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289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L7 o, x" | X/ O& n& l 澳总理在香会挑头"呛"中国:背后原因曝光% J/ p2 k1 A ? }
* m5 W, q4 r2 S0 ?: j
. h& r+ D [# k4 E
9 \/ l2 M" y3 F4 {+ h7 `2 s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于6月2日-4日在新加坡举行。在这里,每年围绕中国话题都会擦出火花,甚至已成为一个"保留节目"。今年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一向温和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似乎有些"浮躁",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W* W3 @% ^5 Q6 a x+ Q
; |7 z+ Y' I6 E& Z; C1 i- F5 g
云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胡欣为海外网撰文做出解读分析。7 z& }) v. f% _3 s+ u- ]8 a
/ t* q( o+ P' B$ w% a大谈"规则"话里有话, p7 K" G h2 w0 n/ G! f; p' u6 v9 x
- K3 g) ~; [# Z1 ^6月2日,特恩布尔在开幕晚宴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这一般也被认为是会议的一个重要"定调"。他的发言约30分钟,在涉及地区安全问题上,他反复强调"规则"一词,该词总共出现了12次。5 x& B' [9 p. b! a A
. g- }$ p6 J5 q9 v& D7 s: }
6 B! q3 g0 P: l" j4 V2 w
4 R3 d a' `4 b3 _2 _# N9 S; y
1 p; b }/ N" @7 [. ?' K+ F5 s
& L" ?3 I7 L t; Z- p" B
, i# M& z) a$ ?; q8 E; D1 Z2 }4 ], z, p: ?
0 F7 }% e" S% n, i: l
4 e2 I/ r" [5 T特恩布尔主张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建立美国倡导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即大国和小国都同意遵守这些规则、尊重彼此的主权。为实现理想的安全秩序,大国和小国都应该各自承担责任,尤其是遵守国际规则。在涉及中国的几个问题上,他始终话里有话。比如,特恩布尔指出,航行自由原则不能受到挑战,小国的权利应避免遭受阻碍,还说"如果我们想维持地区的活力,我们就必须保持以规则为基础的结构。这意味着要通过合作而非夺取或创造领土的单边行动,或将争议地区军事化;意味着应在国际法框架内开展竞争,而不是通过腐败、干预或强制手段"。同时,他还"委婉"地"劝诫"中国,"我们希望看到中国以加强地区秩序、造福我们全体的方式来实现领导角色","一个咄咄逼人的中国将会发现邻国会对其产生怨恨……并通过在彼此之间特别是同美国建立联盟和伙伴关系,对中国的权力进行反制"。9 U% P" P( o. [: ^: `3 K3 V% G
5 G5 [ p3 u, \! ]- [- O特恩布尔挑头扛出"规则"大旗,并非心血来潮,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也都向中国抛出了"规则"这个词。马蒂斯称,"无法接受中国影响国际社会利益的行为,这破坏了基于规则的秩序",稻田朋美则表示,中国和朝鲜应按国际规则形势,以保障地区和平与稳定。由此可见,特恩布尔这场开幕主旨讲话,是美国、日本等国家此次在新加坡对华"合奏"的序曲,也是主旨基调。, V, ~3 T7 }0 o. S, M! p5 l$ t
: O) o Q/ F! H4 l
! o7 @; Z( v; r# X9 X) w6 ]
- V2 y4 P) U* Z* l6 F8 Y% S
* h9 K3 y3 k/ e) ]
) q% N- N/ C/ V" M9 A7 ~- @不确定性"下的战略焦虑8 b3 |. R/ p8 G4 q' P
) F! W/ b* K6 v# F5 E
其实,2017年中澳关系有一个很不错的开局。3月份,在李克强总理访澳期间,两国达成一系列政府间和商业合作成果,澳也承认,"中国的经济增长成为推动澳大利亚经济连续26年实现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澳大利亚也在期盼两国共同创造更宏伟的合作前景。* Q, F, R+ v3 A# Z# d9 ~& g
: ]% {, x9 h- h" m即便有这么好的基础,但澳近来还是有些"三心两意"。**政府对外政策、中国的未来走向、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抬头、国际冲突爆发点增多等因素,让澳大利亚深感未来的"不确定性"。特恩布尔之所以挑头来教中国"守规矩",既是受到"不确定性"带来的忧虑感的影响,也是澳试图在亚太力量格局变迁中维持自身地位。
' h6 p0 i+ m4 S4 D3 L4 Y
* t) W7 b& ^0 g1 M8 c4 _) s1 d7 \% C6 A) s9 i+ e( r
8 C7 }0 [2 e6 y* Y; B! q a
* n8 H: e5 G9 o: h& q, {
# u5 @9 M! P1 m) {! C0 O- u5 U4 l/ h% D$ z1 b
3 X; A. q$ E2 B7 z D
6 F; Z6 y. c) l1 T3 Q
- [4 Q9 O" V( n9 }& [
首先,**政府的亚太战略让澳大利亚担心自身战略地位贬值。**上台后,退出了TPP,中止"再平衡战略",对盟友在安全上的贡献提出苛刻要求,他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的"任性"让澳措手不及,甚至陷入某种程度的战略态势认知慌乱。再加上这半年里,美国亚太安全几乎都聚焦在朝鲜半岛上,而日本在军事上配合美国的动作越来越大,在美国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地位作用正迅速提升,这让澳大利亚感到美国对澳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离开了美国的支持,澳的地位容易被边缘化。因此,特恩布尔的讲话可以说是要展示高度"政治正确性",与美国、日本等盟国保持一致,以此刷出"存在感"。' p( ~# A* z6 [: t( m$ D
! a; z+ K4 U8 Q8 R: ?其次,中美关系当前的积极探索磨合进程让澳担心被美国"越顶"。澳大利亚学者休·怀特分析过这种心理,认为"澳大利亚有一种危机感,那就是即便在有盟友承诺保障其安全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依然担心在关键时刻会被盟友抛弃"。在**和***会晤之后,释放出不少中美关系积极信号。尽管中美关系稳定能让澳享受"红利",但是由于澳在南海、东海等问题上一直为美"站台",如**在对华问题上减缓压力,那么将让澳大利亚处于尴尬的境地。毕竟,中美大国关系博弈的战略分量,远远高于澳大利亚在中美间的地位,而从历史上看,美国对自己的盟国搞"越顶外交"也是颇有心得。
# v0 ~1 O' D% u
/ P7 H) i9 y# e8 } Z/ W# Q O最后,南海局势的缓和迹象让澳大利亚担心失去战略发力点。澳一直没有放弃搅浑南海的企图,特别是在所谓"仲裁法案"出台后,澳屡屡高调喊话中国遵守国际规则。不过,近来南海局势已明显降温,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矛盾最尖锐的国家间展开了高层会晤、交流对话、多领域合作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5月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在贵阳举行,标志着中国东盟高官提前实现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磋商的目标。倘若南海实现风平浪静,意味着美澳等煽动地区国家抗衡中国的企图的破产,中国也将赢得更大影响力,而澳大利亚就将失去凸显本国地位和作用的战略发力点。
5 p8 H8 E. `: s5 g( I" W
b g9 W3 p6 ~7 j/ O1 j0 S6 B, Q7 Y+ ?4 F
" y) i* _" j: f7 t7 Z% o
保持自信,常态应对
0 N; B5 X5 d' r6 l# U$ \8 K: P
8 L0 b( {% M% W M香格里拉对话可谓亚太安全领域的年度盛会,中国参加的目的,并不是要在言辞交锋中压倒对方一头,更不是奢求一些国家认同中国的政策。中国是要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来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以互利共赢来推动地区安全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并以此争取更多真正支持和平和发展的伙伴。+ I# h h& x& i( f: z
u' o" j0 a& S/ U5 }特恩布尔强调以规则为基础,其实这也是当前中国和部分地区国家努力的方向。中国多次表示,"通过制定规则、建立机制,来达成南海成为和平之海的目标",自2013年启动磋商以来,各方在准则问题上的共性日趋增多,中国与东盟共同拟制的《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草案也预计将在今年8月的中国-东盟外长系列会议上提交,并争取获得政治支持,这一积极进展引人注目。
/ I8 t V3 u. r/ B . v5 C! A R3 g# w/ P
* H6 v; {, W& o- s
6 G e8 g% }; H+ {$ J: ~
* x' V) `+ m6 v* X- ^% Q
$ X& i$ z# o2 d" i
% s! C3 {5 s) z G3 h( X
, r( a1 \% V- \8 s
8 k' M3 E# ~2 Y- k7 t" J( A5 x$ h
+ i) C6 r9 w) p: \# b即便如此,美、澳等为何依然爱借此话题滋事?这是因为它们所谈论的"规则"是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和利益观基础之上的,并非真正着眼造福地区安全。国际规则应当得到大多数国家共同认可,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南海行为准则》一旦获得通过,将证明地区国家更愿用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来建立共同规则,而不是盲目跟着西方的指挥棒转。正如中方团长何雷对特恩布尔讲话回应所说,"国际规则要反映各国普遍共识,而不能由部分国家单方面解释和决定什么是国际规则,地区的规则要反映所在地区的共同利益和价值"。 V4 E v* P3 z, m7 |. D% E
- I8 a$ g: j" O- y2 }
& Z2 R4 X1 U* C
, ~7 u8 f. Q6 s+ I- ^
8 t: ^! @8 C7 C, t& I1 x2 P' C
$ [' [; L2 d; S) }0 Z6 Z
' X+ c$ X/ D0 O+ @0 s
( x, X$ [% z& E: P2 r8 C ?! |- _4 K0 ~9 w6 q% M; z% r, q
& A+ D, N- y7 p/ E, ~
- f8 E/ _1 P' C- n
) P" k+ N5 D# r" d; @0 I至于特恩布尔的这次发言,并不能就此认为他对华采取了不友好政策,甚至从温和走向强硬。毕竟无论是陆克文,还是特恩布尔,曾被媒体视为亲华的或最熟悉中国的政治领袖,从来都不会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立场上真正亲华,并始终对中国崛起怀有的防范和警惕。国家间关系不能以个人情感亲疏来贸然定性,更多要从现实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实力、外交、经济、制度等方式综合施策。, f5 w' N) o& Z2 b/ C: ~
% r/ G3 e+ H3 S% F! h9 i可以预见的是,一个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将会按照符合更多国家共同利益的原则,在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上提交更多的"中国倡议",无论外部如何进行干扰,这是一个大国构建自身安全环境的必经之路,也是维护周边安全的关键步骤。' [ P1 P5 ~( i# V+ o4 n.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