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左是仿百左而来,下面先谈谈白左
5 M" W1 h( f! Y: e! `$ e( G1 F来源:知乎
7 \0 n/ d8 ` t# w白左的“白”当然指的就是安格鲁撒克逊白人。既然加了个“白”字,就说明种族确实是重大特色之一。 % X1 ?5 m. E |4 Z- T
白左的核心在于两点:1. 作为白人的至高种族优越感.2. 追求“结果平等”和“政治正确”以获得至高的道德优越感.这两点显然是极端矛盾的,白人优越的种族主义又怎么和政治正确倡导的种族平等调和呢?但恰恰是这无法调和的两点综合在白左身上,造就了白左几近精神分裂的自我矛盾价值观和行为。但这两点又是矛盾中的统一,一个硬币的两面。种族优越中自然也包括了至高的道德优越,白人是占领道德高地的,对待其他种族是慈祥和平等的,说粗俗一点,在白左的理念中,就是“我可以干翻你,但是我不干翻你,因为我很崇高,不会对弱者使用力量”。
7 H1 x! L) z# w6 c g白左的所有行径的核心逻辑,其实都在于维持这一局面——维持白人的种族优越地位,同时以平等作为工具维持道德优越。1是2的前提。2当然可以独立存在,但这不是白左想要的。而一旦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受到威胁,他们的虚伪也就昭然若现了。加州亚裔细分法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种族细分如果以“政治正确”的逻辑来判定,简直是大逆不道,但为什么能行得通?因为不同于黑人或者西裔,亚裔是真真切切威胁到了白人优越地位的种族。作为少数族群,亚裔有着高于平均水准的收入,在学术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当那些可能父母都是一无所有的黑民的亚洲孩子在学业上硬生生地扳倒了养尊处优的白人小孩的时候,道德优越感就必须让位于种族优越感,白左的脸皮就不要了。亚裔根本不需要“平权”的保护,亚裔需要的只是一个一视同仁的衡量标尺,起码入学不能考虑种族因素。但是白左是虚伪而脆弱的一类——他们嚎叫平等,但当他们发现他们在“平等”带来的公平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时候,就是他们撕破脸皮之时。北美藤校对学生的种族加以严格配额限制,给白人学生的配额美名其曰“传承”,给非裔西裔配额称之为“多元化”,但不管用什么词,都无法掩盖其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其虚伪和冠冕堂皇令人作呕。 & L/ ^& ^# u) Y0 s5 e, |* t# B
还有的例子,比如在校园里嚎叫“Free Tibet”但是连西藏雪山狮子旗都拿倒的,去非洲做义工然后贴Facebook的,举牌子欢迎难民的。这些事情的核心无非是一点:我是至高无上的白人老爷,我来施舍了,你们快点跪舔崇高如白莲花的我。校园里那么多平权运动,为什么就偏偏忽视亚裔呢?因为不同于其他种族,亚裔是在所有的条件都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硬生生靠实力击败了白人的,英语说就是beat you at your own game。没有了白人优越感,他们的纸牌屋就垮了。靠平权运动甚至可以借花献佛,损害亚裔的利益,增加白人的优势,又同时满足白左的道德优越感,简直是一石二鸟,也难怪那些读着“妇女研究”之类垃圾专业的白左社会正义战士们对此趋之若鹜了。
% O+ z; N. k* h$ w' O; n白左的特色,就是先是“白”,然后是“左”。“白”是“左”的前提,“左”是“白”的辅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