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5-18 23: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道河 于 2015-5-18 23:50 编辑 8 s7 a; R! O, q: o# E8 v) W- L7 y
& m; d+ R' h0 z0 @" T& R% _5 H1 [0 l, k* z8 y% |( w) Z) _0 @! u
6 n6 t( ^0 T, ?$ z# y0 b
其实,二者争论的都不是一个标的。/ s+ |% w8 ^) @
农民着眼于内省的塑造。其它兄弟则着眼于外化的环境。根本就是一个不着调。
- j# V. v4 U% _ v 在同等的环境里,个人的适应、自强,当然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精气神,这个总比颓废强,这是一个顺民的礼赞,也是个人价值实现过程中,最经济,也很符合逻辑的一种做法和观点。这种做法和观点不能说不好,因为它的确很实用。7 s% v, q( E1 B* l' A& y8 P
时代变化了,个性化、多元化成了潮流,反思、归谬的思维方式成为了正常头脑中的一部分。军队是人的集合,人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它的文化当然也会出现变化的冲动。这种冲动,不可避免地将引起诸多方面的纠结和争议。有“斗争”才会有发展,用句时髦的话,这也是必然需要面对的新常态。
& g- O- P& ]" `) u6 R 举个例子,60年代的老班长、老连长,经常要唠叨“眼睛一睁,忙到熄灯”,问为何,答:不这么忙,兵怎么带?只有忙了,兵就不会出事了。若放在现在,许多基层的同志,可能就很反感了,有时间搞什么不好,非得做那么多“无聊”的事儿?所以,传统的,是否都是要承袭的?值得甄别。就拿现今风传的转改消息来说,假如真是如此,相信干部对文化学习、社会世象体验的需要与内务管理、干部管理的矛盾,也将会越加突出起来的。$ X5 Q' a6 y7 Y+ t; F2 a* o0 @3 Y
再举一个例子,在地方,哪个地区的党群部门强势,那个地区的台帐资料往往就会成灾,有的机关不派专人做台帐都过不了关,现在发展到了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的老师们,每周不用几个课时做台帐、做一些虚无缥缈的所谓研讨活动,都对不住教育督导、评估机构的大爷。那么,在军队,恐怕也是一个样。谁都要政绩,一条线的干部,都要在条线上争一个上、中、下,求一个面子和存在感、价值感,至于到底有多大用,那几乎可以不用去管了。这种XX主义--姑且XX吧,因为真的没一个合适的称谓,几乎通病,期待在反思中、改革中,军队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新风。! s- I( z, Z, F+ I
8 `$ d4 P1 A7 v* N7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