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政策保障延续性的重大意义( W j' t" Y2 b/ n# ^7 k" E! p
- @# H' x/ D# P
2001年2月15日,国家颁布《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文件),以下简称3号文件,自主择业转业政策开始施行,至今已经20个年头。由此产生的自主择业群体年龄很尴尬、身份很尴尬、实际情况很尴尬,外表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却是有苦难言。
' s O) z+ l4 u: s/ {, l/ U/ ]1 M8 ^ c; X$ w; o
上:自主择业群体的现状: ]0 D* ^2 Y4 s" |. i+ J6 V
, W [1 y/ n+ Q
从年龄上看:2 I0 i6 ~) y, |6 q& A
" ]$ J) Q$ X8 W( A6 @+ E# T4 L" | 2001-2015期间,自主择业军龄下限是满20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军龄普遍在25年左右,年龄普遍在45岁左右。2016-2020军改期间,自主择业军龄下限降至满18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军龄普遍在22年左右,年龄普遍在42岁左右。20年下来,自主择业群体年龄基本在42岁-65岁左右、并向老龄偏斜的区间。 F: h4 H3 Q7 ]# N% B6 P
. G9 s1 p% ]0 n: |% o+ [
部队退休军龄下限为满30年、年龄下限为达50岁,自主择业平均军龄25年、平均年龄45岁,与退休只有5年之差。也就是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再多工作5年左右,也就达到部队退休标准。而且,很多已经达到退休标准的部队领导,出于个人原因,也选择了自主择业。
$ G, L2 d% v) M% I0 _! i+ m" L: _% V
从就业上看:7 h Z0 w* R7 I* }5 G' @8 Q3 j* ]/ F, x
4 `5 I8 E; o7 Z1 K' z
自主择业群体就业并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成功可谓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创业失败、投资被坑倒是屡见不鲜。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稳定也只属于少数具备军地通用技术人才,大多数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并无就业,即使临时就业也是朝不保夕、一曝十寒、薪水微薄。
2 Z- `2 \2 |$ A3 U% i8 T6 e7 P- j
1 W9 ]2 `6 L& s/ D 就业不理想原因有三:一、一入军门深似海,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社会关系几乎为零,靠关系介绍工作几乎不可能;二、社会招聘年龄限制,要求多在35岁以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普遍超龄,没有竞争优势;三、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的招聘会效果一般,适合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职位不多,会后基本杳无音信、简历如同石沉大海。
9 |, F: f* h1 }# t, d
' A2 b- K6 {1 D 由于宣传重点放在创业成功、就业优秀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导致有关部门错误判断自主择业群体的真实就业情况。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就很可能做出错误决策。就业与社保挂钩,只要调查各区自主择业办公室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医保转出情况,就能得到就业真实情况,不宜盲人摸象、闭门造车。6 n, R; X' M$ b6 x9 ]" V
6 }1 f# P7 w( ~; g a+ a中:自主择业群体的定位- Q \8 \" e8 t- K0 ~3 y7 Q
# d' _$ {" {" l6 F
从身份上讲:- h$ ?6 t( T& n
* g& B- B- ^4 ?/ y4 Z 3号文件第五章第四十条规定: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根据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退休生活费调整的情况相应调整增加。第四十二条规定: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享受安置地相应职务等级退休干部的有关政治待遇。很明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是提前退休军队干部。/ a& C, r2 V ~" L9 U G8 G
% a5 M1 U$ V, A0 ~ 部队退休军龄下限为满30年,年龄下限为达50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大的再工作三五年、小的再工作十年八年也就达到部队退休年龄,还有一些已达退休标准而选择自主择业的部队领导。这是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是提前退休军队干部的事实依据。, Y# E$ h: ? I! J: I
1 O, P2 G$ H/ p2 Y 自主择业与退休的军龄年龄差别,已从退役金和退休金相差悬殊中体现。退休普遍比自主择业级别高出一两级。退休军队干部退休金,比例是同级现役基本工资的90-100%;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比例仅是同级现役基本工资的80-90%,个别艰苦地区才能达到90-100%。* `1 Z4 y& o+ F0 P- u5 O+ z
3 E$ S4 m* @+ v J
从贡献上讲:) j$ g2 K' S3 t9 w! X
0 [& \# l( p ?5 u, a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兼有两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是将青春和血汗贡献给军旅;第二大贡献是把应得岗位和发展机遇贡献给社会。
' c W0 _2 P: Y; g5 J, |9 V
5 n( k" V) m: W" v0 v; v; `3 y# W 每个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都有共同经历:十八九岁当兵入连队,克勤克俭、任劳任怨、令行禁止、冲锋陷阵、兢兢业业。四十多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了部队的新陈代谢、建设发展,脱下心爱的戎装、离开热爱的岗位,走进毫不了解的陌生社会。
- A" A: z3 _8 X) x3 R* J5 _3 H4 n5 T# ~0 U6 }0 u+ {
本也可以选择安置转业得到体制内有保障的职位,因为信任3号文件的政策保障,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的安置压力,加之个人理想的综合影响,最终选择有利于地方政府行政资源节约、也符合自己生存状态的自主择业。
+ ]1 o0 y6 F3 x+ ?
- j+ C) h# D: G" W9 [: b, b( ] 如果没有3号文件对于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政策保障,20年20多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全部选择安置转业,结果会是怎样?; }! \+ o2 b" E8 o0 b
. G/ \# c E3 m% E7 F* z1 c" j% H
下:自主择业政策保障延续性体现国家信誉
8 v, s5 f7 L( x" q+ \3 ]8 ^/ g1 H1 Q
20年20多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是3号文件施行的历史产物,是伴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一同行进的客观存在。可以说他(她)们是被牺牲的一个群体,是炸碉堡、堵枪眼的一个群体。他(她)们要的不多,就是3号文件对他(她)们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政策保障。% }, B& Y, f. e8 q' a
2 T' U3 G V _8 y X' o% j5 N
他(她)们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拥护中央、祖国和人民利益;大灾大难面前挺身而出,象曾在部队一样冲锋在前。我不理解,这么一个做出贡献与牺牲的群体、这么一个普遍物质条件一般的群体,为什么被曲解为不干活白拿钱?为什么被误判为拿两份钱很富有?为什么被划定在非退休非干部的范围里?为什么被安放在被忽视被边缘的角落里?+ E# A7 a8 r; F7 F( [1 A/ w
1 {: J* Y( w: A' [
他(她)们出于信任3号文件政策保障选择自主择业,本质是出于对国家的信任,可以说,3号文件自主择业政策保障延续性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威和信誉。不管以后自主择业政策何去何从,之前基于3号文件政策保障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正当权益,不应受到影响。最好办法是纳入《退役军人保障法》,做到有法可依。否则依靠人治而非法治,不仅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现疏忽、纰漏、扯皮等影响自主择业群体人心的问题,最终影响的是国家的权威和信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