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Z# ^/ G S' j( R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1 ~' o: t3 [: A, }4 v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 e. C' d$ M& C- l--《血染的风采》' [' M& X7 Z# f7 m9 R: j
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背后,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 i6 I) ~* z. `6 `1 `& I# F5 L1979年2月17日,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
) t0 h6 I" } X3 Q; y3 y7 O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拂着中国大地,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很多人下海经商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有的人在恢复高考中坐进了大学教室。生活刚有甜头的时候,边境燃起烽火,在一些人无法理解的情况下,一群热血青年毅然拿起钢枪走向了战场。5 p( s' o! k' }) v- R
离别的月台上,父母的牵挂、女友的泪水,顷刻之间都向战士的心头涌去,所有的解释都显得苍白,哽咽许久只能说出一句:"请你们理解。"老母亲默默地流着眼泪,用力拉着儿子的衣袖不舍得离开,她能理解儿子的那份家国情怀,也能理解他为何非要踏上这条没有归途的旅程……
% e1 [7 H+ |/ I- p$ t" N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动则直面漫山遍野的地雷钢钎,静则栖息于充满霉菌汗酸味的猫耳洞。战士们大都只有十八九岁,他们喝着雨水,啃着压缩饼干,忍受着伤口腐烂的疼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用单薄的身躯捍卫着边境领土。3 I* Z2 J. ~4 B7 e9 P( X& {6 I
前方战火起伏,后方每一个人的心也被牵动着。每每前方的"家书"传来,后方兄弟姐妹们寄去感恩与关怀的同时,社会上也有部分人士表示不能理解战士们为何要去受这份战火之苦: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去猫耳洞里喝雨水、啃饼干,没有功名、没有高薪,甚至都不能活着回来。在一些所谓的"精明人"看来,这不是"傻"吗?0 m. B! d) ^) [" F! X& C
听到那些不解和嘲笑,感受着关心者带来的温暖,年轻的战士们蜷缩在猫耳洞中,远望着家乡,有一个声音始终在他们心底呼喊着:"理解万岁!"
6 q, k6 @/ w" a, y当年,面对百万大裁军,进退走留让后方许多人纠结不已,然而前线的将士们却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心无旁骛。如果连生死都可以不顾,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7 H' m, W$ w: z# S7 F0 i/ i+ W
有人说:"这群少年那时候大都没有成家,但他们立了大业,他们用一个人的鲜血,换来了亿万人的安宁!"- Q% [% V: U0 O3 \3 c. y% l
青山险,边境远,38年过去了,当年为国挥洒热血的青年们渐渐老去,然而他们的精神从未在和平年代里消逝。
P; w% U* y) W7 B想起那群19岁的少年们接到一级战备命令后把请战书与遗书放在一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0 m& I" q0 s; e& {9 }3 V4 B$ D
想起那些蹲在窄小潮湿的"猫耳洞"里的士兵们,满身伤疤,仍然刻下"一人吃苦万人乐,一家不圆万家圆"这样的对联。
! K& \$ @! a/ a& \. E* e他们用青春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今天的我们又岂能把他们遗忘……* B( Z' H9 w. Q+ C! a
38年前的今天,2月17日,他们,踏上战场,一些人再也没有回来。
) m( ?0 w6 _: z" j; Z6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