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780|回复: 28

[陈年旧事] 之342:我的童年(21)——我的第二所学校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8130

发表于 2017-6-11 15: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文士贝 于 2017-6-11 15:44 编辑
% W; a& Z7 M1 _9 M5 w7 j- e& Y. G' E2 l$ X7 @8 k* n& A' Z3 Z6 h+ r2 `

* o; Y( y% }4 V6 S: w8 P
0 J7 H# u% Y& t& x  J                                                     我的第二所学校# H$ x% c4 T- s  X

7 I8 l& e& c  Q  L" r7 l" _/ R& L6 {/ Q
      一、二年级在本村的学校念了两年,到了三年级就要去东村,也就是大队所在地了念书了。
  @6 a1 H! F, i  d- {      大队所在地照比我们的村子还要大一些,村子里有三个生产队,学校位于村子的最西侧,从学校再往东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供销社(就像现在的买店或超市,供销社里有一个供销社主任和两个售货员)。大约在进入六十年代后,在学校的南面有建立了一个农机站,有了两台链式的东方红拖拉机,供全大队的所六个小队翻地时使用。
7 l4 B# B2 b% q1 k: h      这所学校是一所小学学校,到上中学时,还要转入公社所在地。这所学校的占地面积照比我们村的学校还要大一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斑,好像每个年级也就有一个班(实际的情况记得不太清楚了),班额多大也记不清了。/ d" `8 D9 Z# m% C8 W
      在这所学校里,一个老师带一个班,好像图画、音乐、体育还有专门的老师,除此之外还有专职的校长。上下课六个年级是统一的,有人按时摇手摇的铃铛。+ K# j, v& K, F/ s3 [
      教室的课桌是木头的,两人一桌,凳子也是木头的长凳子,两座一个凳子。地面是土的,每天放学,学生自己轮流用笤帚清扫。2 Q5 N; r; B2 C3 E3 J. x
      学校的操场也不小,但是,是敞开的,是土地,没有任何圈、拦。遇有大雨天气,泥土沾鞋。操场内没有任何设施,体育课有跳格、跳绳、跑步、滚圈、等活动。就不用说足球、排球了,我记得好像连篮球都没有。
# Y: s2 ?4 e4 ?; t8 S1 Q. D& M. K      每年冬季来临,每个学生都要从家里向学校带柴火。那时我们那里没有煤,木头也很少,学生带的柴火有柳条、树枝,苞米瓤子等。所带柴火里以柳条、树根为最好。天冷了就在地中间搭起一个火炉子,同学们轮流担任值日生,早早到校生炉子。待等炉子有了底 火后放进一个树根疙瘩,让其慢慢的燃烧,以供发热供暖。如果赶上风向不好,阵阵的烟,往屋里来,挨呛是常事。那时好像放寒假也早些,开学也要晚些。
& L" x# r  {0 o0 Q2 O      每年冬季,好像教室里孩子们的咳嗽声是不断的,有时孩子们的咳嗽声高于老师的讲课声,老师也不烦,甚至等咳嗽声小一点的时候再开讲。我感觉,那时候的孩子也皮实,有的喉喉咳嗽,躺着鼻涕,下课了还是往外跑,不当误玩。
0 f3 w6 j* G: I  g2 c" E: ~      十岁刚过的孩子,每天早去晚归,有时结帮而走,有时单独而行,从未有人送过。无论是大雪纷飞的冬季,还是阴雨连绵的夏天,都阻碍不了上学之路。
( j: t9 x9 B& F4 Q

评分

参与人数 13经验 +320 津贴 +410 收起 理由
DA师少将 + 50 期待您的更多精彩演绎!
北方行者 + 3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自由星辰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二月花香 + 40 + 4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天山雪001 + 80 + 40 赞一个!
司令员中将 + 30 很给力!
柳絮似雪 + 3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秋日诗语 + 50 + 20 真情互动奖!
想念依然 + 20 赞一个!
沉鱼 + 100 + 5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编外副班长 + 30 很给力!
狼行千里123 + 5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倚网情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6-11 16: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学也是在两个学校就学,没读过幼儿园和六年级,小学的条件也很艰苦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2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文监佳作。孩提时代家庭困苦,感同身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苦水中泡出来,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格外珍惜。文笔生动,实在。赞一个!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7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2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版的读书经历与我有很似之处,我们也是这大队小学读了两年后转到那时的公社片区小学继续读小学,不过好像我们的条件要比你们那里好些,我们那时是六个班(一个大队为一个,而我们公社有十几个大队)这只是我们版区的情况,我们那时最爱的就是每一周的两节体育课,有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好像没有足球其他的都有,大家都会有自己喜欢活动器件可玩,冬天因为是南方没有你们那里那么冷也不用烤火,离学校远的都是从自己家带的米之类的到学校蒸饭吃下午文学后各自回家,同样也没看到有谁的家长来接送过都是自己或与几个同学一起回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1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60 + 40
沉鱼 + 5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0420

发表于 2017-6-12 0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小学也是在两所学校,一二年级在母亲单位的子校,三年级转到社会学校,主要是社会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但设施不如子弟学校的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7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0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监的学校那时条件比较差一些。现在的学校是加热,空调都有,条件不好,估计父母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的。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更需要自己的努力。那时候治安好,可能坏人比较少吧,父母不用担心上学,回家路上可能遇到危险。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7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07: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老师的童年回忆,相比之下我们要幸运的多。周一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130

发表于 2017-6-12 08: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第二所小学算条件不错了吧?别说您上学那个时代了 我1971年上学 一年级就是各居民委办的 在民居里面一个大房间 三十多个孩子 叫做“抗大小学” 嘿嘿 冬季也要烧炉子取暖 到了二年级 才上的正规小学  也是冬季烧炉子 直到4年级 学校才安装了锅炉 用暖气取暖 那时候的学习条件也不行 桌子上刻满了字 考试的时候卷子底下要垫笔记本才能平 不然卷子就戳漏了 {:1_318:}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9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秋日诗语 + 5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6-12 0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上学历程那个年代大体相同,现在依旧记得生炉子满屋子烟的场景。我觉得文监记忆有点失误,记得那个时候小学是5年级,然后上初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秋日诗语 + 5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0495

发表于 2017-6-12 16: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农村,估计也没几个父母指望孩子通过上学而改变人生,社会的大环境也就那个样,对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不过,似乎那年代学校的孩子们好像还是蛮快乐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7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4: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上行 发表于 2017-6-11 20:41$ t; b) m( k3 {: s1 e4 V1 z* C, L
文版的读书经历与我有很似之处,我们也是这大队小学读了两年后转到那时的公社片区小学继续读小学,不过好像 ...

9 g2 T/ u2 ~7 d$ u$ e% j虽然同是那个时代,第七还是有差异的。& u9 S! E. N  M: j* y
有的地方的教育好一些,有的地方发展的滞后一些。
) P9 l! U* q$ M我们那里偏僻落后,八十年代才有点,一切发展都是滞后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5: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7-6-12 00:392 X2 G% |8 c  j- G$ j
我上小学也是在两所学校,一二年级在母亲单位的子校,三年级转到社会学校,主要是社会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 ...
; f( ]( h+ A1 ^( n8 y4 f
看来朋友哪有子弟学校,应当是好地方了,教育一定是不错的。4 b3 A# o2 u0 u& }1 Y* @2 d
是的教资力量是学生的学知基础。哪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好,哪个学校的生学历就高。
, R) N3 \4 m+ F9 Z: |, u& K) k; y现在政府权力控制学区问题,有能力的人还是拼命地往好学校里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5: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念依然 发表于 2017-6-12 01:34
" u# D8 ^* b) z! [" L) x& M  C5 ~- r文监的学校那时条件比较差一些。现在的学校是加热,空调都有,条件不好,估计父母不会把自己的孩子 ...

0 i- ?4 z7 q8 X& t9 Q, q" O" t* f哈哈!- X" G/ z! Z+ S! d) U
环境是主要的,三里多路只是在中间有一条横串公路,一年看不到两台汽车。
7 T% t1 r9 G6 J1 n0 A/ A9 V/ I三里多路是一片平原除夏天外,两村相望。
8 _( V7 b# s* S  r& ?' O/ X5 b那是不是坏人少,好像根本就没有危害孩童的坏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5: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自嗨 发表于 2017-6-12 08:13* [$ @7 y" f9 {# r  \5 O
这第二所小学算条件不错了吧?别说您上学那个时代了 我1971年上学 一年级就是各居民委办的 在民居里面一个 ...
7 d( C6 a7 [9 ~9 l" S
居民委办的学校?
6 D, ]' q9 \, C4 W# j+ W0 u1 M看来朋友住的是个城区或者是个郊区了。; o9 j$ p8 L4 f1 `
进入七十年代了应该不错了,看来朋友那里也不是很发达的。
" ~5 Q) k# K9 S看来烧炉子是一段时间里,学校的共性了。* a0 D9 T% w9 S- V
我们村88年才有电,发展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5: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团长你的团 发表于 2017-6-12 16:464 d# h2 d. S8 c3 S! L9 n
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农村,估计也没几个父母指望孩子通过上学而改变人生,社会的大环境也就那个样,对教育重 ...
4 P0 f2 m. D6 c3 w+ I" j
这个问题还真就别说。那时真没有上大学的想法。好多数都是为了认几个字。至于念书做什么好像真的们有明确的目标。
( A7 ?, j; ]2 o8 A! k8 J& y6 [/ p# D那时一班的好像能念到初中就不错了,相当一部分人小学念完了也就完了。
! n# W* G5 |9 d: T" q& n" X* Y对了那是的小学是分档的,四年之前为初小,六年毕业是小学。; x9 X3 O0 m5 t: C( o
那时的初小是有毕业证的。城里的幼儿园老师必须要有初小毕业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沉鱼 + 3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学校条件差,但孩子学习是认真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监察的这篇文章,也勾起我的一片回忆,6 I& L$ O  n1 k, t
我的小学也是转了两个学校上的,
$ L8 t- f; u# o$ Z而且老家还是五年制
5 o, a& n& O( Z& I/ {( o6 m一二年级在父母工作的医院隔壁& W' {& b% d- U& H* ]6 |
是一所回族小学,) D% o* T$ ]; F" v# P  f0 p
三四年级因为家里买了房子
8 n/ `9 U0 S. W( l1 u( a在另外一个小区. u6 e5 d+ g! f1 ^, `& `! R
所以就转学了; Y+ t  V0 x  e6 i6 t
冬天,漫天的雪花: b0 A, o% \5 p
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
0 P3 _# q, D  C7 Y9 Q' Y$ Z比较有特色的是1 Q* n: ~3 i3 `4 s! o, r
每年冬季. l* q5 o3 E6 O+ q
学校都会组织勤工俭学" Y7 j: q8 z+ o
说白了就是每个学生要带6块蜂窝煤去学校1 [6 O3 g( Z, N9 q8 C+ j4 Q
因为每个班里面有一个火炉子
# N- @6 F# T* {( [% p取暖使用% H: w/ g, A; S8 b
勤工俭学的蜂窝煤就用在这里7 l0 l: ^; L0 K: r. W
讲给我家宝贝听% k5 m% t/ ?; Q! Y5 u- q
他居然傻傻地问道
6 k( f3 A6 k. b% E什么事勤工俭学?
9 T& j' ?2 f" l3 N* A3 H顿时/ w# w$ T1 M/ h1 b2 X# D" T
无语! u4 h- s4 W' a4 e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沉鱼 + 40 + 20 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2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的孩子,真的也就这样过来了。再看看现在,唉!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2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土气息的民办教师,学习生活让人留恋。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07: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艰辛,学习的不易啊!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