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8 17: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倚网情深 于 2016-9-18 17:38 编辑 , I6 M' r' C1 t# P
* F9 F. _; C" w( R! X
日本在展示柳条湖事件的所谓证据,意在混淆视听,将责任推给中国" X7 [* a8 ^! b' O1 C4 ^0 A" t* G- K
会后,陆相南次郎和参谋总长金谷范三分别向关东军发了电报,在传达所谓不扩大方针的同时,赞扬关东军的“决心和措施是适宜的”,“提高了帝国军队的威望”。这实际上是支持怂恿关东军扩大作战行动。
/ ~ U) G4 ?& C! T' Q* ?/ _ 桥本欣五郎在给板垣的密电中则明示:“参谋本部并不想停止军事行动。”
. J8 M0 f5 s G 得到这样的支持和暗示,19日下午7时,本庄繁等以关东军全体的名义向陆军本部发电请求:
! Z* i+ [ c7 @: a$ z0 b “我们确信,现在是解决满蒙问题之绝好机会。今日我军如果退缩,以后将绝对不可能再解决满蒙问题。” ?" f' u# M4 I( v$ ~, v7 a% M) e1 R: A
“期望能以最大之决心,促成帝国百年大计和整个陆军之猛进。”, L" b4 M& E5 I! x" q
20日上午10时,陆军三长官———参谋总长(即参谋本部长)、陆相、教育总监会议一致决定:“军部希望一并解决满蒙问题。”海军也对关东军采取了积极支持姿态。0 h; n& H( B: U5 L( O+ d
20日上午8时,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一致决定,当事态进一步扩大时,海军将出动舰只至山海关一带,配合陆军阻止驻河北、平津地区的东北军出兵增援。日本内阁也很快地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
& e8 t0 ~! k: }3 \ 9月21日,日军驻朝鲜的第39混成旅团越境参战,直犯辽、吉两地。0 z: a' w6 a/ u/ T/ G
9月22日上午召开的内阁会议就此事作出决定:“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
}$ {: g/ F% K# {0 |7 m5 o, |! R9 [ 会后,若槻首相决定携带内阁的上述决定进宫谒见天皇。参谋次长二宫通过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矶转告之:“希望不仅将承认出兵事实,而且把同意支付出兵经费的事一并上奏。”若概欣然接受了这一要求,照此上奏。- {* l6 }( l" e# {# ]# U, c
同日下午,金谷总长和南次郎陆相把关于向满洲增派部队的问题及其编制和具体安排事宜上奏天皇,旋即得到批准。二人即刻将天皇的旨意用电报向关东军司令官和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作了传达。至此,日本军国主义终于实现“举国上下的一致”,做好了扩大侵略的准备。
4 E0 v$ ~4 a2 A# R 自战争策划伊始,日本就逐步构建、形成了一种滋衅肇事之模式:由中低层军国主义及法西斯军官在第一线滋扰生事,日本政府及军部、天皇和支持之的皇族成员暂时隐身幕后,若事成,顺利,就迅速跟进、支持,推进、扩大事态,实现其阴谋及目的;若事不成、不顺或阴谋败露,日本政府及军部、天皇及相关皇族成员就推诿卸责,欺世撒谎。恰如希特勒的名言,撒谎就要撒弥天大谎,因为没有人会想到有人竟会撒这样的谎。' @2 b1 P7 r- _7 c2 d" d( n; M+ C
皇姑屯事件前,田中义一就多次授意甚至半公开地扬言:鉴于张作霖的不合作态度,应该将其消灭(干掉)。河本大作秉承其意,在军方高层支持下,策划并制 造了该事件。但因张学良的机智、从容、果敢应对,事件不仅未能达到日本的目的,且因真相的败露,日本的阴谋昭然若揭,反而削弱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为此,田中遭天皇面斥,但天皇面斥之内容,多为责备其丢了日本的颜面。恰恰相反,并未斥责其扩大对中国东北的侵占图谋。田中为此愧恨辞职,未几,抑郁而终。此事亦证明,自天皇到河本,对皇姑屯事件的理念、价值观和日本扩大侵华的意图,是高度一致的。0 W3 v' N7 Z8 `3 |3 G0 |
九一八事变,日本依然循此模式,故伎重演。但设计、实施的更加周密、阴险。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易帜,日本直接控制并侵占东北的阴谋失败,河本大作退出现役。临退前,他提议由板垣征四郎接任其关东军高级参谋一职,其意即是希图板垣继承他与田中义一的未遂之志,在中国东北“大干一番”。关东军及军部、参谋本部迅即采纳了河本之建议,任命板垣为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果然不负其望,与石原等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策划及实施者与关东军、日本政府及军部、参谋本部、乃至天皇和相关皇族成员均是紧致协调,密切配合,心领神会,心照不宣的。4 [6 u% w% d5 L0 u
板垣和石原在事变前就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凭借其(即柳条湖爆炸事件)后出现的有利局面,推动关东军行动,并促使军部、参谋本部及内阁的态度明朗化,得到充分的确认和推进。同时二人又留有余地地表示:如果事情搞砸了,就准备效法河本大作,以个人接受处罚来为关东军开脱。; S6 T' Z+ [5 L
后在东京审判中,板垣交代:九一八当晚正是自己在柳条湖爆炸事件后,下达了由岛本中佐指挥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增援石虎台中队攻击北大营、并由平田大佐指挥步兵第29联队攻击奉天城的命令。但他强调,他的命令“完全合乎于关东军司令官的意图而被批准”。所以,“自己仅仅是同意了部队指挥官(即关东军司令官)的决心”。嚣狂一时的板垣,在正义的大审判面前,终于露出了竭力推卸罪责的孬种本相。但这正好证明了板垣是在关东军最高层的默许、赞许、同意和支持下行动的。关东军最高层敢于如此,当然得到了参谋本部、内阁及军部,乃至天皇和皇族相关人员的默许、赞同。否则,也不可能有后来的那么紧锣密鼓、协调一致的默契、跟进、配合与支持。
7 s6 x' ]' T3 Z 花谷正在其战后出版的回忆录中直接挑明了地说,板垣在九一八当晚,是以“代理(关东)军司令官”的名义对岛本、平田下达的命令。而对此,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不仅没有任何异议,而且予以确认。九一八当晚11时许,关东军司令部全体参谋便急匆匆赶到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官邸,在三宅光治的主持下召开了紧急会议。仅仅3小时后,19日凌晨2时,本庄繁就下令出动关东军主力增援奉天方面。19日上午11时许,本庄繁已率关东军司令部和步兵第30联队从旅顺前移至沈阳。足见,关东军最高层为板垣、石原行动的直接支持者、鼓励者。而若无参谋本部、军部乃至更高层的许可甚至指使,关东军无论如何是不能擅自行动的。说穿了,这一事变本来就是通过无耻行径为日本谋图权益的事。既然是为日本谋图权益,日本的领导层怎么可能不知晓,不支持,甚或还不同意?
3 B3 c; \* j _( R0 z 之所以必须指明乃至强调事变的真正主导者、主使者、指挥者是日本的统治层,板垣、石原等人仅是其马前走卒———如此认定,决无减轻板垣、石原等人罪恶之意,乃是为了明确当时的日本领导者、统治者才是一手挑起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真凶、元凶。试想,以板垣的身份,指挥关东军尚无可能,又怎么可能致整个日本挑起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打个精确的比方:在九一八事变中,板垣、石原等固然是首犯,但日本当时的统治者才是主犯。因为板垣、石原等相对独立的阴谋策划,迄今仍有人竭力为当时的日本统治者、领导层开脱罪责,甚至为关东军开脱罪责,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密谋性、独立性,将罪责局限于板垣、石原等人。似乎区区微不足道的板垣、石原二凶,就真正具有了制 造九一八事变的能耐。这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与逻辑亦不合。若果真如此,当时日本的国家体制和军队指挥、领导体制就成了匪夷所思的体制———中下层军官就可以调动并指挥军队乃至整个国家。这岂非天大的笑话!
# r. c: ~7 n. V8 g 若当时的日本政府及军部、天皇及其相关皇族成员真不愿意制 造九一八事变之恶行,完全可以并有能力、权力断然加以制止。但历史的事实和真相却是:他们愿意!岂止愿意,完全乐意!之所以采用前述所概括的此种模式滋衅肇事,那是因为日本领导层、统治层深知———甚至包括滋衅肇事的军国主义分子、法西斯分子亦知———这完全是侵略,是彻底的恶行!不仅违反一切国际法、国际准则,而且背弃中日间近代以来的所有条约、协议,尽管这些条约、协议本身就已经是不平等的。日本如此恶行,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在挑战人类社会的准则底线。对此,当时的日本天皇及相关皇族成员、内阁及军部和参谋本部的领导层均心知肚明。由此,亦可见他们才是决策者、指挥者,负有挑起战端并扩大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责,乃至刑事罪责。这一点,国际社会、国际舆论界、反法西斯国家亦完全明了。若不是日本裕仁天皇后来终于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及出于稳定战后日本社会和扶植日本抗衡苏联的冷战考虑,美国在美军进占日本全境后,本来就已准备彻底废除日本的天皇体制。后虽未废除,但在美国的强制推动下,日本被动地进行了战后改革,基本清除了其武士道———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制度因素,致使日本基本实现现代化。虽然日本许多人迄今羞于承认这一点。
( m0 h( V& {4 b& B- i2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