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武侯祠前的沉思
( b. r' e& H( }5 x+ C0 d9 p/ A, F梁衡 # I. f/ h' ^' x
1 r" |) f: G- D, l6 p( L% v, C
$ a2 u& I7 r; z/ Y4 B# j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出一种神秘的向往。+ A8 Q7 p5 R) I) a$ Y) u
. U0 f4 u, u7 e P- a9 D- m" r: G% s8 D
& v( z" U5 O7 m3 I. r" c: b
& M( F0 z! ] W! S5 w% c3 k, |1 L2 K" u1 ?) N$ F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树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庇道,杂花掩映,一条约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悠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进二门又一座四合庭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顺一红墙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教人想起遥远的汉魏。由诸葛亮殿前向东有门通向一片偌大的园林,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身后享此祀地,受人祭拜,并前配天子庙,侧伴先帝陵,千多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 i& w3 ]( c7 \; g' N
* m( s3 Q% I; I j6 U& y$ K, ~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在进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对魏作战时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父相,举国上下莫不痛彻心扉,百姓请建祠庙,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时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三十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樁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清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却片瓦未损,至今每年还有二百万人来拜访。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一个借古正今的地方。
( h7 F% b. w+ h9 k# ^4 {3 B# w7 C; a# E5 {# K B' N0 {
0 n/ X/ @, \# ^3 j/ I1 g
9 \" A& x- z3 J# }- f4 U' u6 H) Z9 J
7 c9 \) ~- x( J q5 o7 C4 u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它合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年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锈迹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加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数十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浑浊的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演义》,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C5 e' c9 K' E( z3 L6 l. _7 l
+ _' h/ F+ x: o7 Y5 h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活到六十三岁不算老吧)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取阿斗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心中四海翻腾,想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8 \6 ?, Q" k% Q* K4 K0 g8 {7 Z# B' `( L
4 q; _# {' @( m6 h( ^4 v2 S5 a- T# b8 Q3 B. e$ y
" U3 j$ W$ U$ a+ M7 m4 s3 R) w; F
' Q! g3 m. r- C7 G" V# h G+ @; F( a N6 a; h; u
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捡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做客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作着悲壮的唱酬。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渐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如岷江昼夜流。”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他们中有诗人,有将军,有朝廷的大臣,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割据巴蜀的草头王。但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大奸雄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得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 @" A% `4 W- y% i- u
! H% `4 G! `2 M4 K9 z; M. r9 Y9 ^& }5 W5 Y- x
" h. r0 V, |1 z0 P
( Z2 f% L! k) a0 H7 S) [ S& D- R" V5 I8 B( Q% G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战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史载公元三四七年,“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1 c4 i5 I- f6 R H
~" b& B5 a Y8 W' w% ~& z# e" w: ]
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泉水般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 {# t3 d& P, |*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