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信息时代,家书依然抵万金) t' [6 W) b9 t1 D- U0 P
# u/ K5 k# j6 E——空军工程大学新训旅以家书为载体引导新学员成长纪实
: z& t4 V" ~9 |/ M& S1 B家书教他们体悟亲情学会感恩' R7 @- p* t; p% G
4 r- b% ?* b5 Y: C
捧家书,手有余温;读家书,见字如晤。6 W! Q9 X2 o& Q* L7 y, }0 S# l7 C7 a# ]
3 s- _. Z( Q1 l. U四川籍学员小贺的家书写了很长时间。在此之前,他一直与父亲之间有些心理隔阂。
2 Y* E4 d( V% _8 l( O2 P$ R7 Q4 u( L) F1 u( b9 U0 H8 {# @
小贺的父亲老来得子,他18岁时,父亲已62岁。父亲对他一向严格,父子俩很少在一起聊聊知心话。高考时,小贺考了618分,他本来想报考地方大学,但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进了军校。新训展开不久,小贺就因体质差、训练跟不上萌生退学的念头,心里开始埋怨父亲让他来上军校。$ i% o3 u) ]8 T' s
0 |9 G. q: D7 K. n
刚开始给父亲写信时,小贺把这种埋怨“倾泻”在纸上。然而,写着写着,他想起父亲的好,想起父亲大半辈子在菜市场当搬运工,靠卖苦力抚养他和年幼的妹妹……信没写完,他就逐渐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流下愧疚的泪水。
# r6 n& p$ U- g( Y
6 E0 V F; T0 W; A6 W: Z4 x“许多问题,以前从来没有深想过,写家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这封信写完后,我感到和父亲之间的那堵‘墙’终于倒了!”小贺告诉记者,新训再苦自己也要坚持。
$ w$ m! {; @" [/ P$ V
2 n1 g. x i& R) d9 @! k征得几名学员的同意,记者翻阅他们即将寄出去的家信——
( ?2 ]* @+ L3 Q* o, ~/ D0 m
3 ~- ~# l9 V$ {3 i5 H% m“在炎炎烈日下训练,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背。爸爸,此时工地上的您一定比我还辛苦吧!夜间梦醒,屋外的秋风夹杂着细雨拍打着窗棂,妈妈,此刻远方的您也正在思念我吧!”
7 @; X1 d# ]+ W% K; p3 f! q3 z
' L" L, c9 S! ?" v“爸妈,你们是我最重要的人,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腾出点时间坚持锻炼,把身子养好,等着儿子建功立业的好消息!”+ d9 t+ n' j2 j( b0 T: p d
* |; l7 f* b/ d* z' {' K
每一封家书,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与深深的感恩。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受到,这些初入军营的孩子正在成长。
0 h/ ^# m; ]2 z ?" F ^9 k/ ~6 C; A% H) D
家书让他们读懂军营感受成长
) A: A5 D ^' ?; Z
* J( ?# R3 j7 F, z) a在这次“写家书读家书”活动中,新学员们对新训、对军营有了新的感受。% x: R1 o) g# @ z) f- P
M' h y# j3 Z c6 i/ ]- u, ^
“爸妈,新训期间我们还会举办成人礼活动,我每天都在期待着那一刻,那将是对我这段时间坚持与努力的见证……”学员朱其铭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
& U7 r3 U2 M/ m6 D4 |2 y8 M7 ]* u% q7 _& l( A, T/ O3 _
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镌刻成学员们成长的足迹。当这些足迹跃然纸上,不仅那么生动、那么真实,也成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 Q! Q/ u- d+ \% G& c( J1 l( F. ]
雷达工程专业学员小王的父母将他送到军校后,一直隐隐担心:孩子自尊心强,以前很少受委屈,新训骨干会对他好吗?
j7 O) j/ d; K/ f! V1 M
/ Z; z' w; Y$ K! w0 d令小王的父母没想到的是,新训班长就像亲哥哥一样体贴。孩子在书信中告诉他们:“学员中暑了,班长背着上门诊部;有人生病了,班长亲自给他们打饭……”小王告诉父母,他以后也要当这样的好班长、好军人。
, Y; y& w4 ?6 @- H7 D5 t; k/ S7 x8 t7 o0 M- @ E
“小小一封家书,既是梳理总结新训成果的一种形式,也是学员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有效载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读懂军营感受成长。”新训旅旅长孟凡银说。
! j8 A7 b3 c( `. |* Q
+ b4 \ j, u p1 t* d学员杨京书有点特别,他在信中给父亲作了三项承诺:争取当上新训标兵,争取评上“优秀学员”,争取练出个“人鱼线”。可以说,这封家书,也是他的“军令状”。
9 q4 ]3 z2 _4 Q7 J5 T% [0 C# {- H; Y% W5 |& N
“投身军营,儿无怨无悔。第一步已经迈出,开始了由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9 L9 D5 }$ w: h# r+ w
, `9 t, M V) X7 k6 h“放心吧,您们的儿子会用实际行动为您们增光添彩的,做一名真正的军营男子汉。”
% x* C6 X- i3 M( x) l
) Q* J' |2 V# M! O g2 N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饱含青年学子们的雄心壮志。
3 T" Z9 ~" M5 y0 x! O$ }1 V
; a" k$ Z& L5 |1 @! D/ p9 i9 O家书选登:
% c5 K0 I5 b: k
0 m) h$ J! R# k& ~) n我要做一名有担当的军人+ j/ S E6 |, U ~
5 E6 t5 J' D! K. `0 i! t
——学员王赞扬写给父母的信
" q) z7 U& S- }( _, G9 n6 T }敬爱的父亲母亲:
0 p- L0 S: |, ]* C
* q" B/ I. H3 H0 C/ G& O进入军校有段时日了,想必你们一定很挂念。爸妈,我一切安好,不必担心。
/ v9 F3 s+ s9 O* W, h k1 p0 C2 J% ?6 H1 V
空工大的校园环境十分优美,每一处都被打扫的整洁干净,我很庆幸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 }% @ y# h7 v( `# }3 ?
& L* L. _* K7 V3 r% N9 A: i, p这里的干部教员和新训班长非常关心我们,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止一次让我感动,也不止一次让我再次坚定了选择空工大的信念。
& c7 I6 Z) T, U+ t3 a S
: a7 T( S5 T4 `- L! V+ X' R- n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我们的队列教员黄都平、战术教员贾红卫。黄教员年近四十岁,训练中右胳膊摔伤骨折,却仍然手缠绷带在烈日下教我们队列动作。每次看到他那缠有绷带的手臂,就会让我想到一名军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还有贾教员,和爸爸年龄差不多,却仍然在战术课上摸爬滚打,他亲身为我们示范,一次次卧倒、起立,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年轻学员为他点赞。
( I+ S c: ^* H3 S. F. V
9 N4 E0 P- Y# U0 ?. H) Y; q训练场上,每天都有感动人心、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这一个个的故事足以让我心中的军人情怀汹涌澎湃,让我明白一名军人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的精神无比高尚。爸妈,我也一定要做像教员一样有担当的军人。4 I$ z& b, \. }) Q: r) r7 c6 w- l+ {
* Q- e3 m7 {6 S! T1 U+ w4 D+ w爸爸妈妈,希望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工作太晚;弟弟,希望你在新学期可以更加努力学习,多帮助爸妈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一起加油!
& c7 P! q/ ~+ G4 v0 Y, K
9 O$ x2 D' [4 s0 U: |: @5 R+ Y最后,希望爸妈、弟弟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B1 M4 x7 w# W, e* `# I* I
5 n) C* C; ^2 z- w6 U
我们为你的成长自豪
" u7 p+ f6 V; [( L. p- z
5 @, S! t3 A* Q- V——女学员刁丹玉的父亲给她的回信7 P& H, Z) q A. U1 |
亲爱的女儿:
0 E0 b1 o. I0 o1 N$ o" [4 k6 F: W j! k( b+ M5 c
见信如面。实话说,我和你妈妈含着泪水把你的来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你刚刚步入军校才20余天,但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你正在逐步适应严肃紧张的军营生活,也读出了你的乐观和坚强。8 {! J- Z+ y1 o
, V- L$ X; u' Z- \ ~& q5 R
这是我和你妈妈收到你的第一封信,这让我们想起你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从第一次入幼儿园时嘟着的小嘴,到快乐顽皮的童年,再到初高中挑灯夜读的身影……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今年高考时你毅然报考了军校,说要帮爸爸完成割舍不下的事业,我心里泛起幸福的同时也五味杂陈。送你入校后离开营门的一刹那,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把女儿交给部队培养,爸爸虽然放心,但心中也有不舍。. O- }, O# {/ F( J
5 _# N$ Q0 @; p, w" X# f; H- Z
你来信说军校生活是紧张的,高强度的训练很苦,但又为一次次挑战自己感到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孩子,我们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新训虽然有些辛苦,但这是从一名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变的必经之路。
2 \" B1 r/ P- T4 w. U6 C; Z
4 W# a8 Q; f% B记得临行前的晚上,我跟你絮絮叨叨说了不少,核心是想给你强调两个字:责任。你刚刚走进军校大门,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漫漫军旅路,前面一定还有许多荆棘和困难需要你克服。当你面临训练之苦、挫折困惑、徘徊踌躇时,想想肩上的重担,你多了份责任——那就是军人的称呼。
2 ^1 U- O- ]0 p) l$ P8 s
; I% f0 e6 ?0 p* a& `+ h @) i你既然接过了父辈的旗帜,就从兵之初开始,从练好本领做起,早日完成从一名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蜕变。
& x* _* t2 s; h' ~+ X [* W3 i
- E2 d9 Y) ^/ U# ^# [1 i/ Q1 t9 i家人都安好,勿挂念。9 {# ]$ s2 a2 }- J3 H) o7 t. |$ b
+ f4 r6 b0 i/ G6 d6 p8 D6 l) j学员感悟:2 [* s$ z5 d8 G u) P# B# x
# w) \4 r, z' T- K" t传递亲情 记录成长
6 u3 n0 L* ?9 M# ?- Y% J; }! @( c o: s$ e6 `8 b2 ?8 D4 b5 ]
第一次撰写家书,开始有些不解,觉得用书信交流这种方式过于繁琐,但写完后才发现感觉不一样:一些平常难以启齿的话语可以通过家书的形式传达给父母,许多埋在心底的真实情感可以用文字向父母倾诉。一封家书让父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让父母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加放心。家书,也是我们对父母的承诺,请他们见证我们在军校的一次次蜕变,在人生路上的一次次成长。 A3 [( h8 ?% ~1 q/ Q: O
- L5 e X+ H9 {4 ?- p8 y/ g6 I
——代俊超
1 G5 H) _) ?& Y1 F7 w* T ~- I2 [& e$ d( n
家书,一个很少想过的词。当笔头划过白纸,心头的平静泛起了点点涟漪,无尽的思念如泉涌般奔腾在这单薄的纸片上。写过家书后,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以前对父母的抱怨和不解悄然消失,也明白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家书上没有委屈,只想给家人捎去一份平安;没有抱怨,只想问候心爱的爸妈。我明白了父母真切的爱,懂得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坚定了勇往直前走下去的信心。# G; d* E, ^2 ? Y7 [/ ]; z
: a/ {( D# G+ a, Z" M+ ^! _0 j% H——张晓琛
# E9 u4 I8 l, E2 m R9 w: I n$ q( T3 r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写家书是在两年前我刚到新兵连不久,当时写着写着就哭了,泪水模糊了双眼,也模糊了信纸上的字迹。两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撰写我的第二封家书,感触同样深刻,但多了一份成熟,父母工作时辛劳的身影、生活上的勤俭节约再次映入脑海,家信中满满的是对父母的叮嘱,希望他们别再为我操劳,好好照顾自己。
3 B' w" [) z& d5 J1 y7 {1 y8 z& o5 m9 s
——孟繁政
, N" e) y" v4 K% w5 G3 U' u4 W0 ?( O* i& z
一封家书,我却写了两遍。当第一页信纸摆在面前时,我本想把军训中的苦累向父母抱怨,但写着写着怨气少了,更多的是思念与内疚,与父母辛劳工作相比,自己的这点苦又算什么?通过写家书时的思考,我渐渐体会到这些天自己的成长,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化抱怨为感恩,化思念为激励,重新写了第二封家书,信中有的只是感恩和憧憬,感恩父母,憧憬未来。4 ^. v" @& o6 Z* p# @8 @
, T+ X. N% M* Y( d/ [: S7 u——楼静凯
, s2 I: X: \) o5 C# j
, V* [- |$ K' u$ Z' ], a“念至深处,红笺为无色”,多少游子用笔墨蘸着泪水,一笔一划在信纸上书写无限的挂念。家书虽小,却是连接两代人的桥梁;家书虽薄,却承载着厚重的亲情。家书,直达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传递跨越千里的思念,表达留恋不舍的牵挂。一封家书,千般心语,深深挂念,道出人间最温暖的亲情!, {$ r0 w3 y0 B9 c
" V( E& O: y- F7 C8 ^——刘 斌
- h* z! h2 N% ^, t"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