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6-30 16: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毕业还有几十天的时间,解放军体育学院校园里,红彤彤的志愿书已贴满了毕业学员宿舍楼的墙壁。像往年一样,“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总是学院这个季节最动人的旋律。
; ?% Q' h3 P' ]+ j7 @% d
5 O7 i4 n# f4 F( f" M- X1 ?8 b* U 地处广州繁华闹市的这所军队院校,担负着培养部队体育骨干、通信和步兵指挥军官等任务。仅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的1.2万多名学员中,就有近40%的学员在祖国最需要的边疆、高原和海岛建功立业。4 `( G8 ?1 w& y
9 x1 W7 {" _% j4 [' P1 X7 t 孰知不向边庭苦,愿将此生长报国。把最壮丽的青春的答卷写在祖国万里边疆,是解放军体育学院历届毕业学员共同的人生追求。* X5 b7 J' s) ?0 a
{ C" _8 Q. _7 A* L7 v7 b. {# m 点燃信念之火# _$ e# N8 u9 x* ?* B
$ n6 V; h, |: ~; {/ j* r6 T
怀着从军报国的志向,一批又一批学员走进解放军体育学院的校园,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来时还带有自己的“小九九”。4 ~/ M# X2 P2 h/ o, A/ I
7 m' e' O) Y1 w 入学前已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付海顺,是怀着对现代化都市的憧憬报考解放军体育学院的。然而入校后不久,他就认为自己是“找对了地方,进错了门”。半年之内,付海顺连续三次打报告要求退学。学员冯伟来自沿海富裕地区,寒假参加同学聚会,发现昔日同窗,有的当了小老板,还有的当上了部门经理,自己却一个月拿几十元钱的津贴,他迷茫了。' X. E; }7 G% F: Z/ @) J1 V
6 |+ R% M1 Y& ]+ P9 v 像付海顺、冯伟这样的情况,在每年的新生中并非个别。9 p1 k' y% P2 r. k8 f% e
- _& E- r7 \% U, o
上军校为什么、学本领干什么、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党委认为,必须从学员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定好向,在行动上起好步。在每年新学员入学入伍伊始,学院总要大张旗鼓地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军爱校爱专业”为主题的“五爱”教育,帮助学员尽快确立当兵尽义务的责任意识和保卫祖国的职能意识。. O1 Z2 Q+ u4 z; q, I8 u
& s8 c1 J" d1 i g' Y% b8 F" i( f! a 从参观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虎门炮台,着力增强军校学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到在深圳布吉镇建起“南岭村教学基地”,让学员充分吸吮时代气息,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 t# o0 q1 T( v, M2 |9 P
! [5 j% h, F6 D& G 从主持新学员入伍宣誓仪式,引导学员确立从军报国的人生追求,到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教授讲传统讲从军经历,让学员认识到军营是有志青年大有作为的绿洲;
# [- b* K/ D# v1 ^2 W4 d8 a' `% f2 A- |( m @/ x) e: _0 k1 L. Y8 K
从开展卫国戍边教育,树立到边疆基层艰苦奋斗的志向,到强化军人纪律意识,培养自觉服从军队建设需要的崇高境界……+ h; x8 W' `2 f; z4 `& @
: n1 P+ e& S/ B& P0 G
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升华起年轻学子们卫国戍边的崇高志向。学员毕业时百分之百志愿申请赴边疆和艰苦地区工作,百分之百服从分配。
8 G+ ^. J+ p- A
& ^5 Y; }1 O' [, Q3 }- \ R* s 冯伟最后放弃了弃学经商的念头,毕业时主动要求去了边疆。付海顺几经反复,也坚定了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志向。毕业时他一头扎进了巍巍喀喇昆仑山的怀抱。在新疆,付海顺埋头苦干,带出了先进连队,先后4次立功受奖,被兰州军区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q* x- k% Y' Y1 ~$ ^
$ u1 v3 |5 D8 f. `0 F 锤炼过硬本领
! U7 T% U, M2 {, U) _* S
! N' T8 J, N, b 这是学院组织的一次体能调查:某标兵连战士在走、跑、攀、爬等16项体能训练考核中全优,在接受抗晕眩测试时却有50%战士不合格;堪称“铁脚板”部队的某团,在连续十几个小时车拉、舰载、空运的远程机动中,29%的人员名字被写入“非战斗减员”的名册……
* D. M/ |% L8 C9 d* X; `$ ?# e$ q; L1 x U; L* _3 u. u6 W
调查结果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毕业学员要想在边疆建功立业,光有足够的知识准备和满腔的热血是不够的。由此,一个以现代战争为目标,集体能、技能、智能为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在解放军体育学院应运而生──, l& }1 D; G$ x1 t4 u3 {
8 W6 m. y; [" A6 M
组建军体理论、军体医学等一批研究中心,开设体能训练监控、预测、恢复、心理及伤病治疗等学科,增加远程作战、机动作战、特种作战和野外生存等体能训练课程; Z# g7 k* u1 d& j3 L% e
" C& E- y4 _! E; c
加大抗晕眩、抗缺氧、抗高寒等课目的训练,建立用于调节训练强度和密度的教学模型和基本标量,摸索出一套适应野外环境条件下的体能训练方法;( ?& C ]. A) a8 I& W4 C0 }
; Y4 r! x F' ^- [# g 新增69门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大的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坚持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6 F' R4 }# K1 ~$ ` j4 C# g5 e
: G6 F" Q, _9 s4 o# o
为学员制订详细的体能训练计划:每天1小时室外体能训练,每月一场教学比武训练,每学期1次实兵对抗训练,每年1次野外生存训练……毕业前夕,组织学员千里跃进井冈山,进行历时20天的特种综合对抗演习,学员们风餐露宿,边走边练,全面提高了各种能力。
8 _; G2 @( M/ D
" p9 {2 K' K) E% [% f k 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实践环节,学院一点一滴地为学员在边疆基层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 | R; ], |/ z, l% B
+ o9 ]0 L" r6 D5 I6 T/ i8 I0 X
几年的磨砺,学员们在这里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入学时身体单薄的黄维平,毕业前往西藏边防时已是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在一次执行边防任务中,突然大雪封山,气温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后勤供应中断。正是凭着在学院打下的基础,担任见习排长的黄维平在三昼夜粒米未进、双脚冻伤的情况下,仍然带领全排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所带排因此荣立了集体二等功,他个人荣立三等功。8 Z1 W: ~( T( T8 a% C
& o$ O/ S# p3 S/ y
“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名毕业学员都以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和管理素质赢得了好评。院长张训才少将介绍说,据对3100名近年毕业的学员跟踪调查表明,解放军体育学院赴边疆学员100%立功受奖,87%的毕业学员成为军政主官,带出上百个先进基层单位,91人荣立一、二等功,6人被授予荣誉称号。
5 c4 n R* R, @; `5 ?7 W) q2 E y
$ c, G$ \! e9 C, V/ A3 Y 走向万里边关3 r: c2 @0 A; B* t8 u+ m
2 K4 M- v% \% v+ d; T 又到毕业分配时节。走进解放军体育学院,志愿去边疆建功立业的横幅随处可见;“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歌声响彻校园。毕业誓师大会、毕业汇报和文艺演出也接二连三地举行,全院上下正在齐心合力为学员赴边疆基层鼓劲壮行。. }; ^ {% n6 [6 q
2 k- g& w) E m$ m/ [0 W4 }- ` 在这育人出成果的最后关口,如何帮助学员“加钢淬火”,实现从繁华都市走向雪域高原的人生跨越,解放军体育学院历届党委的工作都细致入微。
& h) |+ {- x' }
- C8 R; E9 I% w4 K 拍摄边疆官兵的工作生活情况,在校园网上开设“知边疆、爱边疆、建边疆”主页,开通与西藏、新疆边防的电话热线,帮助学员了解边疆基层的真实情况。4 K* s) B P4 Q
- A3 V7 s* H! _+ P/ A 运用典型引导,激发学员群体效应,通过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等活动,激励学员义无反顾地迈出走向边疆的坚实步伐。
5 w8 \0 j0 j: M
3 N( Y2 v; }2 c/ \% k' C4 ] 查身体状况、查家庭困难、查思想顾虑,为毕业学员送去组织的温暖,解决学员在毕业分配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尽可能地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 V( Q9 _$ y) X& z$ S, ~4 ` u
8 a2 ^$ ?$ S7 O: G6 [ ^. F 组织文艺汇演,为赴边疆学员披红戴花,军嫂服务队为每位学员送上一个针线包、一双厚棉袜和一付手套……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激励起毕业学员献身国防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x; U: p0 B$ G9 }: s
7 a- @% n* P+ O8 p& _2 @ 这是一个撼人心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97届毕业学员侯继亮。当家中母亲和妻子要求在西藏边防工作的他转业回家时,侯继亮没有违背他毕业离校时的誓言。然而,没多久却先是年老多病的母亲离他而去,年轻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爬上高原,在团聚的第11天早上又一睡不醒,被高原急性肺水肿夺去了生命。强忍着悲痛,侯继亮将妻子的骨灰和刚断奶的孩子送回老家,又毅然返回高原。他平静地说:“只要边疆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 d# E* z, x8 Q$ O
9 U" [' T# I& Y3 P1 ^ 这平静的话语背后,是一代代毕业学员扎根边疆、卫国戍边的坚定信念。和侯继亮一样,近年,从这里走进西藏的139名学员,至今仍在雪域高原工作的还有130名。
2 W. ~8 L8 B6 K% S
8 i& g! @) y8 [6 X; X& { 在体育学院采访的日子,正逢“老边防”们被邀请回母校为即将毕业的学员作报告。面对繁华的都市和英姿勃发的校友,“老边防”们说:“边防军人的青春答卷,就是要写在祖国的边疆。我们选择军人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5 b* S' ]: _0 }- ]3 s/ u
# N. j) g# v/ _, E: P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和千千万万戍边人的奉献和牺牲,才有了祖国坚不可摧的万里边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