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19 12: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手机、网络已成为青年学员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搭上网络时代的快车?去年以来,信息工程大学在该校网络与空间安全学院四大队二营开展网络思想教育试点,在探索总结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3 X3 @" z4 V: n- I" M
$ m) t$ x& B$ N7 M解决不了思想疙瘩,再新颖的教育也只是“假把式”
6 d" ]0 j/ r2 Q
9 j4 y+ p7 u, M( G( G“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怕的是学员不接受!”去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四会政治教员”的该营教导员王志刚说。
7 w& B s' k3 p1 W8 u
- }& @- e# N; p6 h; e( e+ q% m7 T王志刚跟记者聊起一件事。一次,他精心准备了一堂教育课。生动的讲述、精美的课件,再加上微视频的相互穿插,简直就是一场“视听盛宴”。可没想到,一名学员骨干私下里却告诉他,“课很精彩,但触动不大!”学员的评价令王志刚开始反思:为何教育让学员“听起来热闹”,却“敲不准鼓点”?) R* `( G6 |3 I# z9 D
$ Q# p7 b* _5 J- z* a* E通过深入研究,王志刚深有感触,“如果解决不了学员的思想疙瘩,再新颖的教育也只是‘假把式’。”
; M1 @- o \" `) p% A
$ m) Z3 ^& e! L3 o那堂教育课后,他拉着几名学员骨干征求意见。一名骨干提出,不少学员与干部交流起来有些顾虑,许多话憋在心里不愿讲,建议在网上建个聊天群,让大家畅所欲言。3 P; t# z! N: i, H6 _, D
& b/ P1 C! t, j# t$ [3 c& I& x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不久,一个名为“QQ晒心事”的匿名聊天活动在该营迅速展开——, T e( a2 w) [' q' J
/ g% b& w" r3 i) T4 y* _
“感觉公差任务分配不是很公平。”“不是不支持学院开展大项活动,但能不能不集中组织,有时忙得连作业都写不完……”1 g/ j% U, H+ P0 z; n/ Y. ?
. k! V- P+ G1 f7 f5 }不怕学员有困惑,就怕有困惑不说出来。通过设置相关议题,采取匿名聊天的方式,几名营干部不仅迅速掌握了学员的真实想法,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也更加得心应手,受到学员好评。: a) a$ ~3 F9 N }
) M1 _4 s! U% Q" Q# B J% t1 {网络只是一种方法手段,教育的关键在人不在网2 M, F* Y$ s z4 H
- c, j |: t* r, ^0 D* x“QQ晒心事”的“一炮走红”,让几名营干部一致决定:让教育上网,开展“线上教育”。于是,他们把收集来的教育视频、理论知识要点等学习资料搬上局域网;在各连设立“网络观察员”,整理互联网上的涉军舆情并推送到学员微信群;定期组织网上理论知识竞答等活动。$ ^' Y/ l4 k- d2 t9 H; N0 I
, P' u- E4 Y8 `7 H' }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把教育“搬上网”之初,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V: e2 K# {8 f9 z" \3 Z
" ~2 n; Z @+ Z: j, i! L9 f网上发布的学习资料点击量不高,给学员推送的涉军舆情关注者寥寥,“QQ晒心事”成了学员发泄不满情绪的“专场”……" K4 o G' \* Y0 P
# `+ M4 s/ H4 e! ? u1 Y+ ~4 M/ m
学员“不买账”,问题出在哪?如何借助网络撬动学员心灵?学员营干部在反思。! k% h A$ k E# R
, f3 ~# V h4 U/ P
“教育的关键在人不在网。”该院政委张丰强一针见血地指出,“运用网络只是方法手段,代替不了教育者的真情投入,更代替不了扎实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 A( N) I) C7 \7 _+ m4 \2 g' Y: r1 z" s- a: |
营长蔡军通过调查学习提出:“利用网络开展教育,不能再走单向灌输的老路,要让学员融入进来,形成良性互动。”
/ `- J* J1 {4 C! l, s* N1 e5 B9 U# e6 h$ e6 |$ w
开展“好声音、正能量、主旋律”网络发声活动,便是该营的一个新尝试。他们让各班挑选一个以上有影响力的网媒或论坛,针对每天的涉军舆情组织学员积极发声。- b7 e K/ i7 {$ k8 N+ C4 R4 ~
& `: i' i; y2 r# W8 _* E5 R“一开始只是把这当作一项任务,可在对网上谣言回击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学员郑磊说,现在每天浏览和评论网上涉军舆论,分析舆情动态已成为他的习惯。/ \: R% x0 [& P, M, [: J1 C
$ f/ j9 h- d3 i9 r* n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键对键”/ t5 f- f I( Q2 e$ N3 Q8 }
6 O2 c. B3 o+ T
“现在搞教育和以前不一样,必须在分析学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形式。有时一条微信、一句评论比一堂教育课还管用。”王志刚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们几名营干部养成了一个习惯——刷“朋友圈”。
& l9 q0 R- ^4 \# N
/ A7 I0 ]- r) R' z事情得从去年歌咏比赛说起。王志刚介绍说,去年底,该校举行了一场歌咏比赛,该营有3名女学员承担伴舞任务,由于排练任务重,她们有时会在“朋友圈”里分享排练心情。一天,一名学员在“朋友圈”发了张排练照后,王志刚评论了句“你瘦了”。这条评论让该学员感动不已:她没想到,教导员对学员们的细微变化掌握得这么清楚。这种感动在学员中传递,大家越来越理解营干部的苦心。( M! s- j0 |& g# }
& H; v9 N {& m7 [
“现在,通过‘朋友圈’关注学员思想动态,已成为我每天的例行‘课目’。”该营副教导员周玉飞说。' H# y/ j4 F. Y
. y) A7 A, [6 D. N2 V+ F$ B2 ^: z. a; H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解决学员思想困惑,教导员王志刚还借助微信开设“刚哥有约”一对一网上谈心活动。通过网上预约,实现在线沟通,线上不能化解的,再进行面对面交流。“干部和学员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王志刚说。) n3 ~! N, }0 g1 I
% s p. F- Y$ \) G2 s$ U
一次,该营要进行宿舍调整,一名学员不愿与舍友分开,通过微信与王志刚进行了预约谈话。谈话结束后,王志刚还给她发了条微信,“你可以拒绝改变,但不能拒绝成长”,勉励她积极融入新宿舍。一段时间过后,该学员通过微信告诉王志刚,“宿舍氛围很融洽,现在过得很开心,感谢教导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