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37|回复: 12

[家园生活] 【读书】把栏杆拍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8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把栏杆拍遍

5 e" z; B/ h  E% r( A5 G
4 f) ]0 e) ~/ z2 ]' S
梁衡
$ {. l4 Z2 h4 E( O" i7 N3 N

/ U  r. [/ X$ W1 y. }2 O& o! D- T' f8 y2 c9 V% c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G3 Y9 \- P1 p2 y

% r8 @! K. C9 U3 {) }+ q1 {# T: S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 ?8 C3 @& r2 k  o( N
/ J, [, x. e" t. j! S+ K" B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K7 c7 [' j) i; n

% A% S8 J! }3 F/ p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 M  r  ^* ?8 w' N) ]4 V0 r
0 I) |( u! X; c1 g# S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 f3 b, p, L$ t1 p- |
9 s7 b' d( ^; N& J% c1 Z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D8 [* g! n% y# q
& P# d1 D6 F4 `( k* O" M1 m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 j% r5 x/ I; H) \; J
1 m# t" C- [7 p6 x)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o- T( u& }0 E) y/ {

! l  X9 p4 H+ ~- v7 v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 h' V% B( i) Y0 L: o
! B3 G6 I& V& t0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 v" A$ S9 }; o: |% }9 i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 T7 E" ^0 _/ `5 M& l, P! _0 |1 r# n  i0 S. I8 f' F  ?9 ?3 O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9 f  j& L& G! d6 g" v5 A; d
) G! E# m0 E9 C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T! O# k, g' _
+ D, S  B9 Z$ Q" N
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9 Z( V; ?' F& |- F( D  A! t
8 [3 R# _3 L; e$ L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J& ?" f* M# @8 l
(《永遇乐》)" X% y2 d3 f2 F9 o# ?

! S( U% c: a. s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 Z; {5 u* _# G4 Y, a- O
$ P- X1 _0 m; T! S! s9 o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 x( x4 D5 d; X9 n9 Y1 k3 l8 v$ r) C5 Q$ O7 v( a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T7 N% F" |! g, \/ h, C! E0 [8 l

  _9 |! I' [4 v# P3 `0 Z- y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c6 i+ `1 F# [1 g
" @( y: [: P0 P& }4 S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0 ?; c% Q. Y; H# b
(《水调歌头》)9 g$ q2 C, E4 t0 c, ]3 F8 E
" I7 t: I: e2 e! }4 k# E' g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S$ y3 Q! ]- ]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6 G* Z: w5 n* b& [) w& Z5 L5 G4 n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5 Y5 M1 q! P, e7 q: B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7 E6 P2 p8 I' D(《丑奴儿》
# a- M7 N( E4 y) d  x. S% b6 [" y: g1 F  [& _0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Z  ?) J0 u7 x" J; a6 x9 |0 u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D( t; ?/ L' r: Z. t9 ~7 B+ q(《丑奴儿》)
3 q4 ], `4 {* s/ q* ~6 b
' B* A: a4 J6 z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c6 Q# S9 \9 I+ L

: K/ I: v  M# ]1 c) Q' K" u* A  M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p+ V) |: T$ h% l4 a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30 津贴 +70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80 + 5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刀断水813 + 5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4580

发表于 2020-2-19 04: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锦鲤妖 发表于 2020-2-18 21:58
5 J/ l0 ]6 F2 N: o  A6 P4 r9 ]生平大事记
* ^& i, U4 Q8 ~% u9 c早年
' A( P" }7 d  l* f1140年5月28日(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 ...
2 {; j$ d, q3 c& ~/ t- I
    《菩萨蛮》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G* F. O6 n# n2 e,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刀断水813 + 2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2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平大事记4 h* {' {; `9 d0 q! u& x+ K
早年
; U3 \3 Y1 t) w! r# b6 p+ Y1140年5月28日(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曾带他两次到燕京考察军情。辛弃疾早年受业于毫州刘瞻,刘瞻在金国担任史馆编修,门生诸多,其中,辛弃疾和党怀英是佼佼者,二人并称“辛党”,后来,党怀英在金国担任职务,但是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道路。辛弃疾十四岁、十七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不中。( a; d5 M, M* X
归宋( F* ^) ]% G$ o* |6 x) `* I1 b, U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22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耿京于是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之后委任辛弃疾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79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此时,辛弃疾年纪轻轻,名重一时,南宋君主大为惊异,委任其江阴签判,自此,辛弃疾一直居住在南宋,不再北归。南宋乾道六年被召为司农寺主簿。
1 |. i. w. S- W; H. b1 q# D/ i南归综述
+ _5 t8 `/ U4 B( G. o+ ]1 f& p正在加载辛弃疾6 ^- A' y) u# n$ w+ _
南归之后的辛弃疾在余生40余年间,没有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或者浮现闲居,或者沉沦下僚,不得尽用其才。“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并且用“词”作为发泄工具,成了一代词宗。在南宋期间,辛曾任建康通判,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淳熙五年(1178年),担任江西安抚使等职,是年二月,奏劾知兴国军黄茂材“过数收纳苗米,致人户陈诉故也”召为大理少卿。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他一生被弹劾七次。在被罢职后,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1180年,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晚年一度被韩侂胄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7 p. i- b, ?2 I
南归十年
! e9 `( d9 q# K辛弃疾归南宋的前十年,对恢复旧山河饱含信心和希望,他虽然官职卑微,但是不断**献策,其中,《十论》和《九议》是其政论文代表作,体现了其经济救世的才华。但是,辛弃疾的策略没有被朝廷采纳,10年里,他只是担任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司农主簿。1165年(乾道元年),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给宋孝宗,但是没有回应。1168年(乾道四年),主战派虞允文当宰相,辛弃疾又写了《九议》,仍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
, x6 \2 K4 y9 j4 V! h) f辛弃疾南归二十年
2 w  @+ }) G- X; J& a1 N乾道八年,辛弃疾担任滁州(今安徽省滁县)知府,开始了南归的第二个十年仕途生涯。当时的滁州因常年兵乱而凋敝,辛弃疾到任后“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q* c0 e/ G& x2 A! i; o- B
淳熙二年四月,以赖文政为首的茶商武装集团在常德府、岳州一带称乱,并先后于湖南、江西大败官军。辛弃疾为宰相叶衡所荐,前往江西任提刑以讨捕茶寇。辛弃疾“亲提死士与之角”,使茶寇“困屈请降”辛弃疾虽然于当年平定这场叛乱,但他对于镇压内乱心里充满矛盾,他既不认同南宋朝廷“偃武修文”的大政策,也不认同“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方略。他在淳熙六年写成的奏章《论盗贼札子》中提到“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指出农民在南宋官吏豪绅逼迫下成为盗贼,以至“今年剿除,明年扫荡”,希望朝廷下令各路州县“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为意”。此间可以看出他对农民寄予了深切同情。7 i+ l* z' @) y; y' F  o
淳熙七年,辛弃疾任湖南安抚使。他以湖南“风俗顽悍”、“武备空虚”为由,上疏朝廷请求在湖南建立一支地方军队,命名为“湖南飞虎军”。经朝廷准许后,他于当年夏开始筹建军队,共招募二千步军、五百马军,并在马殷营垒的遗址上建造军营。《宋史》载飞虎军建成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此后的八十余年时间里,虽然飞虎军的性质、驻地有所变化,但它始终是朝廷镇压当地叛乱、抗击金兵的重要力量。123-138辛弃疾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国富民强,再恢复旧山河,但他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在官场中“不为众人所容”。6 E; U3 Q5 D1 A, C$ w

* S2 ^8 H! G; v/ ^3 ?% v$ d淳熙八年,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是年江西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朝廷命其**赈灾事务。他到任后在要道旁张贴“闭籴者配,强籴者斩”,以控制粮食**;又拿出官府的钱,派能人从外地运粮。这些举措使得粮价稳定下来,民众得以**粮食。他也因此受到了宋孝宗的嘉奖。同年冬,他受谏官弹劾,被革职处分,退隐田园。 ( @+ \+ u3 P/ G( p
隐居
+ E1 [+ J8 o$ z0 Y, c淳熙九年之后,辛弃疾开始隐居,取意“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自号“稼轩”,除了1192年(绍熙三年)到1194年(绍熙五年),短暂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这前后18年里,他一直隐居在江西上饶城外的带湖和铅山的瓢泉。. G7 b/ ]7 C3 a  q  J7 T' |% }
1188年(淳熙十五年),辛弃疾和爱国词人陈亮在瓢泉附近的鹅湖寺相会,两人在鹅湖寺居住10天,“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共商恢复大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朱熹和陆九渊之后的第二次“鹅湖寺之会”,两人唱和,辛弃疾写了《贺新郎》词数阙,表达了:“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曾与理学大师朱熹同游武夷山。1200年(庆元六年),朱熹去世。当时由于庆元党禁,其旧友、门生无一送葬。辛弃疾亲自前往,并写祭文哀悼。文中赞叹朱熹:“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
5 t' }# u. }5 ~- L. k再度起用( Q$ z- c/ H" n/ K1 d
1203年(嘉泰三年),64岁的辛弃疾起任绍兴府知府和浙东安抚使,辛弃疾欣然上任,“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单车就道,风采凛然”,这个时期,蒙古族壮大,金国被挤压,势力范围往南扩张,河北、河南、山东人民奋起反抗。南宋朝廷宰相韩侂胄利用辛弃疾的名望,派遣他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打造了1万套军服,招募1万名士兵,训练一支精锐军队准备抗金,但是被南宋官员弹劾而去职。1205年(开禧元年)秋季,辛弃疾从镇江调回绍兴府任知府,他上章辞免,回到铅山。1206年,南宋王朝北伐失败,南宋朝廷委任其兵部侍郎,他仍上章辞免。十二月,南宋向金国求和。1207年,金国要求南宋把韩侂胄的人头送到金国才答应议和,韩侂胄大怒再次用兵,召集辛弃疾出山,但是诏命到达铅山的日子,辛弃疾已经病重,九月十日,一代词宗和爱国者辛弃疾“抱恨入地,赉志以殁”,终年68岁。
2 w& [' s$ ^. Q! z0 F4 s) C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刀断水813 + 3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3600

发表于 2020-2-19 09: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又壮志难酬,生不逢时。他的词在中国词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继承。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30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30 + 3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4580

发表于 2020-2-19 10: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还行,南宋亡国。深圳就有赵昺的陵 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于 祥兴元年(1278年)被 陆秀夫张世杰广州湾拥立即位,时年仅8岁。祥兴二年(1279年)元宋两军在 广东新会 崖山海面决战,宋军战败。二月初六 酉时,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死。据赵氏族谱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设法拯上, 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这便是赤湾宋少帝陵的由来。3 x( w) v" p" ~2 O1 ?
        深圳赤湾宋少帝陵,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墓周青草绿树,西侧有花坛,坛旁建有四柱黄琉璃瓦顶休息亭。人们来到宋少陵,远眺零仃洋的 万顷碧波,俯瞰赤湾新港全景,抚今思昔,颇能兴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感。这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一座皇帝陵寝,也是深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n4 ?7 w6 j* N+ y% N3 n& m6 ~2 ^
210937hj4ccor7p2830t77.jpg.thumb.jpg
211002im2aubmttuwttqgl.jpg.thumb.jpg
211003zt4ddbit4ygyvd3t.jpg.thumb.jpg
211004osybq389dzd55pds.jpg.thumb.jpg

点评

如果可以穿越回去,其实个人最想回到宋朝,感受东京风流  发表于 2020-2-19 10:36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50 津贴 +50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30 + 3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刀断水813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9 13: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读书】把栏杆拍遍
$ R3 R) e- p" t- k' L+ ~' u学习了,受启发。

点评

蟹蟹剑一起读书,这个时候在家,难得时间可以好好静下来,祝安好  发表于 2020-2-19 15:47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刀断水813 + 2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4580

发表于 2020-2-19 14: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淘气的中年人 发表于 2020-2-19 10:03
  f* g3 ?: F: `北宋还行,南宋亡国。深圳就有赵昺的陵 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于 祥兴元年(1278年)被 陆秀夫、 张 ...
' ?. z) V( x' J' |8 G
战友穿越到北宋还行,去南宋就惨了……  t. C0 s9 r, {  M3 K

点评

得看穿越成谁家的谁,看角色设定~  发表于 2020-2-19 15:50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7950

发表于 2020-2-19 15: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读书】把栏杆拍遍学习了,受启发。

点评

蟹蟹b友一起读书,方便的话可以一起分享在读的书,顺祝安康~  发表于 2020-2-19 15:49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刀断水813 + 2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8: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有部网络电影,2020新上映的,辛弃疾1162-可以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刀断水813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