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190|回复: 11

[自主生活] 为政以德: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7 18: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4 J. V2 U% x" M/ v, }- N' Q( s

! b$ k6 w/ |6 z# H3 l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4 X: m* k$ Q) D  m% q) ?6 O. f8 K7 k5 d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道德作用、重视从政道德的传统,最早的一部政论文集《尚书》,就有“德唯治,否德乱”的记载。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得更为形象和精辟,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以德,是说德行是为政治国的根本。“德为善政”。一个地方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果党员干部整体上是道德高尚的,那么人民群众自然就会真心诚意地拥戴和支持,施政就有了可靠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群众基础。
/ F6 m* \9 j) |: J+ v: a5 P  Q; m* d1 x) k) X( G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的一个积极内涵就是对道德教化的重视。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仅仅用政令来引导,用刑罚来威慑,禁止人民做坏事,那么,民众充其量能做到不触犯法律,但不会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节来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就不但会有羞耻之心,有知善知恶的荣辱观念,而且能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2 i' o. P6 |/ F% \6 v) K3 E( c
5 g/ d0 L$ d6 R  u' {
  道德,对个人来说,是做人做事的重要基石;对党员干部来说,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基石;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是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石。
& D% J! V5 V( |. X7 y( T
) z2 a* I2 I. z# n* q- G  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早是由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总结**出来的,世称“朱子八德”,是儒学的精髓,是古时做人的基本道德。! ~* t7 @9 Z2 H

! o( H' U9 P9 [: c+ s6 X. P  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孝排在八德之首也就是这个道理。曾国藩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人不孝其亲,不如禽兽。”鲁迅先生说,“不孝敬的人是天底下最可恶的人”。- K1 R2 Z! U( N5 A/ j

& Y. \4 K7 V5 k  孝是重要的德行。“孝,德之始也。”(《家语·弟子行》)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试想:人人都具备了孝的良好品德以及孝所带来的其他良好品行,何患天下不平?在隋唐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之前,朝廷选拔人才的一个很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即推举品行孝廉的人出来为官,当然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之后,孝廉也是考察、提拔官员的一个重要方面。# ]% Z- X. J! a

+ o1 p9 f. j' z- ?  那么该如何去尽孝呢?
4 W! A2 K. }' q- C! v+ p) N' a$ W$ V+ O: I
  及时行孝。《韩诗外传》卷九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这是做子女最大的遗憾。为了不留遗憾,我们要及时行孝。我们行孝更多的要注重细微处,如《二十四孝》里面讲到的拾葚异器、怀橘遗亲、扇枕温衾、恣蚊饱血等故事都是于细微处见真情。另外,行孝,更多的要注重精神领域方面,如《二十四孝》里有一个戏彩娱亲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有一次为双亲送水,他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所以我们要及时在细微处和精神层面尽孝,节假日常回家看看父母,帮父母洗洗筷子刷刷碗,揉揉肩膀捶捶腿,平常多打电话给父母报报平安、关心他们一下,哪怕是听他们唠叨唠叨,都是一种孝顺,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孝顺,也是一种必需的孝顺。
7 T& t. H; u- I* |: d" q
% N, D& ]$ _3 x6 L" {- \' r  廉洁是官员最大的孝顺。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由此可见中华孝文化的观念并不止于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当今社会,对于从政的党员干部来说,最大的孝顺就是廉洁。" S% \' D& H: ^  |- K; a" U

4 q0 N5 W3 _! R$ J  `+ v# J) i( Z/ ?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是这样的: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总是说一些本地或者在电视新闻里听到的案例给我听,我知道这是在敲打和警示我。父母嘱咐的声音经常在我的耳边响起,父母告诫的画面经常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5 |1 C' n  u3 t5 f6 e1 f' Y' ^
( C. r) Z1 D; d4 p2 @6 |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意思是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实际上,对于天下的父母来说,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子女谨遵长辈教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群众的夸奖和拥护,让他们为子女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也是子女体现孝心的最佳方式。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60 津贴 +50 收起 理由
男篮4号 + 40 + 20 赞一个!
老实干部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一啸子 + 2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4 1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无语 于 2016-6-24 10:53 编辑 - `* m9 Q' [# Z+ S
$ _8 V  D" @- x3 o! d' Q7 k& A
                                               为什么必须彻底消灭孝道观念?(转)
* [1 ^* x5 Z# l0 I" D5 c/ |0 [0 b1 P/ p4 w
        “不能讲‘孝道’,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鼓吹人身依附和隶属关系的奴隶道德,它和奴性、卑贱是一个本质,是一种束缚人、侮辱人、残害人的奴隶枷锁。在封建体制宗法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模式里,它实际上成了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石。因为在封建制度‘家天下’的政治模式里,君主和臣民的关系就是广义上的父子关系,因此,臣民就应该像儿子孝敬、服从老子一样绝对绝对服从、听命于君主。这就是历代封建王朝宣扬以‘孝’治天下的本质和真相!
( B4 V7 ^3 e$ c+ s
* s0 E8 i2 g& S. v6 v& t        儒教鼓吹的‘孝道’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隶道德,它是封建专*制*主义残害人民、宰割天下的利器,封建君主‘荼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种种残暴邪恶、灭绝人性的罪行,都是在‘君父’的名义下施行的。比如说,满清初年,天下未定,满清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屠杀,其残暴的程度超过蒙古灭金、元灭南宋,其中就包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类的人间浩劫。但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清廷的摄政王多尔衮却道貌岸然地说:‘君,父也;民,子也。父残其子,情理之所必无。况诛戮所以惩有罪,岂有无故杀人之理?’满清统治者显然对儒教的奴隶道德了然于心,而且‘活学活用,立竿见影’。
" o) W5 h5 r4 ]! i
" O9 J) b/ b. h- ?' L5 t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关中国的部分,也深刻指出了一点,他说:‘在中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家庭关系,君主、臣民有如父子,国家的特性便是客体化的‘家族孝道’……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自己家庭的,又是国家的子女。在家庭之内,中国人没有人格,只有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在国家里,大家长的地位最为显著,皇帝如同严父,作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这种家族的基础也是‘宪法’的基础:皇帝站在政治机构的顶端,具有绝对权威;臣民像儿童一般不敢越出家族的伦理原则,也不能自行取得独立和公民自由……在中国,作为‘实体’的惟一的、孤立的自我意识,就是皇帝本人……他的意见形成一切法律。’黑格尔未必熟悉‘忠孝仁爱’的儒教伦理,但是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论述却是罕见的精辟与深刻,基本**出了儒教的全部内在结构和本质特点。比如,他尖锐地指出:以儒教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实质上是政教合一的奴隶社会,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同时又是宗教教主;君主就是实体化的‘最高存在’,他的统治被赋予神性;在封建家长制的**政体下,作为‘最高存在’ 实体化的封建君主就是‘赋有天命’的人格神,因此,‘神’对人间的统治就包含在儒教的奴化教育、作为礼教的法律和君主的行政命令当中。因此,‘在家族制度下,中国人的宗教成就只是简单的德性和行善:‘精神’本身一部分被看作这种行善抽象、简单的规则,一部分被看作肯定它的那种权力。’这实际上就是指出了中国人在儒教的蛊惑下用道德判断取代一切价值判断的肤浅与愚昧。0 s2 D. N+ c) b1 G6 F4 G. z4 G" W

: P+ z8 |8 g4 a- R        黑格尔指出,在中国,作为‘实体’‘精神’和个人‘精神’的统一体,最终被客体化为 ‘法律’‘精神’的普遍原则, 就是‘家族精神’。这就是说,以宗亲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宗法伦理被上升到普遍、永恒的‘天理’,同时又作为内在自我的‘天性’,就是作为‘法律’形式出现的、社会普遍原则。这实际上就是戴东原所说的‘以理杀人’,就是鲁迅所说的用‘仁义道德’的名义‘吃人’。而这个‘杀人’‘吃人’的伪道德赖以寄生的根本宿主,就是作为 ‘孝道’的‘家族精神’。
  H* m. C# K$ R' q- a) R; |% D8 B6 T; f. t+ V8 ~
        辛亥革命以后,制度化的儒教随着封建体制的崩溃而坍塌,‘五四’新文化以后,大家集中清算了‘尊孔’‘忠君’,批判了封建礼教,揭露了‘仁义道德’,但是所有这一切儒教的病菌赖以寄生的根本宿主,‘孝道’却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清除,这必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儒教。5 L1 H: C/ e' z: e: G. q
# i& h6 p& h$ X( h8 ]  _# ~
        ‘孝道’是儒教奴隶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石,儒教所有的伦理教条都是从这个根本上孽生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把‘孝道’放到首要地位来揭露之,批判之,消灭之。
8 C& H- o0 b3 q6 [4 u' K+ Q; o' i/ k1 v5 b. ~
        为什么儒教是一种奴隶道德?因为它本质上是利用人作为动物属性的自然血缘关系来为各种人身依附、隶属关系进行辩护的,它不但亵渎、侮辱了人类的真爱,而且用自私、阴暗的功利目的掩盖了其奴化本质,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导致中国人自私、伪善的思想根源。儒教的‘孝道’是普世价值观的毒药,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大敌,是必须消除的历史垃圾。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也是普世价值观和其思想根基,普世宗教的潜在内涵。这同样和宗教有关……
5 l) ^" p; R/ }/ D& P' q% l
; y* O& D1 _+ j, R9 k/ U; V        中国人没有个性,只有奴性,没有自我,只有群体;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因循守旧、落后保守的国家,原因就在于此。反之,宗教对人的理解是精神性的,在宗教看来,人有作为物质的肉体,更有作为精神的灵魂,而灵魂是根本!灵魂来自‘最高存在’,来自‘神’,并在人死后复归于‘神’;灵魂是独立自主的,是一个个完整、自足的个体。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只是物质性的肉体,不是灵魂;人只有在朝向‘神’的精神超越中,才能获得永生。因此,人和父母、他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契约关系,不是人身隶属关系,这就必然割断了束缚于人的各种天然联系和与之相应的奴化人格,使人真正独立起来,成为自由创造的个体。同样,佛教讲缘起论,否定人格神,在佛教看来,任何事物的生起、消亡都是因缘、业力的作用,人和父母的关系是‘结缘’,是按照因果、业报的作用转世投生,人和父母没有隶属关系,人和社会、国家的关系也是因缘法则的结果,这就为人的精神独立和自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宗教关于‘自由’理论同时又蕴涵着平等的结论,因为人是不能成神的,因此,任何对人的迷信神化、偶像崇拜都是违反宗教教义的,这样,自由、平等的个体,就成为建立民主政治的终极性理论根基。
4 n# `9 s* B$ t. J
$ j; u  E" m8 Z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彻底埋葬儒教,消灭封建‘孝道’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6-17 18: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7 19: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自信,才能民族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7 20: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中华讲孝道,百善孝为先!自主了了就有更多时间尽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07: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y2 \, C6 x- D自古中华讲孝道,百善孝为先!自主了了就有更多时间尽孝了!
8 N% x! _4 @#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08: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传承下来有几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1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宣扬的“孝悌”是很有迷惑性的,表面上看,爱父母应该是一种很高尚的道德,也是人类的普遍道德原则,可是儒家志不在此,他们所宣扬“孝悌”只是作为维护君尊臣卑等级秩序的手段,权宜之术而已。
) H' V3 i* G, l  ~4 ?    《论语》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 b  T" c( ?5 F2 a. n( N1 g      不可否认,对长辈的尊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伦理美德,并非某种具有特别民族性的文化属性,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学说像儒家这么变态。
7 }8 k" x8 o1 u6 g) o      把“孝”这种天然的情感,上升到制度化的“孝”,的确是中国在东亚的“制度化创新”。7 a5 h5 V  ~; J
      儒家传统的“孝道”,绝非仅止于家庭意义,古人云,入为孝子,出为忠臣。在家国一体的文化当中,皇帝是全国人民的大家长,孝道同时意味着对君主的忠诚。% C. K- r( T+ I! s0 S; r8 D0 L3 b' `
      换言之,“孝”在儒家那里已经沦落为无条件服从君权父权的代名词了。长期作为国人的做人典范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让人恶心。, R5 ^& r) s9 ]: e5 Q" ~
      “二十四孝图”封建糟粕严重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事例,大多数都无法做到或不该去做。实际上,一个人爱不爱父母跟他爱不爱邻居,人民,国家,根本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相反,一个人倒是有极大可能性为了狭隘的“孝”作出损公肥私,伤害他人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还少吗?9 t# e5 y! l' b9 j( ?
      孩子是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就有责任把他培养长大。如果父母养不起孩子,就不要无故地**一条生命让他来受罪。父母做了应该做的事,就认为有了责备孩子的权利,那么这种做法是错的。* P; j6 E2 N/ c  ~4 P$ f
      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他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谁也没有权利命令他该做什么。感恩的行为应该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要求,决不是靠命令行动。
( [* t1 z7 |/ P0 D& w      把孩子养大,然后要求回报,这是交易吗?再说,我们作为父母的人,有多少行为表现了自己的感恩?自己不会感恩,还往往恩将仇报,甚至更多的勾心斗角,孩子从小看在眼里,他长大怎么懂得去感恩?”
8 x# W9 t  V" w      西方人的母爱父爱多是完全不图回报的爱,多是无私的爱,不象中国人那样隐含势利,当作一种人生的感情投资。中国人拼命地生育,而且重生男不生女,就是作为一种养老的投资。4 |$ c" ^/ d% j, M, {
      所以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亲生的子女,往往比对待亲生子女感情淡薄,疏远,而且极力防止养子女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因为他觉得这种投资不保险;但是西方人收养别人的子女,却全心全意地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倾心疼爱,无私奉献。哪怕是异族的孩子。
0 [, O6 J! F) x3 n: A& f0 j9 L      以前发生的那件美国白人跟中国移民争夺子女的著名案子,就很说明问题,中国人没钱的时候就把亲生子女送给别人(甚至卖给别人)抚养,什么时候觉得需要延续这笔投资了又想去抢回来。2 _- e* n: K$ ]2 U7 d; I% I
      中国人很难理解西方人为什么费力不讨好地去收养其他种族的孩子,而且人家还不怕养子女长大了以后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在哪里。他们不担心养子女背弃自己去找亲生父母,因为人家完全是无私的付出,是真爱,不像绝大多数中国人完全是把生养子女当作是一种养老的投资。(注意:我说的是绝大多数,已经将少数良知未泯的包括我自动排除在外了)( n8 R7 ], w. n  L* }
      中国的重男轻女思想极为严重,为什么?因为生男是一种合算的投资,生女是一件赔本的生意,生女不能给自己养老送终,是没有价值的投资。中国的农村,抛弃甚至杀死初生的女婴的情况非常普遍,我在农村时,就经常看到有人将生下来的女婴悄悄杀死埋掉。虎毒尚不食子,在爱这个领域,大部分中国人的道德水准甚至连禽兽都不如。 5 F3 \" V. \+ l' c0 s0 o9 w- l; G# m" j
      鲁迅说:“自然界的安排,虽不免也有缺点,但结合长幼的方法,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恩’,却给与生物以一种天性,我们称他为‘爱’。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爱不周到的鱼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原来,父与子的关系,唯一的正解是平等的“互敬互爱”关系。1 F3 H' H) R/ R- Z5 C
----中国的这种状况难道不是儒家孝道文化的功劳吗?!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6-6-24 11:31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男篮4号 + 50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11:09:27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早年老大倡导以德治国?结果如何呢?还是法制吧!以法治国才是靠得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2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残余要扫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