {/ o+ z5 G! }6 i. a8 i
青年学员们唱着强军战歌一路前行,途中开展了“忆一忆艰苦卓绝奋斗历程,问一问入学铮铮誓言,想一想如何走好强军兴军长征路”的大讨论。“红军战士每12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踏上长征路就意味着与死亡时时相伴,与他们相比,我们这点伤算不了什么。”学员陈一苇告诉记者,从起初的叫苦叫累到磨出血泡也不掉队,身体不适依然前行,崎岖山路、沟壑险滩磨砺的是血性和意志。0 R( y* N% Z; }) O- S, \

% Q, c$ z* @/ E/ A一路上,《向白求恩学习》的现地授课、老校长“红军博士”涂通今的长征故事,无不引起学员们的强烈共鸣,军医知识如何积累、战救技能如何提升,重走长征路焕发了大家矢志强军的热情。行进途中,该校“张华传人服务队”的旗帜格外醒目。在附属医院青年军医的带领下,学员们走村入户,为老区人民送去健康,大家从兵之初接续人民军医的血脉,传承子弟兵的红色基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3: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迎考”之时更须正校风
. Y! D" ^/ X- }3 f( V7 Z* Q4 H  `* q
■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 王连锁
5 E4 K9 Z" s9 w6 A) A* b$ ~0 G今年3月,习主席在视察国防大学时指出:“要推进改革强校,狠抓依法治校、从严治校”。这一重要指示,鲜明地将“改革”与“治校”有机关联,强调要“两手抓”,让依法从严治校成为院校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院校改革日益临近,越是在迎接改革大考的特殊时期,院校越要重视校风建设。
4 n" z% V7 s9 g* ~% L# }" Q8 {! R, a7 O: A# h
校风校纪是院校正规化建设之基石。1938年,世界学联秘书长柯乐曼来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访问,参观了艰苦条件下的操课训练和窑洞里的书房宿舍,对我军学员的优良作风佩服不已,当场要求加入抗大成为“名誉学员”。而今,老一辈院校人过硬的作风纪律,依然是我们迎接改革大考的坚强保证。
; x5 Y3 s$ p2 e* r& C) x
8 e6 F* D0 K# @4 j3 E2 A调查发现,院校改革实质性展开之前,一些院校官兵出现了思想松懈、自我要求不严的现象,有的坐等观望,消极怠工;有的执纪不严,违规越线;有的认为改革后体制和领导都将“大换血”,犯点小错没人管。这些不良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改革顺利推进,任由其发展还可能诱发事故。+ C+ R+ E6 X4 E' E7 q
, x% W/ X) `4 q% X; r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纪律是达到一切雄途的阶梯。”越是临近改革关口,院校各级越要扎紧纪律制度的笼子,严格杜绝听信谣言、传播小道消息、借学术交流妄议改革等问题,切实强化院校官兵的号令意识、纪律意识。
  R$ @  f4 ~8 q" j2 G
: h) s" |1 A0 y. T0 X  \广大院校官兵应清醒认识到,推进改革与院校正常运行并不相悖,在维护战备训练、教学科研等工作秩序上毫不松懈,狠抓日常管理、一日生活等基本制度落实,严格按纲抓建,保持院校正规有序、良性运转。
6 L  C$ v  U2 y+ Q' V% J
1 X1 p  E% I$ r; Q. I' r相对来说,院校单位开放程度高、院校改革受社会关注度高,一些不良风气容易侵入校园。院校各级要敢于向歪风邪气开刀,着力净化改革期间教风研风学风,严肃处理行风不纯、学术造假等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借改革之名左顾右盼、在位不为等现象,树好敬业奉献、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y7 ?0 e  x, @6 c( f- W
2 Z+ M! |0 x1 Z. V4 v! b5 _1 T7 [
“绳子断于细,事故出于松。”改革之际,矛盾诉求尖锐,各种问题易发。院校应在教学实验、演习训练、文体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所属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展现院校官兵严于律己、尽职守责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大潮中立起军校人的好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8 18: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7日9时,走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第54集团军某部四级军士长鹿俊方感叹:“没想到,我成为军内自体小肠移植成功第一人;没想到,我的病情牵动着院士团队成员们的心;没想到,对我的治疗使用了最尖端的医疗设备和最好的特护团队。”
3 M1 t. n' o2 a- e. W/ ~: q4 O" _: F3 `' Q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姓军为兵不动摇。”对鹿俊方的倾力救治,是四医大坚持为兵服务宗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党委坚持“仗怎么打,卫勤就怎么保,兵就怎么练”,制订服务部队长远规划,确保资源配置向实战需求倾斜、经费投入全力保障作战准备、科研结构向一线倾斜、信息化建设向未来战场迈进,让基层官兵成为军事医学科研的受益人。4 `1 g* K1 J% B/ Q6 ?( z: t3 q8 N0 S

. Q0 q9 L, {. F6 L去年以来,该校聚力8个军事学科群建设,与5家军地单位签署合作协议,瞄准作战急需、部队急迫、官兵急切解决的卫勤保障难题,有效提升维护健康、战伤防治、应急救援、远程医学、心理服务、伴随保障6种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探索军医培养标准,增加部队官兵常见病防治教学,培训部队卫勤骨干8000人次;职称评审突出“为战”比重,引导骨干人才梯队建设向军事学科倾斜,科研方向朝战创伤转变,形成齐心协力谋打赢的鲜明导向。
3 r/ a& R% T# _+ ~( X/ K: `7 [% W& q$ x! Y
实战牵引,走向一线见真功。该校紧贴未来战场,常态组织机动卫勤力量实战化、基地化训练和综合演练,先后编写出全军首部《军事卫生法学》《卫生人员战场防护急救训练手册》,研发出新型野战麻醉机,便携式超声诊疗一体机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直升机有源降噪耳机、陆航夜视训练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得到实战检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5-26 0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6-10 2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军校巡礼:第四军医大学# E" s- x2 l) g# G- ]5 l8 A
http://www.81.cn/jwgz/2017-06/14/content_7639231.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5 09: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小传】苗丹民,心理学家,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921工程”、军队重大专项等30余项课题任务,主编专著18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荣立一等功。
4 n5 V0 Q% P; O+ e2 M0 W% k$ h# a5 e2 H
“谁能当兵?谁适合当什么兵?”盛夏时节,全国征兵体检与心理检测业务骨干培训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开班。讲台上,身着一袭空军蓝的苗丹民教授,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耐心传授,条分缕析。新一轮征兵季到来之际,他要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传授给大家,为部队选拔出更多优秀兵员。
0 ?  ~) s: c( H5 U1 ]' e7 E# [$ u% U2 L3 q$ C
从白手起家到硕果累累,从理论探讨到建立标准……躬身耕耘于我军军事心理学领域,苗丹民一干就是34年。
" [3 m" m$ [7 _
- C6 g# w' a1 \- r" r: l“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军事心理学做支撑。”苗丹民说,“一辈子能做一件这么重要的事情,足矣!”; a5 D) e! P. Z- z% w8 ]) t

* h- y9 {; z1 _$ F1983年秋,留校任教的苗丹民被分配到心理学教研室,这让他与当一名眼科医生的梦想失之交臂。茫然之中的苗丹民,偶然间看到一本介绍外军开展心理选拔的书。从那一刻起,苗丹民认定,这就是他今生的事业。( I  y( Q8 d1 d

9 V; ~/ U5 a4 W( ]* t然而,当他怀着一腔热血闯进军事心理学大门时,才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起步晚、力量弱、成果少、底子薄,而且大多在理论层面打转转,鲜有开展实效验证。
4 T2 A8 U! S! g8 {: C1 i' U5 j/ [# D( [0 R
“认准了这条路,就要勇敢走下去。”倔强的苗丹民开始了“寂寞长跑”。接下来的10多年,他先后参与了飞行学员心理选拔系统研究试点、国家首批航天员心理选拔研究工作,同时连续追踪某学院4届毕业学员,完成了一手实证资料的“原始积累”。: I0 r. O( D- |
都说厚积薄发,然而长期“厚积”过程中的寂寞冷清,却并非人人能够承受。
! J9 t( r' C- l# ^8 y+ q7 q5 g! D) |' ~
苗丹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在短时间内发不了SCI论文,申请不到国家自然基金,也无法参评军队成果奖。调职晋级、职称评定、立功受奖却大多要依据这些“有形”成果。一种难以言说的挫败感,使他一度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 y! P' y# K% \8 s% _0 g, U; S
$ q, Z, a8 g1 }$ x0 w$ I( |转机,发生在2002年。得益于多年来在军事心理学领域的执着研究,苗丹民接到上级通知,由他的团队负责全国征兵心理选拔工作研究。
' O% ^; C% i$ \& \" o7 f( N# I; S" J, i
廿年磨一剑,只待出鞘时。苗丹民带领团队上高原、下海岛、跨戈壁,深入一线部队采集大量一手资料,研发出“中国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军队院校学员心理检测系统”。该成果在全国几千个人武部、数百个院校招收站推广应用,同时向领航员、导弹发射号手、机要人员、消防人员等特殊岗位分类选拔拓展,发挥出巨大的军事效益。4 ~2 A6 I$ {: B
% Z* M( L6 V4 x! z: ]& C
2011年初,由苗丹民领衔完成的《中国军人医学与心理选拔系统及标准》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业界对该成果的评价是:首次揭示了我国适龄青年体质与心理特征及变化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军人医学与心理选拔系统、标准和技术,形成了7部国家军用标准和1部军队执行标准,提高了我军特殊兵种的训练成才率,为国家按地域征集兵员、修订兵役法规**了科学依据。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有关专家更是称之为“我国军人选拔工作的里程碑工程”。
7 n. o( k3 p3 s% X. z& f& z4 y1 r  o, J
记者采访时,苗丹民正在组织全军心理学专家撰写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丛书。当然,还有一项他最为看重的工作——推出引入大数据的第四代心理检测系统。
1 ~1 u3 }: `3 i# i6 C. G2 A- r* ]9 i! @
一生情系“兵心”,为国遴选精兵。回首来路,苗丹民还是那句老话:“人的一生很短,能把一件重要的事做好,就算没有虚度。”2 K2 g  H; ?(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8 21: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棹影斡波飞万剑,长桨劈波斩浪行。”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赛艇犹如离弦之箭,在宽阔的水面上轻快划行。
  f6 `$ r, b8 i: c3 u- u: }9 L3 ^5 x) y
7月29日,2017中国成都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在成都新津举行,这是近年来国内举行的水平最高的大学生赛艇赛事。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12所全球知名大学的赛艇队也前来参赛。队员们摩拳擦掌,一决高下。最终,空军军医大学赛艇队获得男子8人单桨比赛的国内组第一名和赛事优胜奖的好成绩。# |. [9 r6 F8 X! N# {8 l7 `
" v: r8 ]# ]3 B9 w
该校赛艇队是全军唯一的大学生赛艇队,组建8年来,培养了260余名业余赛艇队员,连续在多项赛事中摘金夺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