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21-3-4 07:43 编辑 4 K b$ }* Q3 x: A( o' [
1 Z5 N2 q3 X- @6 L4 _ F# E
) Y3 v0 T3 g4 z
. W# h$ p/ W! h8 j' P" y. R( F* }" d' U* f5 Y/ c2 d0 u. T
“杏花村”与城南诗社 ( v6 e0 H( E: t( I- d* t8 j
侯福志 4 f- b; [7 B+ k! m
) S7 ~2 \% V. |3 F$ O" s ; \; t; u( c! U% [+ x* E
“杏花村”是一家酒楼的名字,其全称为“杏花村南饭庄”,又名杏花村酒楼,位于天津旧法租界,创立于1928年前后,其大股东为前财政次长朱有济,经营者则为儒商张云华。
# m& t# g6 y% {' H' Z8 U/ ^- k% x
% `2 [$ T) k5 m0 B! Q& j+ W 据1930年2月11日出版的《北洋画报》载,杏花村“治南式菜点颇精,南人趋之”。然其定价之高,在津门则“举世殆无其匹。人尝谓‘小食堂’价昂,抑不知杏花村物少而较贵。如‘炒三冬加肉片’一小碟,索值及一元,狂欲噬人,弥足恐怖。其他精馔更可想见矣”。后来,这家小食馆进行了改建,并扩大了规模,形成了一家颇具影响的大酒楼。! C/ v$ s6 w9 Y
, M: C n- r2 c' |. v
1940年9月14日《新天津画报》曾刊载一篇《谈杏花村》(作者吴子通)的短文,读此文,可知这家酒楼的大略情形。3 q( G9 v9 l0 B+ m1 W
& z( c }+ Y. I O# R, r0 h 吴子通是天津城南诗社七位创建者之一,与严范孙、赵元礼等耆老友善。他于20世纪40年代初结识了杏花村主人张云华,并应其约请,与时任城南诗社社长王伯龙一起,将杏花村作为城南诗社长期活动的社址。' p' ?- g9 K9 ]8 U9 }% x
, g! g- l8 V4 Y& s5 h% D/ Y1 s) P
关于杏花村,吴子通描述道:“画楼一角,位置于软红十丈间,市非远而适中,室甚雅而不大,盘飧则中西兼味,樽酒则新旧并醅,行人不必借问牧童,自然闻香下马。”张云华“性忱风雅,楼中遍悬诗家、书家、画家作品,满壁琳琅”。$ Y5 J2 N. Y$ O2 k* j8 }
$ j0 [7 U) A. A2 r' u3 O9 E 1940年10月7日,署名谦之的作者在《新天津画报》上发表了《记杏花村》一文,记述了作者在杏花村的所见所闻,其有关杏花村内外环境及内部设施的记述更为详细。作者写道:杏花村的门口有霓虹灯闪耀,远远地笑靥迎人,仿佛已带着几分酒意。那富丽堂皇的金匾大字“杏花村南饭庄”,则为报人、作家王伯龙所题写,“气魄浑厚,益为该村生色”。酒楼内部的设置井井有条。作者由堂倌带路,参观了二楼的布置。只见四壁悬满了名人字画,其中就有当代名家金息侯、章一山等人的墨宝,古色古香,颇为雅致。作者谦之先生随便点了几个菜,细加品尝,感觉的确不错。作者还描述了酒楼附近的环境,“推窗远眺,不觉扫兴。对面却是一家豆腐店,屹然对峙,两两相形,殊觉不称。然而一美一拙,一雅一俗,观之不禁令人绝倒”。
+ @: e3 a I* e1 L. s5 B h- B# w7 c
杏花村的菜品很有特色,最有名的是由王伯龙推 荐的“玉斧龙须”这道招牌菜,其做法是:取胜芳鲜蟹(尖脐者)巨大双鳌(去骨)四对,置过滤后的洁白鸡汤中,入水之二三分钟(勿令破碎),然后放入去尾且切成寸段的龙须菜,再入水四五分钟,略加绍酒和味之素半匙即成。将其贮入白色汤盘,其风味颇鲜美,可与莲叶羹之菊花锅这道名菜相媲美。杏花村的酒也同样很有特色。主人专门从山东兰陵购进了地道的兰陵酒,另备有竹叶青及绍兴黄酒。
5 X5 E2 Q T' h, K2 q" A# Y& J0 B
% t/ w4 i5 h. I, _ h, C7 A/ Y 1939年夏季,天津城被大水淹没,城南诗社因此中断了活动。1940年元宵节,经社长王伯龙倡议,城南诗社同人在杏花村酒家恢复了活动并举行宴集团拜。到会者计有章一山、丁佩瑜、马诗癯、马仲莹、陈葆生、王伯龙、吴子通、张聊公、陈子勋、石松亭10人。据1940年3月6日《新天津画报》发表的《杏花村重结城南诗社》一文载,团拜时,大家“即席商定恢复城南诗社和每周聚餐雅集,以杏花村酒楼作社集之地,依昔时蜀通饭庄原例行之,择于三月三日(星期日)上午十二时作庚辰年第一次公宴,分韵赋诗”。
; S6 j x( f5 ^* S
2 d) i2 \1 G4 ]$ k4 q9 O. N 张云华本为儒商,曾创办过一家舞厅。他与城南诗社许多文人有来往。1940年10月2日,张聊公曾赋诗一首,以答谢张云华馈桃之谊。他在前序中写道:“杏花村主人张云华兄,以肥城桃五只见贻,方拟觅句赋谢,忽见金息老(指金息侯)答谢主人馈桃七绝一首,吐属俊妙乃尔,自是身有仙骨,谨步其原韵,以谢主人,并呈息老。”诗云:杏村本不异桃源,多少渔翁坐满园。喜得桃源桃五只,从今我亦得仙根。/ v7 {7 T6 ?8 K6 H- k X9 E
0 \' D4 k$ [3 I$ S* @: _: W$ s5 E0 ~1 _* g 城南诗社恢复活动,张云华非常高兴,他特意安排了“炸春卷”“什锦馄饨”“煮元宵”“烫麦饺”等美食来招待贵客。为支持诗社下一步的活动,他还拟定了优待办法,“旨酒佳肴,收费极廉,盛意可佩”。3 ^# z) g% I! p# n- A; f
( F" O1 D/ B4 z# |5 _
有趣的是,杏花村恢复活动当天,王伯龙曾戏出幽默联语征对。其上联为“元宵吃元宵,元宵宵夜”张云华当即决定悬奖元宵一百枚,为最佳应征者之赠品。消息传出后,一时应征者十分踊跃,佳品迭出,堪称城南诗社的一段佳话。
: a+ G, F9 W* z/ m! O9 g7 Y9 ], S9 ~% N& J K, e
) f1 Q0 D) X2 N8 S ? G ]$ H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经验 +100 |
津贴 +100 |
收起
理由
|
持经达变
| + 60 |
+ 6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刀断水813
| + 40 |
+ 40 |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