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0 1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下旬,后勤学院后勤指挥系开展了“学员教员一对一,发现身边好典型”“寻找身边最美教员,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等系列活动,他们把欣赏的目光投向身边人、身边事,从近距离发现和讲述普通教员饱含爱与责任的讲台人生和创新精神,以此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教学创新的内动力。“教员作为院校的主体,在教学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点滴付出和朴实情怀,是院校的宝贵精神财富。”该院政委何振喜说。% I: L/ Y, S7 X+ N; N
8 w( X/ h- T0 L3 D& L! L一张办公桌、三尺讲台、一颗报国心。该系战略战役后勤教研室教授周闽江在教学岗位上奋斗了36个春秋,用爱和责任熔铸师道真情。了解周教授的人都知道,他珍惜每一次授课机会,对待讲课提纲精雕细刻。他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每课必备、逢讲必新,哪怕是当天发生的全球热点事件,都会及时进入他的授课中。7 m% m& i9 R, ^3 H3 I
& `2 y) u. w# i3 V
从俄罗斯留学回来后,周闽江决心把课堂教学和留学深造的学习成果转化到打造精品课程上。这一次,周教授历时5年,带领教研室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一举斩获国家精品课程的奖项。当喜讯传来,他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员应该做的事,奖项和荣誉属于过去,我们将时刻准备盯紧下一个目标。”对此,该系主任刘分良评价说:“周教授这种对教研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广大教员学习。我们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激发了教员队伍的活力。”
# ]& v$ n! |3 R. ^# j" q4 h: F" }. L; G6 n
在大力宣扬典型、组织学习典型的基础上,该系注重“以老带新”搞好传帮带,组织新老教员结对子,让专家教授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不断激励和指导新教员创新前行。
7 w, @* @8 e6 j6 h8 O7 l
& }; F% E" h) ~' P深挖“老”资源,焕发“新”活力。董桂峰教授虽已年近六十,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一路走来,他坚持与时间赛跑、与强者过招,把最前沿的军事指挥理论与最真实具体的后勤指挥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把握和探索学科专业领域的“话语权”,攀登学术创新高峰。条件再苦、任务再重,他都没有停止掌握创新知识、蓄积创新能量、追求创新成果的脚步,他编写的《军事后勤学科体系论》专著,见诸国家图书馆检索目录。正是因为这种创新精神,使他成长为战略战役后勤指挥学专家。
& A* y- V: o* Z+ [+ _$ G
* ?& a2 q% p m" N1 w该系党委坚持把提高教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探索制订了《后勤指挥系授课质量奖惩规定》《后勤指挥系正规化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广大教员以此为动力,把教学研究的视角拓展到更多更新的领域,坚持以完善一堂实战化教学课、固定一条获取部队最新动态的信息链、耕耘一块成果转化的实验田为切入口,开辟出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的新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