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2 12: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本帖最后由 暗礁 于 2017-6-12 23:56 编辑
' e7 W& F4 R: O3 {
. l+ m( Y, }9 a* w! a8 k1 F虽然古代劳动人民对知识分子就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褒贬,这句话出自《论语》(其实说孔夫子五谷不分或许正确,四体不勤就冤枉他了,孔子继承了其父叔粱纥的基因,是个有名的大力士,而且精通射御,真动起手来恐怕五六个人降不住),但是总的来说古代各阶层的人对知识分子也就是“读书人”还是非常尊重的,其原因是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越地位,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往往是和春秋时期的血统贵族及秦汉以后的官僚集团相结合的。这种尊重代代相传,影响久远,即使到了现代,在广大农村纯朴的农民对“读书人”依然是尊重的。
+ z0 T" v2 h! Z4 S/ d3 N# _
) F# K. z4 C5 o: c( J& Z; E( S4 c只是到了近现代,“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斗争使知识分子开始处在火山口上了。这些“读书人”从小受的是“传统”教育,然后又接受了西方科学文化,和“新文化”总是有些格格不入,而且似乎还有些“顽固”;对于“新文化”的领导者来说,这些“读书人”是他们在文化阵地的有力竞争者;而对于“新文化”的某些下层参与者来说,在政治、经济上“翻身”之后,面对“读书人”文化上的优越地位,自然是要有所“想法”的,只是他们还需要一个有知识有魄力的领导者来领导他们在文化上“翻身”。形势比人强,“读书人”被矮化、丑化乃至妖魔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 |% {( S( Z3 Y
% q8 y, y: l/ z9 K- ~$ ^“延讲”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读书人”和工农“结合”的口号也就呼之欲出了,至于到底该怎么“服务”,怎么“结合”,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兵都是没资格插嘴的;“每天洗澡的知识分子不一定比农民干净”的话一出,“思想改造”也就不远了;“知识分子就像男性的那玩意儿(大家明白就行,在下就不用高岗的原文了)说硬就硬起来了,狠狠地劈上一掌,立马又软了”的狠话一放,知识分子阳痿的日子也就快到了。知识分子,也就是“读书人”,被派去掏粪、打扫卫生甚至劳动改造,拔草还算便宜您了。这些生动的“结合”例子,在下就不啰嗦了,只说一句,史无前例其间医院是护士下医嘱,医生发药打针输液,主任去打扫厕所,直到现在这种流毒还在医院里有所表现,症状就是护士指挥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