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72|回复: 10

[幸福驿站] 【暖新闻】一个人的邮局:邮递员坚守24年 骑烂7辆自行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 09: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360截图20170502085242938.jpg
( y0 I; d2 b8 {8 t7 n 360截图20170502085252570.jpg
! V* `5 r" n  C. r4 D& B 360截图20170502085301725.jpg

/ v4 q, z+ D, F4 w+ l7 `5 v            张全书% _, x( f9 z) I8 Z0 A0 M$ E$ _

/ K; o' M! u8 |9 K) r: ]& B       63岁,独自坚守都江堰向峨乡邮局**点24年,为上万名乡邻收发报纸和信件。2017年4月24日,被评为都江堰“最美劳动者”。
. o: {$ ]1 }: r: g
0 [2 M  F' M: S% R& |       “老赵啊,你有一个快递,你好久在家?我给你送过来!”4月30日,都江堰向峨乡邮局**点,张全书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他预约好了给村民老赵送快递的时间。随后,他将那个一人高的快递件绑在摩托车上,轰响油门,小心翼翼地驶离场镇,驶向那蜿蜒的竹林深处……
) d! F8 U/ L% ?: e& q0 z; I! K: z+ L0 M7 e
       这是邮政**员张全书工作的一个片断。
4 c2 j6 L0 R! y! S& w/ ?4 g- |* a+ H# l5 X9 x) b
       从1993年起,他就在这里,以一已之力撑起整个邮政所,为上万名乡邻收发报纸和信件。
5 j; d2 k1 ~, r( x2 E0 o6 y
8 H% b3 ~' [/ L* p/ c5 p       近年,寄达向峨乡的信件数量骤降,但快递多了起来。张全书,与时代同变,由乡村邮政**员向乡村快递员转型。二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也让他获得了当地最美劳动者的称号。% C  R. j$ n8 D& c* t" n/ M9 B
  c* c* @3 X' R# P4 e
       24年坚守30岁以上的老乡他认识七成
( b5 J" O. J+ U$ t8 M" Y! E- R% [. d
       今年,张全书63岁。他身高1.48米,黑红的一张脸刻满皱纹,写满了风霜。在向峨乡邮政所,他独自坚守了整整24年。/ n4 U- S# B8 Q8 f8 |! {  P, a3 Q

% g& ~5 B! {. k3 u( b; [7 T; Y       4月24日,张全书被评为都江堰“最美劳动者”,表彰大会上,他胸前佩戴大红花,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着。4 R7 q8 z; x( q1 ?" l0 J( t. h" t& M
  A" g# ~. d6 O; |
       表彰活动结束后,面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他连忙摆摆手,“记者同志,我们改天再聊好吗?我要马上赶回去分报纸了。”
& `- y' m  S5 M. H5 n; l6 w4 O, R3 M" ]2 P2 N! ]
       张全书是都江堰向峨乡茶房村人,初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也当过政府林业员。1993年,当时的向峨乡缺邮政**员,张全书便被介绍到邮局干了这份工作。9 x: L6 _9 J0 v( n. E

1 K: G9 G* g: [2 y' c/ Y+ ~       1950年的老房子,10平方米的方寸空间,一张桌子用来分类报纸,凑在一起就是张全书起初的办公环境。9 J% A. Q6 \$ _! s7 l, z
+ f/ c# A+ [+ b$ a4 K. S$ V
       无论是当政府的临时工,还是当邮局**员,张全书都要上山下乡,走乡串户,与当地的老乡打交道。24年以来,不论刮风下雨,张全书都不退缩。
2 R1 p: x* ?' w" u+ U6 u1 I5 {( i7 P4 h4 x3 D
       “只有在家里有红白喜事时,我才会不到岗。”张全书的半辈子,就是与一辆自行车和无数封信件相伴。! x. D# x2 T# }/ f6 W

" o* r/ B) b; I9 U3 X  \6 O+ @       24年来,向峨乡曲折的山路上,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回荡着他扯着嗓子喊人的声音,以及突突突的摩托声……
9 J8 c7 p1 i8 L, x/ I) \+ B, H  A3 G4 S5 a& c9 Z7 I
       24年来,一个个乡亲从他手中收到千里之外的信件,也记住了这张红黑的脸,还记住了张全书这个名字,乡亲们都尊称他“张老师”。, x  U, @! c" w6 C
- d  N+ x8 d, u2 B
       24年来,他也记住了一户又一户的地址,记住了一个又一个乡亲的名字。他说,乡里七成30岁以上的乡亲他都认识。+ G- P- q  w* P! g1 P, m
+ b& Z$ K8 [6 m
       那个年代
2 v4 n) Z9 S3 Q* p: z+ K1 K
7 S; H) u" G4 A7 C/ s       他一天卖出上百元邮票4 D0 O" l2 L; \
: H0 F3 ]7 b& \: A. Y) [7 v1 b
       邮政**员并非邮局正式员工,没有基本工资,收入按件计费。) H% W; c( M, h0 ]9 V0 f, x
* ~' J1 D1 N. N( W
       送一份报纸3分钱,一天300份左右,能挣9块钱;送一份挂号信4毛;派一个快递8毛……
3 o% W) k1 H& s9 a3 e, h6 b. J( z  Z% m8 j- ~/ [1 D
       张全书比划着那双满是老茧的手,算了一笔账,他说,林林总总加起来1700元左右。扣除掉电话费和派送途中消耗的油费,还剩下一千多。* g' h5 i; J% D
$ i) ~- O5 k  }/ a" W
       “我很知足,这些钱足够我生活了。”张全书说,他有养老保险,三年前就开始领养老金,一个月总体收入有两千多。3 Q; c! w; h$ p1 R3 y0 S0 u
* u. t1 E( [6 P7 g/ D0 M. b1 Z& w7 j
       “那个时候,我是全村最穷的。”望着前方,张全书的思绪回到了好多年前。* T4 H: A+ N, s; g# _( H

7 }3 H: {% B0 J$ v. A2 w, u& L( {       他小女儿出生那年,他当上了邮政**员。那时,写信,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信件也很多,还不流行送信上门。邮政所,就是家乡与游子信息与情感交流的一个纽带。
+ ?  l1 J5 ?6 W0 Q5 a0 c+ ~9 S* `6 E0 p( R- X
       每逢当场天,他先把四面八方的来信整理好,把一个个收信人的名字端端正正抄写在一个小黑板上,端坐邮政所内,透过一个玻璃窗,把一封封远方的来信交给收信人。
$ S( g* M) c1 u; P! t2 Y% V' o
8 m# L& @" P1 ?. ]* q: j& i      张全书回忆,在邮资几分钱的年代,每场,他要卖上百元邮票。每一张邮票的背后,都是乡亲们寄递出去的情意与信息。
5 u  Q* K! F( v
8 N1 s; k' }6 ?: f2 O9 E$ F; c       道路不平13年骑坏了7辆自行车. L4 W% a5 H2 z5 O
3 T$ L- k4 U* t+ e+ L
       向峨乡是都江堰唯一一个乡,在2012年以前,向峨乡每天的报纸都只派送到临近的蒲阳镇。
# ^- l9 \- n8 v# F% G. d7 Z% ~" D2 h# ^9 e
       向峨乡距离蒲阳镇8公里远,来回就是16公里,为了方便报纸和信件的派送,张全书在邮局工作的第一年,凑了两百多块钱买了辆自行车。
  j5 A$ n4 ], Z  a4 [+ c- q+ E( d  e7 r" R' H
       彼时,从向峨到蒲阳,是众渣土车通过的黄金路段,一辆辆重车轰鸣而来又轰鸣而去。道路被碾得坑坑洼洼,汽车驶过,尘土飞扬。
+ \8 G1 P: u  d9 r2 j& J! G# B
3 ]1 Z- ^+ b3 t       张全书骑着自行车,一路颠簸,不时,推着自行车前行。道路的不平对自行车的损耗很大,爆胎、漏气、摔跤是家常便饭。  [8 W5 h$ o: |0 ~( G- J- ]* Y
. Z9 k0 c3 ~: v  W$ X
       “下雨的时候我就穿着雨靴、披上雨衣,推着自行车走,还要拿袋子把报纸全部裹好才不会浸湿。”张全书说,他那时最怕下雨,推着自行车全副武装地在泥浆里行走,深一脚浅一脚的,特别狼狈,这条路也显得格外漫长。
3 g0 [* v( h6 a0 l7 i4 D- H
' j" M& F4 s' O  ^2 `: D! m2 t       从1993年至2006年,13年时间,他骑坏了7辆自行车。从2006年起,张全书买了一辆摩托车,用新装备送信。8 x  m7 V0 G0 P9 C( ]$ c
# E; q& p+ i" k
       地震之后送报纸变成一种责任4 F( O' x! o. V

$ y4 J  z) r# Y. M" `8 c       成为邮政**员以来,除了家里有红白喜事外,张全书很少缺席。除此之外,只有在“5·12”汶川地震后几天中断过投递工作。
& t  o4 p' N0 J# z  e+ ]) ~4 s8 m0 ^3 m4 ]  q
       那天,张全书正在送报纸的路上。从邮局出门,刚走到向电管站准备进大厅时,一阵地动山摇。“当时整个小镇都灰蒙蒙,乌烟瘴气。”张全书说,地震后,向峨乡全乡断电,电话也打不通,向峨一度成为孤岛,报纸成了**外界唯一的通道。
( M& r9 N4 ^: N; E
0 l' `  J% V& n- t/ ]       “信息不能断!”张全书主动找机会给邮局领导打电话。5天后,张全书恢复了投递报纸。在非常状态下,张全书并没有完全按照订单投递报纸。
# q. a$ ^) Z2 _0 Q! C/ |
3 @- t* c1 B4 u5 a       地震后从向峨到蒲阳的路严重受损,路面凹凸不平,张全书驮着几百份报纸回来,在路上,他边走边分发,把外界的信息带回“孤岛”。“当时,大家都抢起看华西都市报,有了信息,心头不慌了,高兴得很!”4 n4 @7 v& }0 }/ e( ^$ N% \. T
( J7 O4 E) Y6 {# o6 t
       时代在飞速发展,沟通信息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但张全书好像一直还是原来那样,一切如故。他说,他的身体健康,还想再干几年。“我退休时一定会为邮局**一个合适的人选!”人物印象
$ I3 `: I( m# H% ~; W/ V# w% J6 i. r- a) ?/ M$ p3 \' T5 ~
       >>女儿眼中的张全书
$ j7 D; f& d: u4 ~  d, V! k. B% c, w7 S' v" r1 [
        接到一个电话父亲半夜出门送奶粉
1 L2 d, e5 ?! S+ i+ G
4 I1 ~1 Z4 s2 m' {( E2 a       在张全书女儿张慧敏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行色匆匆。
2 |6 S/ C0 G. N6 Y- w# G
6 `4 a5 d4 u' w1 D* |# u; h       “每次吃饭时间,别人给他打电话说要拿信件,他就会放下饭碗出去,送完了再回来吃。”张慧敏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敬业、负责的人,不管太阳多大、下多大雨,送信这件事永远都是他的当务之急。. ~  u; T. G. ^$ S) v" W5 t
+ i$ i+ p) l% t% L( ]$ p3 r
       她还记得,一天凌晨时分,住在向峨乡最偏远的龙竹村村民打来电话,说家里孩子的奶粉吃完了,希望他天亮了尽快把奶粉送过去。“你等着,我马上就送过来。”本来睡在床上的张全书立马翻身坐起来,穿上衣服,把当天下午因没人在家被拒收的两罐奶粉又送回龙竹村。
# m! z) d+ {1 @) E; d- l0 s0 v9 L% p1 u. t- W; j
       张慧敏说,有时候在星期天的深夜,外出求学的中学生因为第二天要离家上学,打来一个电话,父亲也会连夜把快递送到他们手上。有时候,她没办法理解:父亲怎么可以对这样简单又始终重复的工作投注这么大的热情?在父亲身上,张慧敏学会的除了敬业,还有尊重。, [3 t2 Z$ u' b; d2 Q
5 ~8 h/ p3 p2 m# P& O* M- y. H0 x
       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她去邮局玩耍,发现有一封寄给亲戚的信,张慧敏很好奇就把它打开了,想看下信里到底写着什么。“我爸爸一把就把信抢过去,非常严肃地说信是别人的隐私,不能看!”当时,她还不懂什么叫隐私,但那次的事情给她上了一课,让她刻骨铭心。
# m( ]) u2 s: W4 o3 @' T6 x2 T: E. b: V$ Q" |( R! ~
       “我爸爸也是一直这样对我和姐姐的,别人寄给我们的信,他也是原封不动地拿给我们,从来不会拆开看。”张慧敏说。$ y  y3 Q  O" h4 x. X; I0 Q

- ~2 m4 I0 A+ }& p8 o       >>乡亲眼中的张全书
. T( B5 r; i8 j+ g  A
& G0 y+ ?- D3 ?5 d* c( q/ y  z4 h3 r       毕业回乡发现邮递员还在坚守
! a0 T+ V. k2 M' R0 A- {; D7 u! ~8 N" b. c# f' G  `: S
       再见到张全书时,向峨姑娘贾倩很惊讶。
2 n( Q( B. w( F% G3 X' p0 C$ q" ?% ]+ q, G9 {
       初识张全书,贾倩还在读初二。( x: d- v% c' \/ c! w% _

+ H9 l% P6 e* S2 X; J! J9 T       1999年,中学生流行交笔友。贾倩在《作文选粹》杂志上发现了一个很有才气的作者,想和对方交朋友谈心。考虑再三后,她主动写了一封信。“第一次写信好紧张啊,又什么都不懂,多亏了张叔叔。”贾倩说,张全书是个热心肠,她的第一封信是在张全书的指点下写成的,还教她贴邮票、写地址及邮编等。8 L- T( I3 |! I) Q+ Q/ R$ k
4 }, [0 e# c4 o" T
       递出第一封给笔友的信后,贾倩紧张又激动,生怕对方收不到来信,“每天都跑去邮局翻一翻,看看有没有回信。”
6 Z* V. I" D7 z+ V1 [% q1 O
; i7 x: F1 a! z, ?       不久之后,她在邮政所发现了笔友的回信,她最想表达的就是对张叔叔的感谢。在张全书的帮助下,她把青葱少女对外面世界的想象,以书信的形式回馈给了大山深处的自己。! g3 v3 C- _. `0 k: c# L

% J! j' B  H. Q) x* j, l* j       “我有时候觉得,张叔叔就像一个使者,连接着大山里的向峨和外面的城市,给我们带来新鲜的资讯。”5 \* O5 [" i% u
$ _$ d5 p2 C9 l8 n- |" h
       高中起,贾倩去了外地上学,之后再没见过张全书。再见张全书时,贾倩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向峨工作。“工作以后才发现,为一份工作坚持奉献了24年是多么地难得!”她感叹道。
# D) l8 H% Y. C
& o, b. K0 f$ r' c       苟汝佳也是土生土长的向峨人,从小总看到张全书在全乡穿梭送信的背影,大学毕业后苟汝佳回到向峨乡政府工作。苟汝佳说,上学的时候会去邮局寄信、收信,这么多年再回来到邮局办事时,没想到张全书还在那里。

  D" P, B4 l& S. y# u9 e" V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40 津贴 +80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文士贝 + 40 + 40
秋日诗语 + 50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8130

发表于 2017-5-2 09: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张全书63岁。他身高1.48米,黑红的一张脸刻满皱纹,写满了风霜。在向峨乡邮政所,他独自坚守了整整24年。& Y7 C7 y0 M4 |- G8 f7 s
24年的坚守 使命感使然  佩服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周二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5-2 10:38
谢谢朋友关注,周二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5-2 10:38
谢谢朋友关注,周二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5-2 10:38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 11: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张全书63岁。他身高1.48米,黑红的一张脸刻满皱纹,写满了风霜。在向峨乡邮政所,他独自坚守了整整24年。0 }* n9 X, t/ s( S. u% @
这个我相信,那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厂为家,劳动光荣,都是为了**事业而奋斗!1 R1 G$ V3 u8 L  y0 o! n
向峨乡全是山地 可以想象送邮件的幸苦。最辛苦,最敬业的,待遇总是最低的,邮局哪天倒闭了,一点都不意外。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周二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5-2 11:37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30 津贴 +26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0420

发表于 2017-5-2 12: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4月24日,张全书被评为都江堰“最美劳动者”,这个荣誉是对张全书历经24年,为上万名乡邻收发报纸和信件工作的肯定,几十年的坚守真的不容易。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周二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5-2 14:47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30 津贴 +26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 2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在边远的地区,一个人一干就是几十年或是一辈子,这种精神还真应该让年轻人们学习学习。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周二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5-2 21:10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