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48|回复: 27

[自主生活] 自恋型人格障碍(科普知识,切勿对号入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7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1 R9 g9 w  k; S$ H# F5 {
      6 |$ M9 u8 ~! K+ L. S. A, k  V! Q
概况
0 A# O4 M* a) @4 g* X& a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l5 a$ H+ W' n0 V: n

# w9 K3 l8 S1 V' x5 I8 |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抑郁情绪、人际困难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影响工作。
5 K+ U1 Q$ E, W$ P   
3 O, |; h6 L9 M/ a0 a* g/ ]& g/ O$ y
, _$ q* d0 U* D# ^2 u7 j$ V
表现特征, q5 G9 \. t& }2 [

, U7 M- g/ P; s  O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 T  ?. r% G; i5 y% s( R5 v. J. T( @9 d5 A8 V$ R6 m1 _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 g3 @, S! ?- @* `1 b, T
: T. v. |) C: j' a' Q# l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V% r/ u! u& i3 J. I" Q
) u8 C6 F& b1 b0 b" k  B' W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 b4 _% G) q% h
& W- P2 a  `* S2 f8 ?1 W6 W8 u2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 |% ^2 ?  Z; b- \/ x8 y( A6 J+ o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1 J1 i% ]2 `' W; W! z9 G# I2 r/ `/ h& W0 x1 B- r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v+ N& G- H: Y7 J8 n
5 @7 Z; \4 K( ^# y6 k: r5 a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 c2 X3 k, y$ t5 h0 e; V/ `0 @1 k! w. T  R" ~1 Y& G( ^; Q( u9 e
8.缺乏同情心。
8 I7 \2 H: o2 x! d
9 E/ z% c$ U0 w' d' V9.有很强的嫉妒心。: r% c$ V. X0 z3 U2 X( s4 M' u- B
) m/ c4 q  h) m
10.亲密关系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N1 W  m0 @% e. U# W; f3 }: x2 m

5 W; N6 J! e% ?- J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5 F( m% W8 m. ^/ K8 z) U, @% T2 N& u' k7 H5 A$ x( j! O' u5 R, F
   
+ |2 u& u$ A: \7 D- F) A% t& V7 G1 c

7 O7 @  F+ w! s* T% l3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 b! y/ C7 {. @* e/ Z: W4 `$ Q) P  _0 U4 L* d4 I2 P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 g7 E1 L! i! N. ?! ~; I1 N  C/ K* H
       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 e* N  R2 X4 i0 d; Q
8 F, }. M2 h4 G      同时养育者如果是情绪经常有问题的,则早期也同时会把自己的自恋失败的暴怒反映出来,而在与婴儿的互动中之间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所以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长期如此,则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影响了婴儿今后发展中的内部期待的基础。- z8 M) F5 i0 }* M$ }8 t% o

% |1 j3 L1 Y9 u: e7 B( E7 Z7 x   
) b! |/ s9 j+ P& p' ~5 h
& i7 U; x: {" y6 X; a* {' I! I2 E9 B- ]2 e  ^5 u; ~
判断标准
8 h7 T: M4 ?" l7 R; q! L
/ ^9 a) R& Z6 l7 X4 T! a自恋性人格多形成于成年的早期,在临床上符合下列五条就可诊断为自恋性人格。% G2 v: X- r/ l- ~4 |' V
9 A! E8 s7 _. X9 d$ z) T8 j( n
1,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他们作了一点成绩后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优秀的。
$ F, T( N8 a6 w. z0 K6 n4 z+ E3 _4 K) S% g# H' M
2,他们沉迷在无穷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的爱情幻想中。
) w, M% Z) f, N8 t8 C# u% d
2 [' O% }4 _$ }" `$ |; J& N3,他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自己有高贵的血统,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独一无二的“能力”只有少部分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 b; C$ D3 z8 W/ B
& K9 e- X( u" V# r# J" `
4,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反面的话。
/ b1 f( E( I/ K. s7 \7 A; H9 D7 U8 h7 v6 `; s0 Z
5,有特权者的感觉。他们无缘故地期待着他人对自己应该有特殊的照顾。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我快乐”,是人际关系的冒险者。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围着我转”,在人群里稍有一些“冷落”就会敌视他人。! f; U& o: u- D+ j3 ]' p9 X" s+ |3 e
+ k/ W# r+ a5 d* G2 X: f" D4 q
6,缺乏共情的能力。这似乎是几乎所有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共性。他们看起来有些时候挺理解人,但他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互动关系。他们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实际的表现就是“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 |6 K, Q" w* `" U; Z) h7 N+ @0 j; e$ C5 {+ i7 q  L
7,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2 w3 I1 v% A3 `" I9 @% I5 k
, J: T& w: f0 R2 L) L+ x8,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或态度。2 w8 e( W. U" d4 ~
% ?; s8 ?6 t0 s/ n' b! s2 `
   3 m4 T: X+ q  i" {! x
  `. q# S7 o5 K6 ]% g9 b

/ `- ?9 z6 Z7 q自恋型与癔症型比较
, Q8 ~% N, L6 D5 Y$ o7 O6 T8 }
. x& L9 k2 k4 d+ t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9 C5 [1 [% [1 e( G: X
9 u# O2 U) Q. j治疗方法
/ R' `' ]) ]3 B% G4 s3 M
( B/ X* b% ~( ]$ L$ o% b. H解除自我中心观9 y' J; n/ `3 m% R6 A- Z
. @5 j6 X2 K) e% X7 `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1 Y" W/ X+ j7 V0 m5 D7 @
/ U9 R) k# O' h# v& {. V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 M" r  D: n% e4 t% ?, I: v
+ Z+ ^/ }4 z. }) k. {2 b4 M" [7 _7 D8 d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1 ]5 M/ O" m8 h5 P; x' e
' N" A, S) e$ ^) d) V1 X  R
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P" E: u8 F* d( T' \
% g& W8 P: W! I& q4 f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 @" @# O% \2 E' ~! A( I$ @4 ]7 G% l% s7 S( s
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5 a. T6 w1 g, Q8 l" ?

4 `: s9 N/ X$ k. G) E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5 Q9 P: w+ E  {. y
) U# z! i2 ^& Y8 i1 w/ q6 e7 S' A
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_+ t+ v* ~; A  ]

7 `) G) _% W  F3 z; K& W7 H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 e1 [, E6 K8 R
* ~; F8 b% z' m7 c7 i4 R4 M
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 R9 k+ f7 u1 G
" u3 V5 s' U; |; D7 B: V8 U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8 M* T5 Y' ]5 ?/ o0 N# }: D, s3 c
/ Y; P/ Q" Q3 D4 Y4 E+ ~
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n7 W6 G, {4 Y* ]# |5 x9 R

: _& x7 ]9 S) O- u  t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e. |/ I1 f: Y5 g! H7 V

9 ~' g+ H1 ?! H) ~   5 r1 L+ `7 x8 o2 k: J3 {" q

0 |7 R- ^- E0 u+ t2 v$ }" d8 M0 W8 ?: h, H
学会爱别人4 [: E" V: }0 I4 ^, \

! y  u7 Q, u! @" b( v0 @      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 x% y8 b/ c8 O* R/ Y2 }" c$ j3 m' F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 z' O- @; L, J1 _- j
' K. d7 f/ e; ^, E) ?& m! Q! p      自恋人格障碍在最新的研究中多采用自体和客体精神分析去研究和治疗. ?) O1 V7 g6 \7 Z* z+ P; M
+ i6 G. Y8 K$ `" d2 Y% ?1 Y. i- F$ L3 E
   
( ~; @& T' \- i/ |5 Z) }: G/ k; L
& |# C& t9 U+ W8 Q5 N7 m
性格评价
& K1 ^9 e4 ~- L3 C  w1 P: e4 }" ]
) F% f, z, A9 Y! P3 r( M" e% K& k
      他们是完全生活在“自己”里的人,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身边人,他们眼里的任何事物都与“自己紧紧地**在一起”。外在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
/ G: j- N. V9 ?
. E, |/ U6 K6 W9 M5 K6 la,潜意识里将外在的客体当做一个从属于自己的个体,当做自己身份的一部分。这种人际关系表现为严重的自我界限混乱或没有自我界限。
; Q- U. `& R- \  ?" q% Q' z
0 J+ B- S# J% n: i5 q( nb,无所不能、他们把很多事情过分理想化,并自认为无所不能。
" v: b% w5 |3 ^$ j  z4 O
0 R6 J! `0 z4 F1 o$ @c,对赞美的无限需求是就是通过他人的赞美来证实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 C$ k6 \% h: r: T, `. w0 C2 k3 H* Y
d,共情缺乏。这是丧失了一种与他人“同甘共苦”的现象。他们即便理解一些人,这种理解和体验他人是他人当作自己或自己的一部分。总之他们永远离不开自己“想问题或体验问题”。他们对他人的赞美其实就是通过客体当作自己来满足自己的自恋。$ Q/ s' T7 r$ y7 @

评分

参与人数 2津贴 +25 收起 理由
a往事如风 + 5 对照了一下,感觉老实干部病太严重了
老实干部 + 20 感谢分享美妙的心灵鸡汤!加分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5-17 12:22:46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底是自恋还是癔症呢?这是个问题!哪位专家判断一下!

点评

就这症状看,典型的自恋。  发表于 2017-5-17 15:50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发表于 2017-5-17 15:19
是自恋、妄想。癔症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范畴。  发表于 2017-5-17 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12:24:49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发现某人从不提自己的父母,是有点奇怪!

点评

他也不晒老婆,是否是孤寡自恋型人格障碍癫疯病人?  发表于 2017-5-17 16:39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发表于 2017-5-17 15:19
他父母只教会了他怎么去捡井盖,没教他怎么做人,所以断绝了关系了。  发表于 2017-5-17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5-17 14: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15: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15: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相信科学,这是病,得治!耽搁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16: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以为大家说的是开玩笑。细细看来,行为心态确实有别于大多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16: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分明不具备以上特征的任何一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16: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知道了就好,别和一个有病的人计较了,就把他当个屁,放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知_zzmAa 发表于 2017-5-17 16:28
6 d- W, O5 V0 P) g( t7 B老实分明不具备以上特征的任何一项

  b: S' J( c. |1 Z1 {/ E# F) _不可能吧,我觉得很符合呀!

点评

让老实开心一下,更有喜感。  发表于 2017-5-17 2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反面的话。. |5 o  U# H: K) P* |3 M

7 h* r  M, j- a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我快乐”,

点评

很给力!  发表于 2017-5-17 2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5-17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8 07: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个病人啊!我向老实干部掷地有声地道歉:老实干部,我不知道你是个病人,我错了,请你原谅,如果发贴和自吹能对你的病情有帮助,请你继续发贴,说实话,尽管我在你的贴子中喜欢实话实说,旗帜鲜明,我还是蛮喜欢你的贴子的,请你多发,最好有视频和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8 20: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都会自恋,这是绝对的,是不是症不清楚。

点评

人人都会自恋,但有高低调之分,过份的高调,是人格障碍的一种。  发表于 2017-5-18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