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根据部队内部相对确切的消息来看,转业工作实际上从年前才开始实质性启动,直到昨天总部也才刚刚下发了关于转业政策的预告通知。『再出发』结合多方渠道,将一些不涉密,且相对比较靠谱的信息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 ]; K3 M# j! O; x; x' ]% ~8 e$ e ! {1 e4 t% h3 s" O' q8 E' L0 _ _! ` 一、全军(武警未知)各大单位转业名额指标于年后已经下到各大区级单位,从师团级单位战友反馈的消息来看,目前基层单位也已经对各自转业指标有所了解。总的看,转业指标大幅增加,特别是今后在改革中面临进一步调整缩编的单位,以及前期改革调整后的编余部队,为消化转业指标的主阵地,其复转指标约为往年的1.5倍,如省军区系统、非作战部队、院校、医院等等。( ?/ `* Q$ u2 c& s i. x; A 2 n" K- {' s/ g 二、自主择业年限放宽至18年(此消息至2月底方有文件印证),鼓励达年限者选择自主,主要是团以上干部,以利于消化大幅增加的指标。其中,军龄满19、18年自主干部的月退役金计发基数比例,分别按照79%、78%的标准执行,有立功等奖励的,按照相应政策加成。但此政策是总部在与国家部委反复协调下才落实的,应该是服务30万裁军工作的弹性政策。未来,特别是职业化施行后,很有可能恢复20年年限,甚至收紧至20年以上的年限,当然这只是猜测了。 ' H9 `% `" d# s& _( S 三、计划安置政策较以往基本不变。略有调整的是:担任师级职务(含局级文职、高级技术职务)且年龄不超过53周岁者(截至2015年12月31日),可申请转业并列入安置计划。45周岁的正团,40周岁的副团如无特殊情况,均不再提升使用,列入复转计划,并按照不同年龄所对应的比例列入安置计划。营以下军官,仍然以干龄是否满8年为决定性复转条件(特殊情况也有例外)。 四、军官所在单位在改革中被撤销、合并、降格、改编、移防,并因此列入计划分配的军官,如果配偶取得部队所在地常住户口,可以在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或者离异的,可以在服役地安置。 五、复员政策与往年相比基本不变。原则上,干龄不满5年的排职干部、不满6年的副连职干部、不满8年的正连职干部,不得列入转业安置计划,但均可以申请复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复员属于比较极端的退役方式,通常适用于犯过严重错误、在部队有较差影响,或是退役决心异常坚定(此处内涵自己理解)的军官,所以每个单位对复员指标都是严格控制的,不到不得已,干龄不满8年的军官很难复员退役,但复员成功的也比比皆是。 1 U* ~6 @+ O7 |$ _( g! J 六、地方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以近三年各省(区、市)计划分配数的平均数作为改革期间计划分配数,各省(区、市)在基数内仍然按照计划分配数的25%增加行政编制;高于基数部分,按照40%增加行政编制。这一政策虽然意味着地方增编公务员编制,以利于安置工作,但相对于大幅增加的转业指标,安置难度依然会较往年增大。( a2 }0 F7 Q2 s# H/ d 七、各大单位复转工作目前已实质性展开,计划于3月20日前后研究确定转业人员,并上报总部机关。近期各单位陆续会正式部署复转工作,如果领导知道你符合复转条件且意愿强烈,却迟迟还没有与你谈话,建议通过多方渠道了解本单位的复转工作,但不同的单位复转工作开展的进度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准。 八、由于下步省军区系统调整改革工作也将陆续展开,省军区系统也将面临压缩减编,例行的作战部队(机关)向省军区交流名额也将大幅压减,想交流至省军区人武部的兄弟,除非有相当大的能量,否则可以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了。此外,关于停止部队单位有偿服务的红头文件已经下发到各善后机构,在宾馆招待所等单位工作的同志,建议也不要再被动等待了。 7 r* ^5 X( C A; ]: q 九、一条没太多根据但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小道消息:3月份转业工作节奏很快,安置军官将与5月份全部移交至地方,而后组织现役转文职工作。而后年底前将展开2017年度复转工作。/ |) T4 A5 X# }- k0 [ 政策终究是政策,具体能不能走,怎么走,走了以后会是什么样,我们都要结合个人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量。笔者作为一名营职军官,也在此次复转大潮中起伏,面临人生转型,因此也思考良多,结合上述9方面的信息,抛出几方面的观点,供大家批评借鉴。8 U: Q# J3 i/ a' \8 v. w" E, K 决定了要转业的,特别是年轻人,一定得趁早。在过去《患得患失的你,做任何选择都会后悔》一文中就提到过,当下的判断是基于此刻所掌握的信息,你不可能极其确定这个选择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转业的念头就像野草,一旦滋生,你就无法遏制它的疯狂蔓延。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恐怕只会消耗你更多的光阴。早点回到地方,早点拥抱社会,早点适应柴米油盐酱醋茶,你才能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此外,笔者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在各方面条件基本符合政策的前提下,能否转业,更多的是看你的决心,切勿当断不断,因为流逝的时间不会再回头,过了一定的年纪,只怕自己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4 {$ Y1 F8 h R7 A+ l 3 }/ V- P) j- V3 Z& g 选择复员,选择梦想的,务必及早规划好和准备。复员是一个沉重的选择,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如此。舍弃在部队的一切复员的年轻人们,无非出于2点原因:一是确定以及肯定自己与部队格格不入,在部队就如陷深渊,非走不可;二是为了抛开约束,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勇气和坚持令人敬佩,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如果你早已留好退路,那么复员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在我的校友中,不乏复员后创业、出国的人,他们依然在按照自己的思路积极地学习工作,未来光明的前景也已经依稀可见。但如果没有想好未来的路怎么走,或是一点准备都没有,那只能是冲动和草率罢了。$ a |! l4 z. J8 w6 L( m0 d* | 究竟是否自主择业,必须慎重。除了基层极少数当兵提干并在部队苦熬很多年的副营、正营职干部之外,满足自主条件的基本都已经达到了副团以上的级别,已经算是中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基层一线,当惯了部属口中的“首长”,习惯了车来车往,自主之后真能习惯身份地位的落差吗?即使在机关里,试问,除了写点东西,讲几句套话,你又有什么一技之长在地方东山再起呢?如果不是能够彻底放下身段,或是早就找好下家,还是建议安安稳稳在体制内走好人生下半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你“失陪”已久的家人身上吧。毕竟,那7,8K的退役金,恐怕买不到你内心丢不掉的“面子”,换不来你生活中放不下的“架子”。( j+ t- V3 |! A4 ^. E* ? 5 A7 X( n& u; x% T; ~% A7 e 脱下军装再出发之前,必须想明白三个问题。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也乱象丛生,在相对单纯的军营中忽地回到地方,许多人难免倍感失措。这种时候如何自处?首先,静心凝气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想要什么。是安逸的家庭生活,还是风起云涌的创业征途;是体制内未竟的理想抱负,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怡然自得。一旦想清楚了,不要犹豫,瞄准一个方向使劲,少走弯路和回头路,毕竟留给我们的时间都不多了。其次,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和模式。方向定了,道路可以有很多条,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中,寻找自己的性格、脾气、工作方法更加容易适应的那条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早日走上快车道。第三,面对自己的选择,悉数看清自己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某一样差了,可能就会出现木桶效应。自己的优长和缺弱,一定要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在善于扬长避短的同时,着力弥补不足,促使在正确的方向上,在选定的道路中,走得快而稳健。/ [' B1 @# x' F% d- p 总的来说,无论复转政策如何,能否在二次人生中顺利转型,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你个人。如果这么多年的从军生涯依然无法给你一个相对成熟的心智,那么丰富的军旅经历仍然不能让你看清自己,那等待你的,恐怕依然是一眼迷茫和庸常局促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