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现一篇好文,太真实,**给大家!; u; \: s+ B; C$ ]* @, [9 F M) S9 s1 K
( \. w4 F8 {: \. b3 `* C1 \! c
近几年起,各部队相继组织向军旗告别等仪式,军转干部不再是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点声响。
2 Y* @. b$ h4 _: ~3 D/ b* k" N: i6 u
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必要的形式是应当的。相信在那一刻,军转干部们会是热泪盈眶,终身难忘。
. `+ i. v- F4 J( I. L# W7 d5 a+ m" y6 }/ O/ ]
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后,部队是不是就礼节已到情谊至此,军事营区闲人免入了呢?军转干部是不是就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呢?- x3 d+ Y0 t5 u
7 v) H! m" E# i+ H$ C' T
热热闹闹被送出营门的军转干部,将马上面对前移培训、档案审核、笔试准备、择岗填岗、关系结转和报到落户等一系列问题。
. G7 l4 D2 `/ a- w# M% x" z
9 w* o1 \3 K2 M' R i从决定转业到待安置,上到团职,下到连职,其实就政策、知识、交际、经验、心理等方面来讲,期间面对社会这所大学校,军转干部都像是学龄前儿童:兴奋、懵懂、彷徨、焦虑....... A ]7 l/ f- w) B5 j& E
# s' e) U. W# T+ d5 Z
这些问题,他们可以通过找前些年已经转业的战友、地方单位的老乡或者身边的亲友,也可以直接咨询地方的军转安置部门等来了解、来处理。
2 i5 j! O2 ?- ^ |* m+ b
8 @- R' z1 ?6 N$ U4 S' P但有些问题,却必须要求助于原部队。# L# W' M7 r+ t( O
; l" ?7 J ^! M' \% O9 B1 f
~# r$ f( Z4 v9 G7 q4 s. j) `( n5 q9 p
比如说
/ u1 U8 q& D0 g" [: b
" L1 G3 p. \* ^! b, J, [政策解读
" X" a; F0 t( G$ E7 v1 `+ @. k2 T! @0 D' O" i
每年军转工作铺开后,经常接到一些军转干部打来的咨询电话,除了安置工作进展外,大多数问题还是集中在要不要走、安置还是自主、能不能进某个地方安置、家属能不能随调、具体安置办法等等——这些,其实应当是干部在决定转业前就要掌握的常识。现在再问,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悔之晚矣。
$ [- }6 ?) W) D# X' A$ L6 L& j" _有时我问他们,为什么现在还会提这样的问题?6 T* l0 m& @! F( z) j5 u
他们说离开的时候,除了知道自己可以离开了、为啥可以转业之外,其余的一知半解。; ]4 r9 Z* ? N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总的感觉,很多军转干部在离开部队的时候,他们对安置地的接收政策、安置形势、双考办法、随调随迁及落户规定等等,知之甚少,典型的小白一枚。
# y. p# ^/ j" |8 b6 z据一些军转干部反映,每年底转业摸底开始后,单位宣讲的内容都是今年转业的指标、标准,告诉大家谁能走,谁不能走就结束了。至于能去哪儿,当地的转业形势、安置办法等等,基本没有涉及。0 l& M9 B2 h, b6 `0 l. N
转业,是一件大多数干部迟早都将面临的决定,是一件关乎长远的事情,既需要知道自己能不能转业,也需要知道转业之后的路怎么走、好不好走。" `% A% p- X- x! r" H l
军转安置工作虽然主要由地方完成,若许多与安置有关的要素转业前一知半解,容易让转业干部误读、错读、偏读相关政策,在转业路上走弯路。' k' I9 R& C% U% x
比方说,部队对于转业干部确定的标准、数量,对地方制定考核计分标准、调整安置办法等政策时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而各地的转业政策、形势、标准等等,又对部队干部定下转业决心、找准转业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 j# a: v, n3 v, \
所以,部队在进行转业摸底前,就应当主动对接主要安置地的军转部门,早一点开展送政策进军营活动。这样可以让拟转业的干部考虑得更加全面、透彻,不留遗憾;部队内部关于转业干部的思想调查、结构分析等信息,也应该及早和地方军转安置部门共享,确保当年安置政策制定的更加合理科学有针对性。这样一种及时对接,更能避免移交审档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接收安置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 s, J7 G4 L2 d0 a但为什么这一项本应当前移的工作,普遍没有做到呢?许多军转干部说,单位里才没这么好和你讲这些东西呢,有的干部干事自己都没整明白。, x$ Y/ s* O: I0 T- Q: C5 O4 s) t" m
当然,也有干部部门的同志诉委屈,不是不愿意讲,而是单位领导很忌讳对现役干部讲太多这些东西,因为怕“扰乱军心”。
! ?) ~/ o9 n" Z- H8 J- {请部队有关领导和干部部门的同志设身处地自问:假如我转业时也遇到这个问题,我希望部队怎么办?3 ^+ y* w8 U' U5 E$ ^# G
& a$ d! g" l( h$ |2 s3 P
' ?3 f U) H) P$ _( y比如说( T# N- \& z' n! T
- P$ B h/ E, V9 i# |8 \2 [
档案审核9 y; `" e% I' v
' `( q; {/ K: a1 ` m) A: D% m
待安置期间,军转干部最忙碌的是备考,而军转安置部门最忙碌的是审档。! h' N) S, o; X* x% s0 @2 S9 M
说实话,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军转干部的档案其实非常不规范(如年龄、兵龄、入学、入党、奖惩等),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一目了然。尽管这些年部队也在进行档案大审查,但有些历史的东西是无法更改的,所以只能通过出具备考表来解释说明。
. Q6 l/ W; B3 T& A1 _7 f% b比方说近几年中央反复强调的干部学历问题,军地有关高层部门都联合发过文件,明确指出越级取得的学历无效,我也专门写过文章解读的(涛哥 talk ▏自考函授本科,报名时没有大专学历可以吗?)。* ]; _7 ]5 T1 y6 S; H! R" K7 k8 P$ f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考虑到造成这一问题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军转干部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只要在教育部的学信网上能验证,在转业档案打分时就认可------其实就是不管取得学历的过程是否合规,你只要学信网上能够验证就行。4 z, H4 \1 @/ Z9 q: G# Y( |3 E5 @# c" n
按讲,部队干部部门应当及早对此类问题进行**,及早通知有关干部进行网上认证,但这几年这类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当然,涉问题干部本人应当负主要责任,自己的事情不上心到头来怪谁也没用)。, B: L# l. |* U; d
在确定转业后、移交地方前,部队转业办已经做了大量琐碎细致的工作,但由于各地接收安置政策不同,移交地方后,有时仍然需要原部队再提供一些补充材料。" F% c6 N% K+ y5 }) d; Q. S
以宁波为例,高级职称且技术七级以上干部可以不用参加考试,比照享受二等功人员待遇,依据档案分高低直接选择安置单位,并且首次任职为副调研员。这一做法,放眼全国都是少有的。
8 p2 v/ K. }# [5 {所以,审档时只要确定某技术七级以上干部有高级职称,该干部就可以享受以上优待。
( y6 E' K! c: ^! f2 _关于职称,我曾专门写过《军转干部转业后专业技术职称的衔接问题》。
1 o2 U- ]! i2 {9 u8 {7 F职称实行考聘分离,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期。 就是说,评聘上了高工,通常是5年有效。5年期满,自然终止。如果不再参加续聘,就不再是高工了。这是一条常识得不能再常识的常识了。2 i3 ]- w: G9 t' D3 d. Q
有一年审档中,我们发现有两名转业审批报告表上写明是技术七级高工军转干部的材料有问题。他们的高工职称,A早在两年前到期,B去年底到期,档案中都没有续聘材料,自然不能认定为高工。
" s# L3 p$ F# [6 q& [) F
7 H; o' O$ m- b2 [! d情况反馈到所在部队后,A所在部队的答复是:我们会抓紧补充续聘材料的。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整的续聘材料送到了军转办。所以,A可以享受宁波这一优待政策了。
4 X! j% ?# N$ H* ~# Z( b但是,B所在部队的答复却是:只要部队不发文件免掉高工职称,即使到期,干部仍然是高工。我问有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答复说没有,说就是这么执行的。3 |, w& @6 M R3 Z# |# j% b6 B
经向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负责职称工作的同志了解,职称的评聘分离且有有效期的政策是军地统一的。于是,我们告诉部队,说这样是不对的。
3 R8 D% U/ p- y7 n: m& C结果,B所在部队干部部门的一名领导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下的转业命令里,B就是高工,有盖章的,这难道会有错吗?# O+ Q# G, h8 W* H; g0 j
如果说移交给地方的档案材料,因为已经是白纸黑字了,因为已经盖章了,就肯定是百分百正确无误。请问,那地方军转部门还有集中十几号人加班加点审档一个多月的必要吗?请问,每年审出来的那些档案问题又怎么解释呢?
6 b! N; ^: E: l* Q# f2 ]这一逻辑真是滑稽可笑。
" G2 ~8 F( _5 X' P! V按推测,有可能是这名干部转业前疏忽了自己的高工已经到期(本人也确有责任),加上所在干部部门在其高工到期后没有及时提醒其要不要参加续聘。( n2 J3 M3 E: n9 f: X d
现在问题发生了,不是想着如何去补救,而是急着撇清责任、脱离干系。担心B若不能认定为高工,影响安置而责怪迁怒于自己,便闭眼硬嘴地坚持说“只要不下免职命令,就永远是高工”。
5 k* D# S& J3 Y* I我后来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希望部队出具一份说明,说是这名军转干部去年底高工到期后,因已被列入转业,来不及参加续聘,能不能请地方军转部门从关心照顾的角度,在安置及任职上仍然将其视为高工来处理。% \3 z6 i3 V, |! e+ c" n
因为这一安置办法只是宁波的地方性办法,而且安置到机关后,职称便没有用了。所以在B这个问题上,从情感上给予照顾处理,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 E H. d9 H* F+ V q) b# _5 B( Y
可惜的是,部队不肯出具这份说明——也许他们认为,出了这份东西,就间接地承认了自己在政策理解方面的错误,就间接地承认了自己在干部管理工作上的疏漏。! o" A& y8 E# `
同样的问题,不同部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处理。对当事军转干部来讲,也有不同的心理感受。0 H; z3 B7 v2 E6 \3 K( c& k' d
差距在哪?差距就在于,经办者没有设身处地自问:假如我转业时也遇到这个问题,我希望部队怎么办?7 R; T2 `$ S& D* x3 ]) [2 r
& l* u" i' p. m$ N% R, j, x# T
0 ]# d$ c. U, A比如说
# ]) Y3 `* L# b# L3 \- T1 l* j, M
简历保密审核6 V) Q4 |% [1 P+ S9 K; g
" B1 ^/ `! z; K, P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加强退役军人保密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厅字[2017] 34号)要求,所有退役军人自荐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工作经历、取得成果等),需要审查并加盖公章。
, H: V- z" ~. A' L) Q0 v1 e但待安置期间,仍有战友过来投递简历,上面没有盖章,或者用了着军装的照片等。他们说,自己有去部队要求保密审查,可是所在部队不愿意盖章,说是“没有涉密,不用盖章了”“保密审核程序很复杂,需要一级一级打报告”“你已经转业了,部队没有这个义务”之类等。
4 [. t* d0 v1 t; y% ?- S中办、国办和军办专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作为部队保密工作职能部门,不仅不主动对部队进行政策宣讲,反倒对军转干部主动上门的涉密审核不执行或者故意制造困难。这不是严重渎职是什么?
- C; n7 e' n, M) k之所以不肯盖章,表面上看是不愿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实质是不愿意承担因审核把关而带来的风险责任。这不是不敢担当是什么?5 @- j: v. j. |6 ]4 j7 ^, z) ~
军转干部在转业安置过程 ,精心**个人简历,向地方用人单位展现能力特长,是人之常情。作为部队一级组织,不主动集中指导大家撰写合乎规定的自荐材料也罢,反倒在这个问题上推三阻四,人走茶收。这不是缺乏感情是什么?
$ V6 E3 O, K( u* ?9 i% m找寻各种借口不给军转干部档案进行保密审核的人,怎么不设身处地自问:假如我转业时也遇到这个问题,我希望部队怎么办?( j! f3 N" m$ s- b" n7 y; Z
$ R6 b( ?* M. P
比如说2 h: m5 [* y Z2 {' ?1 d( E3 z1 Z
9 |& o" ]8 F8 \& \3 `滞留问题
3 |# T" |- {9 u2 B# @. q. v
- P8 [, U$ z. d每年安置季,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T" e2 X$ m! ]# o0 N1 f
有军转干部想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离符合条件只差个一年半载。但却被“强行”安排转业,军转干部“求”也没用。! {4 ]3 m1 R( @
逼得个别军转干部采取安置后不报到,退档滞留一年,从而达到符合自主条件的方式。
' g- r5 K3 h6 x: p; }+ j9 B& q6 b“胆小点”的军转干部有这种想法前,会询问所在部队的干部部门。得到的结论是:你滞留这一年不算军龄,滞留也没用。连哄带吓地,军转干部就稀里糊涂地从了。% |! n A$ o' U/ _0 G" E
“滞留这一年,不算军龄”。涛哥我才疏学浅,真不知此话据从何出。
2 ]' P# |& [* `$ d! f+ G军龄,顾名思义,就是从军的年数。如果这一年不算军龄,那是不是就是说这一年该滞留同志已经不算是军人了?如果这样的话,地方军转部门是不是可以拒绝接收这名干部了---你军人都不是了,我怎么接收你?0 h6 f. }( `0 q+ I4 }3 u8 i3 t! \) L
当然,由于这一问题后来越来越突出,直到2019年,才有文件正式明确:滞留部队的转业复员干部,2019年4月1日后待安置及滞留部队时间,不作为自主择业年限条件、退役金军龄增发年限、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年限。但同时,也明确指出:之前待安置及滞留部队时间可计为相关年限(涛哥 talk ▏2019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最新政策解读)。2 D2 p( L3 u. a9 j; h6 r- L
军改是国之大事,所有军队干部的确应当,而且必须服从这个大局。 {/ E8 | X' G9 }+ H5 K
身处军改洪流之中的军队干部,个人的进退去留虽渺小,但对其身后的妻儿老小来讲,却兹事体大。
, i1 P7 |0 L: L0 O( D改革会使个人利益受损,改革也必定会带来阵痛,这些无法避免。但不谈个体,又何谓整体;无视小家,又遑论大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雷厉风行推进各项改革举措之前,更应当细细思量,尽可能多地兼顾下三十万分之一。
9 E! U5 J( Z- b9 c2 Y( y说难听点,遇到“一根筋”的干部:我就滞留不报到怎么了?你给我两三个处分,我也不怕。反正我是自主择业,没关系。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某干部为达到自主择业的目的,已经连续滞留部队两三年了。为此,甚至背了两个处分。& M7 b* y) _; i* Q( ?; M7 m' @
一方面,必须要百分之百地完成转业任务,杜绝滞留现象;另一方面,却无法做到不让军转干部滞留(只有部队**硬性规定:凡无故滞留者一律不能再选择自主择业,但这不大可能)。& w/ ]# H' V5 f1 X7 g( L/ V0 q
既如此,那何不多考虑一下干部的个人实际,听听干部的内心想法,尽量满足干部的个人选择,让军令如坚山的军改,稍稍兼备些人文关怀。走者暖心、留者放心,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0 H4 Y: T- g) [- a" I) S6 l
3 c, }) T B% b' X" R滞留倒是次要的,对地方军转安置部门来讲,每年军转安置工作最担心害怕的事,其实是遇上“个案”。9 A2 Y3 q2 y# Z$ x5 u( }9 O
最常见的例子是,个别军转干部患有在审档时,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疾病。
+ t; R5 \7 {$ q. Q: k军转干部也有比较强烈的留队治疗、或者**病退的愿望,甚至在部队时就已经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了,但部队内部体检的结论通常都是:具备正常工作能力,符合转业移交条件。) z7 A9 {7 L5 G: n$ ] ?
曾经接收安置过一名女干部,转业前些年查出患有肿瘤,需要动手术,但该干部有较严重的**病,无法安全地实施手术,便一直病休没有上班。后来所在单位转隶,单位强行安排转业。女干部强烈抵触,当年安置后不报到,退回了部队。部队给了一个处分,第二年又强行安排转业。女干部只得选择一个认为工作轻松的事业单位,但报到上班半年后,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不得不提出辞职。8 ?" B" {0 q: B6 L; a$ `/ I ?* o
辞职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什么都没了。这名干部在给我的来电中,泣不成声。8 i+ B' k6 _; Y* p, a& K' |: T
至于个别有心理或者精神方面问题的军转干部报到上班后,接收单位能立刻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
9 c3 P- u' b; | A; ~6 }此时,军地双方的退档变成了一场拉锯和扯皮。% S: d2 ]5 [0 D: J& E
此类现象,每年都有,无须隐讳。
9 R8 Y7 E0 n1 l" D/ _这种“甩包袱”的做法,影响了军地双方军转安置部门的感情,更挫伤了用人单位接收军转干部的积极性——中招的单位估计未来十几年都会对接收军转干部有抵触情绪。
0 L" R. X, h* Q5 f4 {6 _1 \" n2 ?作出这种处理意见的人,怎么不设身处地自问:假如我转业时也遇到这个问题,我希望部队怎么办?
; q) u" f O: K& x* \) o# \" I& f2 E1 |" o: x l+ A$ H4 {
比如说
1 M. ^7 `( Z$ W' g$ f& o
2 ?( @! e5 k, l" _. h' |房子问题
7 @7 R4 P, F2 W! T8 [9 `4 V9 ?! s' M
N1 ^0 }+ u2 K# |许多军转干部,现役时够不上条件参建部队的经济适用房,多住在部队的公寓房里。转业时,老部队头天刚敲锣打鼓地把自己光荣地送出营门,后天就派人通知自己限期搬出公寓房。有的部队“强清”不成,就想出了断电断水,或者提高房租,强迫军转干部搬离公寓房的做法,引发广大军转干部、家属的不满和阻挠。事情严重的,甚至发生了军转干部集体在部队营区打横幅喊口号的现象。 周亚斌 ▏如何彻底走出军队住房保障的困境?, \; I. }( G1 \5 o- v
说实话,99年之后入伍的干部如果现在转业,是不会再“赖着”这个四五十平米鸡肋般的公寓房。因为根据房改政策,他们不仅可以取出金额较大的军队住房公积金,到地方后还可以享受两倍于98年之前入伍军转干部的住房公积金补贴。
8 K3 _7 a8 `8 H3 j# l n+ u占着公寓房不腾出来,彪子才干这蠢事呢。5 K2 v/ }# J2 i2 ]; m* a
所以,这个公寓房问题,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性问题。只存在于98年之前入伍,在部队没有享受过集资建房,并且在地方取消福利分房后转业的这部分干部。7 ? f( H3 {! l( l4 U" j& J
这只是一个存量,解决起来并非难事------难道部队就不能一次性地解决掉吗?
( R- [0 L! u) V2 T( x' D( ?9 B# D5 q眼看着当年自己的手下,留在部队干到团职师职的,现在都可以享受经适房或者统建房了。而自己转业后,不仅那几万块寒酸的住房公积金要一直抵押在部队贬值,还得提心吊胆地在这又破又小的公寓房里做“钉子户”。: I7 \ h9 f5 Q+ [9 _+ U
有战友住在位于市区的公寓房,因年久失修,兼之地方政府要统一规划,提出拆迁改造。有些部队不错,就顺手把这些公寓房房改给了转业干部,一次性结算清楚(宁波鄞州区与东部战区海军签订棚户区改造军地房地产兑换协议)。有些部队则不这么做,非要把拆迁房收回去再重新租给这些转业多年的干部。转业干部当然不干了,便拒绝搬离拆迁。
9 H$ k" u8 n' d- a/ @( m还有战友,转业前刚好分配到了经济适用房,当时说好的是自分房拿到钥匙之日起,预留一年半左右的装修时间,然后再退出目前居住的部队公寓房。可是,刚刚转业,部队便变卦了,将退房时间将近提前了一年,根本来不及装修新房。. x l' a2 i3 b7 @
作出这个没有契约精神决定的人,怎么不设身处地自问:假如我转业时也遇到这个问题,我希望部队怎么办?" W' P: I3 o: X# l
$ ^$ {) d0 [1 o6 ^
把军转干部平稳送到地方,比热闹送出营门更重要。5 g4 b' f' y3 |2 h3 t& b
所以,我们不要疑惑为什么总有军转干部一转身就“骂”部队呢?那是因为,他们在热闹的转身仪式后,遭受到了人走茶凉的敷衍、拒绝和为难。! {' a5 D- m" a9 O" v; D
那是因为,面对曾经的战友,如今的军转,有些现役干部没有学会设身处地自问:假如我转业时也遇到这个问题,我希望部队怎么办?/ t- Q: J9 p" @5 B# |9 m+ E
对广大军转干部,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忘初心,退役之后你还是个兵。
+ v$ Q" p" b6 r( [& V对某些现役干部,同样也有一句话:多做善事,因为早晚你也会退役。+ k( X G2 i+ B9 o) T; \5 S2 N
少让屁股指挥脑袋,多让良心驱动知行。( a7 x' P* o( i; r3 I. e5 @,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