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三无青年 于 2017-4-21 08:53 编辑 & m% O* {/ d" p5 x
, d' ?: C8 K: F/ L8 |
安置政策问题,我想告诉大家这些 $ Z% ?+ G& Q; F( p
3 Y6 E! R: A! ^: r! q% i" S
(文|三无青年;图|盗自jiankesan)
4 n$ W6 S$ ~/ a9 g, h! x2 [1 D
2 c7 A6 s0 v3 k* R/ u近日,著名微信公众号jiankesan推送了一篇《现在关键时刻,转业还看出身》,吐槽安置政策的不公。我给他写了句留言“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不知道“剑客君”是没看懂呢,还是不同意我的观点,反正留言没有入选。
& Y( m; {! {4 l3 \! C( ^1 _+ L- M6 U4 {, V
做转业咨询这段时间,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请问我符合到XX市的安置条件吗?”当我告诉他们,因为你的入伍时的户口是大学集体户口,因为你家属没有办理随军,因为你们结婚时家属户口不在某城市等等,不符合安置到XX市的条件时,有些人默默的接受了现实,也有一些人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为什么。
4 m3 H1 F r( R/ {9 \3 M6 t6 E* O) T8 x' s$ m* l' w! o5 M
这就是政策,屁股决定脑袋,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是存在不公平,不能让大家自由安家落户,但也公平,对大家都一视同仁,符合条件的就接收,不符条件的就不接收。就像高考一样,各地区分数线不统一,是不公平,但在同一地区内却是公平的。如果没有这些安置政策的限制,军转安置会成什么局面?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想明白。
% Q: W* E1 V1 J3 i. A2 n% P& y* P8 Q; k
$ }' o# n) F* @2 T4 t) X: d
- ^; m& {% R# \- Q不能安置进自己心怡的城市,是政策造成的吗?既是,也不是。表面上看,是政策限制了,但个人对政策不了解,缺乏长期规划才是内因。有时间感叹报怨政策不公,不如尽早学习政策,尽早谋划,充分利用好政策实现个人规划。
* W0 i* R$ Q3 ~' [2 T' X! {
4 T$ E9 s8 h* i% v2 L5 K8 _ Q不要说自己身在基层,消息闭塞,为自己不了解政策找客观原因。也不要指望部队干部部门会主动给大家宣传转业政策,如果你当干部科(处)长,你也不会这么干,能被动接受咨询就不错了。信息时代,只要你想去了解,渠道有很多,就算平时上不了网,出不了门,没有时间,总还有放假休假的时候吧。
! d9 \ I! n" c% N$ M8 W. V& u" K0 I
举个真实的例子,某基层小干部,部队驻地小县城,原籍和家属户口也都在十八线小县城。按政策,转业不是去这个县城,就是去那个县城。找关系调到大城市大机关的可能性虽然有,但代价太大,而且风险也大。又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小县城,于是动员家属上网查信息,认真闭关复习,考上了某沿海发达城市公务员,合法落户,再给家属办理随军,然后就等待着坐享转业政策的“红利”了。
7 e% z& l5 f0 m4 `2 @4 N( t0 R L0 s3 y
政策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利用的方法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多数做法光明正大,也有些做法不那么道德,但总归都是合法的。怎么利用现有政策,用吹牛闲聊、游戏打牌的时间多琢磨琢磨,肯定会有收获。建议大家提早谋划,不要到临转业了,到处打听安置政策,才发现自己这条件不符合,那条件不符合,早TMD干嘛去了?
6 {: A( R0 L# a% V5 j( b4 I. Q. K; b# b3 i* b2 l
$ Z) l: _, [5 X3 T7 i( t1 P
三无青年公众号 微信号 : swqngzh 无形、无色、无名
, s$ V- a. S4 j( A
$ ~6 g) r! L' g- ?) p
7 z* C; }( K0 i0 z1 }9 ?( N6 P( [2 |- L"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