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58
- 积分
- 915
- 帖子
- 精华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建國大業 于 2017-6-5 20:10 编辑 . o" N& d' A+ o# n8 K. ]) T7 `6 ^
" |/ @7 x: Y0 d1 n% T2 F 很高兴见到大家。去年的交流会上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承精神、栽树乘凉”。今年也是一样,感恩于前面老转业干部对我的传帮带,今天我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对转业的认识。6 A. z9 `! A) L6 T5 N1 X: r
前面朱状元和易状元已经讲了考试内容和方法,两个培训班也介绍各自的特点。本来这部分我就不说了,建版额外给了我时间,那我就简单讲一下。省口考试内容包括公文 、省情 、管理学(公共政策)、法律、经济、政治。政治、公文和省情比较简单,管理和法律才是拉分项目。我们这个考试法律的主要内容有公务员法、宪法、行政法。公务员法下载看法App背诵就行了。宪法也主要靠记忆,另外学宪法要在国家组织机构这块儿多下一点功夫,这样才能为学好占分最多的行政法打下基础。我们考的行政法包括实体法和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我们只需要轻微接触一下就好,毕竟不是司法考试,钻研太深没有必要。行政实体法,强制、许可、处罚这些,关键在于掌握概念、概念、还是概念。在此基础上,记忆设定、审查、决定、实施的条件、权限、期限、程序。管理学注重要掌握多个学派的理论,公共政策要搞清楚一项政策从立项、审查、论证、决定、实施、反馈一直到终结的整个过程。市口考试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心理学 、中国古典文化,我觉得这些会了最好,不会算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题海战术是学好公共基础知识的不二法门。+ B# F; N% o5 w/ t- N
其实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备考和选岗的心态。第一个考试难不难。公共基础知识嘛,听名字就知道没有精深晦涩的内容。有同志在群里讲,自己一直哪儿哪儿工作,十几年来都没学习了。这都是提前给自己找的借口。今天在主席台上的几个老转刚好证明了不管年龄大小,不管野战快反还是机关院校,都可以考个好成绩,毕竟我们这个考试不是太难。2015年一些同志学习了两三个月,去参加网上的公共基础知识模拟测试,一下就超过了全国97%、99%的考生。军队干部经过的历练还是比较多的,认真做一件事一定能做好的。况且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共产党员认真起来。
& k2 d2 w' z7 T+ p& S2 R( E 第二个学习重不重要。省口来说,基本上排名决定一切,不学习还等什么。市口呢,政策一年一个样,今年又有新气象。负责干部工作的主要三位班子成员都换了,不确定因素更大了,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还是稳妥些。当然有些同志可能家谱过硬,“综合能力”突出,不过面对市口复杂情况,我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稳妥一些。市口政策有的年份直到培训才公布,而培训距离考试就剩两周了,再想把学习捡起来太难了。综合省口市口的情况,家谱和档案分已经是定量了。大家所能掌握所能努力的,只有考试这个变量。投资这个变量回报率更高一些。每年都有通过考试逆袭的,台上就不乏这样的同志。当然还是要有个准确定位,赢了那些和自己档案分差不多的就是个人的胜利了。多考一分,多前进一步,可能就多一个机会,多一种选择。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肯定好不到那里去。即使要死也要死在自己手里,不能因为没有努力留下遗憾。
5 p: N/ T% X. ? 第二部分说一下选岗的心态。大家回到地方以后,不少人觉得自己相比以前的同学落后了好多,不免产生失落感。我觉得这种对比没有必要,每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我们这些人如此幸运,能过军队、地方两样完全不同人生,真的要知足。
, w% [9 e% S' G4 Y 说起选岗有几个终极问题是回避不了的,自主和安置哪个好,省口和市口哪个好。我觉得这些都是哲学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确定的答案。如果有人认为答案是确定的,那我只好说太武断了。想一想,如果自主绝对比安置好,省口一定比市口好,难道选择安置、选择市口的这些同志没有深思熟虑吗,他们愚蠢吗?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 r! r6 k U9 `+ K4 J 具体问题只能具体分析,就是好这个定义也是不那么好下的。好多人眼中的好单位,就是委办府办财政组织人社这些强势部门。为什么觉得好?听名字看单位,并且把自己设想成单位一把手了。那些即使好也是一把手的好,我们去了是办事人员,是喽啰,真的不要想多了。什么岗位好?基层觉得机关爽,坐办公室觉得外出执法好,管人的觉得管钱的牛,总之别人的岗位好。到底什么最好?钱多事少最好。然而现在钱是透明的,大家一样多。事这个方面,品茶看报纸过一天的日子不会有了。在哪儿都要干活,只是多少的问题,懒人闲人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了。9 f3 h" q% {3 h8 c& G+ w6 J
辛福感=期望值/实际值。哪有什么明月光,全是饭粒子;哪有什么朱砂痣,都是蚊子血。这是好多人进单位以后共同的体会。原因在于期望值太高了。我们的任意一个岗位,地方大学生想考进来,怎么也得1/100这个比例拼抢吧。自己能适应,有时间精力照顾家庭的,就已经可以了,知足者常乐。
9 `+ P! l, c5 r$ O. a 最后谈一个大家常常在群里问,可能影响考试选岗心态的问题,军转干部会不会被排挤。个人的属性大于职业属性,随便贴标签是错误的。排挤的是个人,不是一种经历。进了单位就忘了自己是军队干部,也没有人会把大家当做军队干部。只有被孤立的个人,没有被排挤的军转。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有思想的到哪里都不平庸,不靠谱的到哪里都会冒泡!
! D$ _0 r% a ]( C. @ }0 A 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刚才董哥已经说了,想转业当大官的,该醒一醒了。想自主挣大钱的,该静一静了。这话我非常赞同。是呀,想通过转业、自主改变命运???哥们儿,都活了3、40年了,自己是什么命,这不已经明摆着了么!想多了都是奢望,并没有什么卵用。3 ?4 K, W2 p. Y+ H5 ~. q1 Q" T# M5 W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以后仍然热爱生活。转的是岗位,更是心态!所以尽人事,听天命,最后与自己和解。我想这才是转业应有的样子。$ D- e0 y! W o* i& ~: O0 i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