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寒江蓑翁 于 2017-3-6 20:09 编辑 5 i, ?/ @ d0 o1 Q& r% e
N. n6 `- [9 T4 N
从我当年的“出境”经历联想老兵王琪 8 q0 Z0 r# a' J+ h
7 P( e1 ?# {. D7 M, A/ b. K
' ^$ b# J5 Q! S% v% L高滩岩
8 p+ t$ V- I2 ]+ v% U5 f( N! [' ~2 e6 B/ k6 m* _
5 S4 n& p% {. r9 Z" X0 B 当年在西藏察隅的时候,本人曾经有过“出境”的经历。不过,我们是有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在山高皇帝远的边防,这些方面当年管理并不太严格。得到领导批准以后,几个人一起,脱下军装上衣,每人背上一个背篓,带上水壶和干粮就出发了,越过实际控制线,到印军控制的藏南那边去采野果子,例如野核桃、毛桃、香蕉等,味道不怎么样,但总比没有好,至少可以补充一下维生素。这些野生的东西咱们控制的这一边也有,但印占区更多。收获最大的一次,我们烧了一个蜂窝,采了一大桶蜂蜜,大概有三十斤。那可是真正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啊,冬天冷凝起来像猪油一样,采回来以后冲开水喝,味道极好,可以说是我一生当中喝到的最好的蜂蜜,至今回味无穷。藏南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跟同纬度的云南差不多,林木茂密,山路陡峭,冬天也是一片绿色。! `0 \: N; l; G* W1 V
& I1 o2 k. H+ e z/ {0 H 因为中印一直没有划分边界,所以我们那里不能叫国境,没有界碑,只有几个简陋的地理标志,大致地表示出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察隅属于中印控制线的东段,自然条件比西段好一点,但仍然是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几百公里的控制线上双方都没有几个兵驻守,找到一条合适的路走过去,采上半背篓野果子回来(路远,采多了背不动,回程都是爬上坡),不用担心碰上印军士兵。一开始心里还有点紧张,但老兵们都是嘻嘻哈哈的,根本没当回事。干过几回之后,总是平平安安,也就放心了。虽然步行往返差不多一天,很累,却觉得很有趣。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有点“偷”的味道。一边摘着果子,一边唱着当年的老歌“干的是正经事儿啊,不怕人笑话”,感觉非常快乐。但是,在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最怕的就是跟大家走散而且迷路,所以战友们必须互相照应,“干活”的时候彼此距离不能离得太远,带队的必须保证出去几个人回来的还是几个人。. b% e6 |7 |5 A! S" U/ q: s
! h1 I( c& V$ O5 a
那时候,我们这边的边防政策是这样的:对于越境的边民,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如果遇到了,劝其退回。如果其坚持过来,向上级报告。我刚去的时候还认真地向政工干事询问:到底让不让他们过来?政工干事笑着说你自己理解吧。别人告诉我,只要对他们大喊“帕拉松”(藏语,相当于四川话“爬远点”)就可以了。实际上,边民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他们大多是门巴族、佫巴族,或者是僜人(我国没有把僜人划为56个民族之一),听不懂汉语,甚至听不懂藏语。我们对他们喊“帕拉松”,他们就嘻皮笑脸地对我们甩手(表示蔑视的意思),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最多拦住他们检查一下是否携带武器。我们军分区唯一的一位僜人干部是联络科的政工干事,汉语的姓名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姓步,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不经常到边防这边来。" I- D: W1 w1 [
4 I+ ]- R/ r; u# B) v8 @
因此,我想即使我们采野果子遇上了印军巡逻队,由于不带武器,最多也不过就是类似的遭遇,被赶回来,不大可能被抓走或扣留,两边的政策应该是差不多的,印度方面扣下我们一个普通士兵没有什么意思。
4 O& t1 R# m$ f. |, ]4 Y( ?, ^& {, P# W1 U
我不知道最近炒热了的王琪老兵是从藏南的哪个地方越境的,反正我们察隅那边交通条件极为恶劣,如果不是故意朝着印军占领区的方向走,不大可能碰上印度兵,更不可能走到能通汽车的地方,反正当年解放军的汽车最远能开到沙马,再往前就走不通了。我在察隅的时候一直搞不大清楚方向,但辨别起方位来很容易,往高处走是我们的控制区,往低处走是印军控制区,总体上不会错。我也不知道王琪他们是怎么派出去测绘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迷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而滞留在印度的。他出去的时候正值国内困难时期,虽然西藏驻军的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而且那时候通信极为不便,充其量平均两个月能通一次信,以至于许多西藏兵根本不知道内地曾经有过一个生活困难的时期。我刚到西藏的时候,我们连长指导员都是1959年的兵,他们都是服役4到5年,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立了功提干了,才第一次回家探亲,等回到家的时候,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听家里人说内地那几年如何困难,还不大相信。但是,内地的坏消息总有人写信说,士兵知道自己退役回家以后,免不了仍然要面临生活困难的局面,对于老兵王琪,一位年近80岁的老兵,我不敢多想了,能回自己的祖国就是最好的结局。1 @% k) Y, q( R' ^( O) ?
9 ^9 j& G& w: k/ _
) q) U" ^6 b0 v- G9 k# X
1 h$ b2 Z4 D c7 b4 t6 H4 X# {, v: u+ |1 n& u9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