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13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按:军队研究生培养作为军事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军事高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军队战斗力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硕士、博士研究生是军队高层次人才,被誉为“军中骄子”。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他们既有高学历更有高素质、既有令人羡慕的头衔更有令人佩服的本事,这是军队院校面临的现实课题。第二军医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E% X+ O( F! P% a0 k( n
: x, j" }& K" z9 N" |
11月初,29岁的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朱磊被学校**申报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 L7 |' ^3 t0 S' b2 q, s5 F6 i& ^ k5 a& A E
今年7月,朱磊和他的同学王海滨同时获得颁给华人生命科学在读博士的最高奖项——“吴瑞奖学金”。3 K* I t' f% n. v
. o) }5 S9 i& [. T) W2 m. Q5 t
2013年,该校博士生冯家烜成为我国首位摘得“吴瑞奖学金”的军校学员。% U6 P ?" W8 ]4 r. p# d1 B3 }
4 C9 a6 A" Q7 S$ c2 F
一所军队院校培养的研究生为何屡次在国内外学术舞台大放异彩?第二军医大学领导说,这既是研究生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学校近年来持续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成效。
. M( ]$ X6 o+ T: }: U
4 h& H5 c5 K9 o3 {) {, d/ H以开放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提升育人层次; r2 R, F. z9 T9 u6 ]. \$ Z% o6 _3 C
6 Y, k6 A7 Z& k" [' X; u' `& X2 O6 e
到地方名校上选修课,这对于大多数军校学员来说遥不可及,但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的研究生们却习以为常。读研期间,她们分批走进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教室,学习5门选修课。& K M0 Y( r6 [# d$ i& f
r; U: K8 r. L/ H1 n3 F7 S2 u“能坐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课堂,聆听院长胡雁教授讲解《询证护理学》,确实令我大开眼界!”该校护理系博士学员王静婷告诉记者,自己不仅走出校门听课,还将跨出国门求学——经过选拔,今年底她将赴加拿大,到护理学专业排名世界第3的多伦多大学跟读半年。9 f; Z. l8 ^7 }! p
3 U n( U6 i0 N- ]0 V! L
实施开放办学,是该校结合上海地缘优势,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经上级批准,该校与复旦大学等高校签订“课程互选协议”,将护理学等部分军地通用的课程共享,并持续选派优秀研究生出国“修学分”,为他们获取学科前沿知识铺路搭桥。近5年,共有204名博士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 , D. P7 G) A: t4 M2 D( e1 h0 v
+ n( u1 L$ v1 X, i( n( T
改革举措不止于此。该校将部分公共课转为“慕课”和“1+N”网络进阶课,并新增了24门军事素养类课程;将34个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全部与战场救治、训练伤防治等科目挂钩,突出对“看病+救治”能力的双重评价;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和研究生论坛,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激情。 @& b: a+ J( R9 c! G0 L
: d9 U" j0 e, k% I5 A2 f0 b- m
前不久,该校请来了专业领域的“大拿”——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幽门螺旋杆菌发现者马歇尔教授来校授课。研究生们与医学大师进行学术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 | t! ~" h4 B. Z
2 q! ]( _3 b+ z" a' I
优质的育人环境带来人才培养的硕果。在“国家百篇优博论文”中,该校入选18篇,居全国医科院校首位。该校3名研究生的创新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该校研究生院关于培养模式改革的课题,先后荣获教育部教育成果特等奖和首届国家研究生教育学会唯一特等奖。
$ s! O6 x+ X6 M' [; h, N: R9 s' W# M# ~3 T6 E: d3 G6 x
以一流的导师队伍和教研平台助力学子创新
# A- X+ [" R+ K8 h, q/ A: z. H" S) w. S) ]
今年9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校长孙颖浩上的“开学第一课”,令研究生们记忆犹新。" }0 {6 E% m& B0 ^9 c* ^: {( O0 ~
0 j: Q1 i4 p2 X这堂课上,孙院士以《医生:从心出发·从新开始》为题,结合自己参加抗震救灾和医疗发明的经历,勉励全校400多名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怀有一颗服务军民的仁心,更要敢于创新,努力成长为一名研究型军医。5 j: _9 W, S: N/ o1 X
5 N0 G$ Y( E! [" R
名师大家的教导,让研究生们受益匪浅。为打造一流的导师队伍,该校大胆改革,打破“导师终身制”,所有导师必须参加考核,学生成绩和导师业绩“绑定”:若培养的学生不过关,导师也将面临“停岗”。近3年,该校每年都有老师因评审不合格被取消导师资格,其中不乏颇有名气的教授。
0 i @. D! U$ ^
1 i+ X0 _1 S ^8 j" P; h3 P/ W该校政治部领导介绍,学校目前拥有一支以吴孟超、陈宜张等7名两院院士、7名“973”首席科学家和9名“长江学者”领衔的导师团队。这群国内医学界的顶尖名师,是研究生们创新的领路人。
( `" [% w+ W m0 Z2 I2 l: Y& @8 t
. Y4 }3 @, p; K4 v今年8月,该校免疫学博士刘艳芳的研究成果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癌细胞》刊发,并在相关排名中得分很高,在国内高校研究生中较为罕见。刘艳芳的导师,是被权威教育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评为“中国最牛导师”的曹雪涛院士;她的科研平台,则是国际领先的校免疫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U: t2 l6 v# D* C) O
! w+ `, b3 C$ m, y1 q9 U- v7 j) I1 B" O
“导师+平台”的软硬件升级,为研究生们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学期,“战创伤急救国际工作坊”集训在该校最先进的全数字化“智慧教室”开班。集训现场,权威专家带着研究生们在可视化成像中模拟战创后锁骨骨折的手术操作,并将“手术”修复的整块锁骨打印成3D模型,大家一边捧着实物感受,一边加入线上互动。 ; G8 [( W' ~" k( N& G+ X
2 e" I7 [/ B; d. l4 e- }* B
记者从该校卫勤决策和海洋军事医学两个国家级实验室获悉,研究生们参与研发的便携式卫勤询证决策箱、海军舰艇防辐射杯、生化洗消作业机器人等新设备新成果,有不少已申请专利。
2 U- t( y' b4 U4 `) Y. ^. g
) _5 b! d0 O8 [& m" \ L( a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实践检验提升教育成效- Q* _3 J5 N: k7 P) c* z1 g: F, J
1 Z; N5 s3 F7 K8 C
一本厚厚的《422位村民健康档案汇总》,是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专业研究生们在“国家扶贫日”之际,送给安徽省金寨县梓树村卫生室的礼物。! d, R" P/ {* N: g) Q' q! R3 O9 m& X5 f
" y7 N7 b7 x; a5 [; u
今年10月上旬,该校22名研究生来到位于大别山深处的梓树村进行医疗扶贫,他们走村串户,上门查体并展开健康调研,把采集到的一手信息运用“WHO临床数据管理系统”科学分析,为每位常居村民**了精确化电子健康档案。 / s; t) i9 L# Q9 i& ]. i
/ {3 g) b& g0 u" N& ?& ^+ U让研究生们到实践中检验所学本领,在该校已成为常态。“圆规画圆,脚在走心不变。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创新之路走得再远,也不能丢了人民军医的初心。”该校研究生院领导说。本着这一理念,他们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 \! @2 D9 U' k, U; [+ U3 l; o
- K4 t t+ \* i/ q“临住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就是其中富有成效的一项。去年下学期,刚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上完基础课,就全部下临床服务病患。这批研究生从第一学期就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名研究生3年内至少要轮转10个临床科室。这项改革,让他们毕业时有机会拿到4本证书——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医师资格证。同时,读研期间扎实的临床实践,也让他们到部队后能很快上手服务官兵。
) r% t2 a1 k' |. v
8 W, C6 f9 X5 ^+ U# t2 h( g- ]全新的培养方式,让学子们的所学所研大有用武之地。今年暑期,校中医系博士生方凡夫自主研发的“电刺激镇痛智能手环”在第十届国际康复工程论坛上获创新奖。方凡夫坦言,他的这一创新产品,源于下部队治疗200多例训练伤后产生的研发理念,目前正在给基层官兵试用。
( h3 ] b5 ~+ X9 L# T3 d
8 l; Z/ I, H% w6 J' r% e9 f“为兵而医,为战而研。”近5年来,该校研究生带着他们参与研发的生物战剂、战地草药、电子腕踝针、胶囊内镜机器人等新产品新设备,广泛应用于世博安保、南极科考、部队卫勤演习、核化生爆城市救援演练等任务中,一大批创新成果经受住了实际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