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老兵zbc 于 2016-4-28 09:11 编辑 $ ~* }; @3 H: s5 a
% b6 Z G+ W+ r- b1 {2 g
【你知道吗?】29:永远心痛的古都记忆 (九)
2 w8 t" f* Y/ A, f, m+ @# q
, X" D* L, K- [1 u9 O# U, H北京的城门——七、永定门和代表老北京民俗的外城(南城)
& Y: H4 k1 t" _9 {
0 k' h G9 Q8 R* i* X$ B8 Z 说完老北京内城九门,就该说说外城的七门了。
. I$ o1 l0 H" p 老北京城原有四道城。从里往外的顺序是:第一道宫城,也称为紫禁城;第二道皇城;第三道内城;第四道外城。3 w9 T6 a9 a1 x' b9 z
外城是明朝定都北京140多年以后,为了加强北京城的防御,在内城的南面增加修建的。由于当时财力的限制,外城没能包围住内城的四面,仅修建了位于内城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三座城门南面的城墙,使整座城市成为凸字形,老北京地域范围大,正南正北的,门又多,外地人初来乍到,摸不着“地儿”,热心肠的老“北京人儿”多爱用方向来介绍某个地方给他们指路,久而久之“外城”也因此被称作“南城”。 & B3 G7 d3 G7 w1 c. I
# X1 @# E! ^' s0 A7 z: q
9 {& X( d0 \ t. P! o
# } }9 V+ k8 U9 a$ X$ @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7座外城城门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是北京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城门,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交通要道。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永定门是外城南垣正门,坐北朝南,与内城正阳门相对,全长延至18里。取名永定,寓有“国祚永昌,天下安定”之意。) O" H. m9 V( v/ V* v/ i6 ~
3 h# r* M* a( u9 z4 K
( j0 z9 ~: L3 w6 k! t+ |" x+ W; f. O7 ^7 L% f6 W9 x) Q5 M1 C
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城中间加筑了瓮城,后在城前又建筑了箭楼,由此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城楼三层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气势非凡。瑞典学者喜仁龙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5次访华,他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盛赞永定门:“体躯高大,整修完好的城楼,给人以雄奇壮伟的印象。”7 ]1 y: Z) M1 D( U* V9 F& u2 z) Z
% y; R" |+ m* G6 Q
* B' l) G% q; @+ I5 t6 B* I
! M: G& ~2 C7 ` 南城是穷苦百姓住的地方,没有东、西城达官贵人的显赫府邸,也少有政府机关的高楼大厦,都是普通的四合院,甚至是大杂院。但更充满了老北京的生活情趣。。明嘉靖年间增筑外城后,成为外城的中心。 天桥一带逐渐出现了茶馆、酒肆、饭馆和卖艺、说书、唱曲娱乐场子,形成天桥市场的雏形。清康熙年间,内城的灯市也迁到此处。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这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描绘昔日老天桥胜景的质朴诗句。天桥是旧时代老北京练把势的地方,是百戏杂练的市井喧嚣之地,因此成为数百年来最能体现京城民俗的地方。胡同里一年四季都有串街作**的,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在胡同里回响。更多的是卖菜的,卖零食的,卖冰核儿的,卖时令鲜果的,卖针头线脑儿的,还有剃头的,打竹帘子的,弹棉花的……总之,叫卖声一响起,肯定会有小孩子围拢过来“看热闹”。6 b: H3 d$ E0 T% \0 y8 Q
. ]# N; ~, ?) ?* g) ~
. {& ^: q4 U: o4 _) c8 S- Y* v2 K& L' d
外城与内城有很大不同,外城主要聚集了各式商号和娱乐场所。著名的大栅栏商业街和“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京城历史上的五大戏楼就坐落在外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京城最早建立的电影院——大观楼影戏院,也是坐落在外城。外城还是会馆林立、名人府邸云集之地。仅《北京会馆资料集成》就收录了自明永乐十三年(1415)至1949年12月间的会馆647处。
% M7 a4 a2 A0 N4 R! O$ v$ D& R }% P% u7 E- W
6 z, V: Z. S2 O6 C# K7 p1 p1 r/ o/ {7 V) C' u
南城还有一个出名的地方:“天桥”。据《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记载:元朝以后,城南一带为一片水乡、沼泽,河道纵横,为了便利南北通行,就在这里筑了一座桥。明朝永乐年间修建天坛后,因为天子前往天坛祭天,要经过此桥,所以把这座桥改建成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间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
: Y' J' N# r; W R1 Z+ g # s9 _& H; w& B% ]; L9 A
- s+ \& [& Y8 M8 B+ z
# u k7 g! K0 i
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而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下来。由于从永定门出入京城的人潮如涌,人们多在这里驻足小憩,这里就自然形成了京城最为著名的地区,这里五方杂处、百货云集。它是明代北京的重要市场和金融业的集中地,也是民间艺术表演聚集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永定门城楼的衬托下,永定门内大街上商家林立,人来人往,大路上车水马龙,非常热闹,俨然一副“上河图”,一直在述说着老北京的“城南旧事”,令人回味。
1 R. P2 f9 j3 N# R* I E# d9 u% b e
4 B( k( T- K3 p* ^+ y3 P( X; p/ H4 |' L# M# I
永定门瓮城城墙于1950年开始被陆续拆除。
6 O8 i" C C2 n/ H 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永定门城楼和箭楼遭到拆毁。( b9 L9 [% F& o/ d/ Z# Z
2004年北京修整中轴路,永定门城楼复建,瓮城和箭楼未修建,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X: i3 p5 C" u1 a
/ R; n9 f! h0 y
2 T! S2 d3 e+ l# t
) G% w. ^7 G' x6 o* n4 v q
* ~2 I' c H5 c0 u
r" |" |2 l% f& \3 t' d&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