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0-11 2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60多年前,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的前身培养出王天保、张积慧、韩德彩等战斗功臣。60多年来,135批、3000余名飞行学员从这里飞上蓝天,“英雄航天员”费俊龙、三夺“金头盔”的蒋佳冀等名字璀璨夺目……
) j) G. K) p j& U3 h* M3 I$ {, G
; t: y6 b5 x' b而在架起雄鹰“天梯”的功臣中,有这样一群人,虽然默默无闻,却创造了令人仰视的历史:先后维护8种机型,保障飞行34万余小时,连续57年无人为责任事故。4 s3 x) ~1 p7 K# x) p
J% J+ \- c. Z
这群人,是同样英雄的某旅机务大队官兵。
8 P! p7 `. T W, E) X
$ c; W; l& ~4 _8 k9 B' S责任# @! H/ N# ]4 z: K
) J1 X) N' g" R/ a
这是一个讲了57年的故事:1959年4月23日,组建不满7年的某旅机务大队,因地面检查疏忽,飞机在空中出现重大故障,致使飞机坠毁……
7 b, A+ r6 X# }2 g4 f- K( e. L; F8 P( K! b* K/ W( E" `2 j1 y, H
从此,4月23日,被定为机务大队队史教育日。
3 Q6 X/ |% M1 A1 |! w& S) D6 |
( A& f) F% V( \8 l" o( b5 {/ W! e尽管机务保障模式不断更新,任务不断变化,但这个故事讲了57年,大队官兵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践行了57年……% E! d4 Q1 `0 V9 Z7 z" B
( p0 @$ ?1 e n$ o6 h' u3 ?/ ?5 u
2013年10月9日,就在某旅节后开飞前,机械技师赵运德抚摸油门操纵拉杆时,感觉有些异样。他打开手电,果然,油门拉杆摇臂上有一条头发丝大小的裂纹。( `9 s4 U1 O5 m5 b* G9 r; ]7 c
9 A% T x2 e+ j9 ] c
操纵系统连接着飞机发动机、尾翼等部位,这条裂纹若不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 ^& c; T, _0 x! H8 n! X& ?4 J! G
坚守机务维护一线25年的赵运德,没有为自己的发现沾沾自喜,而是再一次告诫自己:“宁可辛苦千万遍,决不让飞行员把丝毫风险带上天。”+ B6 r' L' G+ U0 q4 g
1 i. L0 R0 W, i; ]7 o0 _% ?0 @; {
2016年8月初,一场特大暴风雨夹杂着冰雹在傍晚突袭机场。
W( K* P7 |1 j5 v
9 }2 d6 g s& p2 W) t' F“进场!”刚端起饭碗的官兵,听到命令后,扔下碗筷便赶往机场。大队长黄国龙在门诊刚输完液,看到变天,也火速从医院赶到机场。$ t" R% r" q5 L& X9 S) M& g7 g
' F" y. {- A" K5 {8 D# f# V7 g
担心冰雹打伤座舱盖,官兵们脱下机务服罩在座舱盖上;当一阵飓风裹挟着冰雹劈头盖脸袭来,大家不约而同趴在蒙布上护住战机……
U( ~5 K& n2 B% |) L6 Z5 G$ X/ _' l
雨停了,飞机完好无损!黄国龙却再次病倒。6 ~% L* f: V! G& ?3 X! |- H+ a
" S$ A; a" W G# F3 @
“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扛着肩上如山的责任,机务大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连续24年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大队”。
5 F; q" u5 Q& _% D; \
, }8 c& y+ |6 w源泉( T3 K$ l8 }$ @) i: a! [
/ @4 F0 i. [1 D航空机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探索创新相伴相生。1 E E4 ]0 ~: @2 b+ Z# O% s% ?/ ?
4 T( ]9 l) C- Y0 Q' m' T, ~正如神射手需要校枪一样,飞行员精确打靶也离不开机务人员的地面校靶。以往,一架飞机的校靶需要五六人协作,费时耗力。
7 O1 U) e8 y( b6 E( G8 u; y
5 e2 _) d, t2 K. U* H& S. |“能不能找到一个校靶公式?”军械主任郑建锋突发灵感。花了半年业余时间,整理上万条数据,当他的“四点水平”校靶公式提出时,校靶时间也缩短到原来的六分之一。
9 G+ n0 R, h& A7 O' i8 f) N
' h: l7 Y* q' j8 Y: r/ C" n- T8 z f2 m刚过而立之年的机务二中队副中队长牛定成,2011年10月,因身体原因停飞。
% ?& c6 z$ }1 G" Z- \! ~! Q2 j% m( x, S0 r4 n$ C. z3 Z
“不能翱翔蓝天,但也要托举雄鹰翱翔。”面对人生选择,他果断选择了机务维修。
$ n# t1 s6 W4 x! ~& n x- T4 ^. o$ `5 H5 |
拖油管、擦飞机、注油、充冷……白天,他奔波在忙碌的飞行现场,为驰骋蓝天的战友们精心保障。夜里,他一遍一遍研究飞机检查路线,躺在床上仍在默默背记数据。没有成为飞行员的牛定成,却成了保障飞行的机务“理论通”。. ` D9 S" Q. c6 w# x7 {
, ~- n8 s0 L% e# y- [
某型教练机起落架收放系统误告警接连出现,大队特殊设备主任鲁卫福把办公室搬到停机坪。顶着酷暑,拿着电路图对照战机研究两个月,攻克了难题,被官兵们称为“活的电路图”。如今,他已成长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装备咨询组专家,带教出60余名技术骨干,技术革新10项。
, ^6 C3 h* A5 v" W8 D3 ^7 |% w, o: h' q: n/ ]
“学中干,干中研,正是机务大队官兵保障力提升的源泉。”大队教导员马福新说,大队先后涌现出空军高层次人才和空军保留技术骨干4名,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获得者许继黄、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获得者韩学芳等一批学习型骨干。
; g5 i9 N1 c. s& L5 @: O4 p5 _ p* W8 {1 }; K& ]2 V; J/ l
无悔
5 ?# Y% l+ x) N6 v3 ?
, o1 g# K5 l4 `1 z) c西北戈壁,夏季跑道地表温度最高6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30℃,每年七级以上大风日平均40到50天……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吓到英雄的机务兵。; M: p$ H# x8 l7 _1 r% k
7 Z, h0 l& k( w6 P
叶忠清,大队军械分队长。因工作原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左眼永久失明。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部队领导纷纷找他谈心,想给他安排轻松工作岗位……
& _5 u F3 d3 L3 |4 j
- X5 v+ T# U6 r3 Q8 O v, R辗转反侧,他翻到了入伍时的日记。“干机务就是吃着风沙就着土,没有坚守哪有战鹰远航。”当年的激情梦想,不断撞击这个经历岁月洗礼、已入不惑之年汉子的内心。
8 ~+ @2 f3 m7 L) s. v% b
. V4 y: `# y" f) g, p“再难也要干下去!”几经思索后,叶忠清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 ?/ l/ S+ G" f% O+ C
& q# q: u$ }. H) W9 T) v大学生士兵杜强,入伍前就读西安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于机务工作,他也曾彷徨,甚至萌生过提前退伍的想法。在老兵们的感染下,他喜欢上了机务工作,并决定报考军校,长期在部队服役。* E7 _. ]. A4 ]
2 [& ^# J4 X/ R$ V" g
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务专业。他说,如火的青春,只有献给强军的征程,才会无怨无悔。( b/ |" j) ?; c z& U
; G9 b6 l: d5 N% k Y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一茬茬官兵吃苦不言苦,年均保障飞行8000余小时,年机务工作日高达200余天,曾先后创下27天不休息、在45℃高温和零下30℃严寒下工作的纪录,安全托举着一架架战鹰高飞远航……2 _) ]& z6 k2 k R6 E N8 F
" \7 P# `4 U' ]( e/ P机务大队驻地的戈壁上,到处是一种矮小的植物,一簇簇恣意生长,满目苍绿,给茫茫戈壁缀以无限生机。
8 `: m: t% p' G5 o9 ?; L/ C, X9 z
老乡们说,这是骆驼刺,矮小根深,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顽强生长。' p; K; e( U& t: b, Y: f' N
( h* b, O6 u' j, {, d$ t一茬又一茬的机务大队官兵,都愿把自己比作“骆驼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