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晖酒当歌 于 2016-10-17 10:52 编辑 ' B" M) ]/ `. M. E
! n* e) z) o$ ]; {. \, ?" c
中国为去产能下岗人员备下千亿元安置资金
7 m7 P- u" H7 [& u: C. G; O4 `) T: H$ n+ I; z. n' }' s, f& J$ K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去产能过剩的产业改革重组进展不顺,化解剩余劳动力的员工安置遭遇阻力,地方政府对僵尸企业因就业和税收利益而继续注资支持,使供给侧改革步履艰难。
7 h6 O9 `, [# \& z3 D8 H5 P % @" k, b& }$ u( R& R6 N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0月8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中国显然在拥抱“供给侧改革”,以减少过剩的工业产能,摆脱不良资产,原因是债务驱动增长的政策未能奏效。这一转变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说必不可少,但改革的成效仍不明朗。
4 [9 h2 H$ w; s' H6 w7 Q0 q 8 x, ^4 f( m: E5 N( r" }
报道说,最大挑战之一是深受产能过剩困扰的重工业(包括钢铁、煤炭和铝等产业)的员工安置问题,这可能牵涉到200多万工人。有些人或许会说,这次改革比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容易推进,当时约有2700万工人下岗。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今天的失业工人要想维持合理的生活质量,其成本远高于90年代, 当时绝大多数国企员工住的是福利房。$ U7 Z( K) B! d( @9 r3 O, s
8 O2 y( [& l1 P$ q7 _ 此外,当今的宏观环境对改革不那么有利,因为要找到另一个增长引擎、安排大批缺乏技能的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前景十分严峻。4 @8 Y$ ~! I1 a* e# f* O
2 K+ m# d5 Y8 {7 D, V( K+ P4 K' T
报道分析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对负债累累的轻工业国有企业进行重组,从此开启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资源密集型的基础制 造业成了新的经济支柱。
% `8 o! c0 k* P, M4 \: u 7 _0 }4 r4 J O
另一方面,本轮改革启动时,以低端制 造业为主的旧经济正迅速衰落,而高端制 造业和消费导向型行业相对仍不发达。
( A, o, Y3 E. r) ^7 A
5 u+ P* l* `- t3 m 为了应对相关失业风险,中国政府已建立了一只1000亿元人民币的安置基金,为下岗工人提 供安置费用和补贴。此举有助于缓解社会压力,促进企业按照 市场机制进行重组和破产,但这只基金规模较小。与中国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人均约5.5万元人民币的下岗补贴偏低。
0 C3 E! L( P, n& m! I2 M 8 T d, H* M+ H1 b9 m2 w0 @( `8 k
北京方面解决工业产能过剩的另一市场化手段是并购。某些并购交易具有商业意义,因为它们有助于整合资源,减少恶性竞争。
^1 ` s6 r$ ~9 A' Z3 y8 p0 M4 q& h/ t
但是,要实现并购的效益,就需要融合运营和文化,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还要与债权人谈判。0 E# N! K; v% K! {7 ?% H
$ M( j& h1 A% `8 l: ?( P& I 报道认为,事实上,政策驱动的交易往往面临整合阻力,因为企业缺乏这样做的市场激励。中国政府自2000年代以来一直寻求整合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但这两个行业的产能在过去10年期间翻了一倍以上。许多企业至今仍背负着1990年代末上一轮改革遗留的低效率资产和债务。% U# l* ^$ i5 y
) x2 x+ s( k( c- l) k, o p+ W
报道警告,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对市场化改革不是很热衷,因为他们想保护所谓的僵尸企业,其中许多企业为地方经济提 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和税收。# z @% e0 D" x: W! ~
! O2 m. _2 P7 {7 B
其结果是,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以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但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机制,很可能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却牺牲了长远经济健康。
' h( w2 b `) V0 s& P1 L " v7 @) q) h! ^* V9 O( t" H1 Y
报道指出,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人口众多,其改革成了全球最复杂的改革之一。中国试图在社会稳定与有效重组之间找到平衡。
- u9 F, H5 B!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