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选择 “选择永远大于努力,尤其在人到中年后(后面这句话是小陈加的)”,开篇先把这句话送给新转友们。 这应该是这个帖子最重要的一句话了,也是本帖文的主题了,什么是转业?其实转业在小陈理解就是一种选择,何为选择,选择为什么又比努力重要呢? 这一切都应该从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说起,什么是成本,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成本就是商品形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成本的概念深不可测,因为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简而言之,经济学上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小陈理解就是选择这件事情决定了成本。 举个栗子:一位大学生在周末的晚上可以去网吧打游戏或者去图书馆看书,那么他如果选择了去网吧打游戏,那么看得见的成本是网吧收费,看不见的机会成本则是一晚上学习的时间,甚至可能在图书馆偶遇自己的人生伴侣,哈哈哈哈哈。 小陈的理解,成本必然和选择有关,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顾名思义沉没就是失去的,就是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其与选择无关,不属于成本,因为已经是过去时了。但是真的很难去理解这个事情。例如看电影,已经在电影院坐上了15分钟、20分钟,发现这个电影不好看,但是电影票已经买了,最适合的显然是离开,但是票钱已经沉没了,不再是成本了,但是又有多少人会当机立断选择离开呢? 回到小陈的故事本身,在转业审批后,小陈实现了退役,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看上去好像选择归于平淡,但实际上在巨大的沉没成本面前,小陈是鼓足了勇气的。但更需要鼓足勇气的选择是第二次选择,转业后放弃军转编制,辞职下海,投身产业。 第一次选择和第二次选择之间,大概其实有半年,但也算是人生中最为焦虑且迷茫的半年,为什么会这样呢,两年后的复盘得到了答案,因为当时的小陈缺了一个人生目标,就像大海航行的船,没有了灯塔,失去了方向。为了说清楚这段心路历程,小陈以几次饭局为点,以19年底到22年初为时间线写一下。也真心很感谢军转前辈版主水哥,小陈在遥远的大湾区,真心道一声,谢谢您。 饭局1,刚确定转业,第一反应是上军转网,哈哈,所以军转网才真的是转友们的精神寄托,然后琢磨着自己该去哪里接着上班呢?首先,想到了是不是可以继续去地方高校上班,因为本身是在部队院校工作的,然后水哥帮忙拉进了转友QQ群,于是就在群里问开了,然后就这样小陈认识了市属高校的张老师,然后水哥介绍以后,约了个时间就去了。印象很深刻的记得在地铁口见到了热心的张老师,然后张老师带着见了院领导,参观了一下校园,然后中午张老师约着学校的几位转友,以及刚报到的一位转友一起在学校门口的饭馆坐下来聊了,这次让小陈了解到了地方高校的情况,在此,感谢美丽热心睿智的张老师,是你让小陈又一次感受了老转对新转的关爱。通过高校行,焦虑的内心有了一些安定,觉得地方高校的生活应该也还不错,至少不会觉得枯燥,甚至感觉到了会有新鲜感,哈哈。 有了高校行以后,小陈心不再那么迷茫,顺手拿起了自己的简历(去高校准备的),回顾了自己的过往工作经历,觉得也可以试试把简历挂出去看看有没有市场需求。不试不知道,试了发现很多企业邀请面试,比如华为视频面试,又如在20年1月的时候去了苏州2家企业面试,企业方面也给了一个不错的待遇,但是对于企业,是充满了疑虑的,一切都是未知。 饭局2,20年前春节前,水哥约起了饭局,和热心的老转友见面,小陈心情还有点小复杂,一方面,老转对新转友的帮带感情深深地温暖了小陈;另一方面,平日里都是微信、QQ和电话交流,突然见网友面基,心情很是忐忑。真正见了面,瞬间就自来熟了,哈哈。通过饭局,认识了好几位资深老转,有天上飞的转业的,有海里游的转业的,小陈开始对转业进体制内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渐就更心安了,毕竟离开部队,面对不确定性,知道得更多,更有安全感一些,真心感谢各位老转。 春节后,20年上半年,陆陆续续和老转们一起聚会了几次,然后学习了一下如何申论写作,聊了一下岗位选择的事情,关于选岗的事情,各位登录论坛的新转可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资料非常详实,也非常有用。此后,按照常规操作,小陈报名参加了一个转业考试的培训班,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复习,就不说培训机构的名字了,会有打广告嫌疑,反正是武汉地区一个搞得非常好的一个培训机构,然后每次都认真听课上课,复习行测与申论,然后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模拟考试。在这个过程中,小陈慢慢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转业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是为了选择合适的人进入到机关,那么这里面仿佛有一个问题,小陈可能不适合去机关,因为申论告诉小陈,机关需要能写的人,能写,需要的可能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社会时政的理解,以及对文字的天赋,才能让写的东西有张力。另一方面,行测应该是一种智商测试,因为考察的知识点大概有初中的文化水平就够了,但是要逻辑清晰,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还需要快速反应,甚至还需要挑重点,情商需要在线。所以小陈通过复习、模拟考试,大概也明白了机关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这里最大的底层逻辑冲突是,小陈学了十多年的工科(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积累的所有知识可能和未来的工作是绝缘的,这真的可能是无法接受的一个点。于是小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努力复习,模拟测试排名还行,然后再努力学习,焦虑,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仿佛再说,快回来吧,于是就这样,来回拉扯,分裂,直至有一天,小陈的心里面的那个自己给小陈说,“你状态太差了,很担心你身体,要不出去散散心吧。”于是,到了21年7月中旬,小陈又联系了两家单位去看看工作机会,其中一家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位于珠三角的世界500强大公司,还有一家在东莞,是一家初创公司。看完之后,小陈突然下定决心,还是搞自己的专业吧,勇敢一点。什么是勇敢,作为一个平凡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勇敢,可能就是挫败后,还愿意自己站起来;失恋后,仍会相信爱;被骗后,仍能继续相信人。所以,就算在部队搞自己的专业,搞着搞着就转业了,但无需对自己自我否定。毕竟,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是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所以,在21年8月的时候,加入了打工人的行列,去那家小公司试工,开始先试试看看上上班,继续搞搞自己的专业。然后就这样,放弃了军转的选岗考试,放弃了选岗,放弃了安排的工作,在退役局那边签字画押,放弃安排,然后办理了离职,直到22年5份,正式放弃了编制,开始了打工生涯。一切归零,一切重新开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江城武汉,离开了朋友圈,离开了舒适区,去向了南方,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圈子,想起了苏轼的那首几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注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饭局3,22年6月,正式离开后,回了趟江城,约了水哥及几位老转组了个饭局,一来汇报一下小陈离开江城去往南方的心路历程,二来联络一下感情,表达一下小陈对老转帮助的感激。酒过三巡,小陈答应一定要将转业的心路历程,全部记录下来,写成一个帖子,发到军转网,于是屏幕前的各位转友,你们就看到了这些个文字,理工男不胜文笔,但尽量把来龙去脉,真情实感写下来,希望对转友有所启发。 以饭局为时间线,至此,小陈的转业历程结束了,第二次选择,就是放弃编制,投身到市场和产业,截止到发贴,也不知道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选择不一定对或者错,但是选择一定是大于努力。 六、总结 小陈转业的故事讲完了,归结到底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平凡选择,庄子有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每个人其实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虚己以游世。但既然选择了在论坛上说话,就说一些观点,有幸浏览到这个帖子的转友,或者能有些许的启发,就算是一点点收获了,也算是秉承了新老转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有缘人会将薪火传下去,这也是水哥等热心的老转友期望的,也是小陈应该做的了。 1、关于寻找人生的答案 寻找答案是一个需要不断刷新认知推倒重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停地质问自己,根据你的阅读、思考、经历、体验、自我观察等,去修改自己最初那个可能并不成熟的想法,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你才可以不断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感觉就像拆开一团乱七八糟的毛线球,你要一点点去找它的源头。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和大量的反思、自我观察。 2、关于人生的走向 小陈始终认为,人生的走向其实和投资一样,是会存在均值回归的(均值回归的含义可以自行百度),就是说人生的路可能会绕来绕去,但是你最终的人生走向,还是取决于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般人从小长大,先是小学、初中,面临中考,顶住压力,上到了高中,参加高考,然后考上好学校,清北复交,常青藤,这是一条独木桥,没有走过去的人相对于走过去的人会失去一些可能性,而这也是通常鞭策着学生时代大家努力的原因。然后,命运通常的走向是,家族有生意的接手家族生意,留学哈佛剑桥的去了顶级投行,清北复交的去了知名券商,985、211的或者进了体制,或者去了阿里华为这种大厂,三本不知名高校的去了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领几千的薪水,仿佛这一切都是顺利成章的。 但是过了十来年以后,到了个三十几岁,回过头来看周围的人,以及以前的同学,发现事情有点不一样了。那些在校成绩非常优异的,毕业以后顺利成章去互联网大厂、顶级投行,券商、四大所等拼杀的,好像有人慢慢退出了,或去教书、进国企或其他压力小的行业,舒适区过着舒适的生活;一些教育背景一般但爱混爱折腾的同学,可能从个小生意开始,慢慢就IPO了;一些接了家族生意的,可能做不下去,卖家产的也有;一些可能默默无闻,做份普通工作的,然后勤勤恳恳弄个公众号,结果多年耕耘,搞了几篇10万+的文章,小有名气。 所以,拉长一个时间尺度,往长远的人生路来看,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呢?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学生时代看起来不是出众的人,做出了一些超越他自己的事情,又是什么让学生时代看上去特别优秀的人,慢慢的走向默默无闻?其实纵观历史,这个东西在人类社会早就存在了几千年,那就是你内心的渴望。 说这么多,其实小陈不想去阐述或者说宣传一种价值观,就是说无论是转业后的平淡生活也罢,努力拼搏逐步进步也罢,自主择业后专注家庭也罢,去市场搏杀也罢,总归求仁得仁,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都值得被祝福。小陈只是想说一个道理,就是: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于是,一开始去了投行、阿里腾讯大厂的你,如果不是那么野心勃勃,没有那么强的物质欲望,那么最终你还是会离开,或早或晚,然后去了体制,有稳定工作的你,可能被自己的渴望驱使,离开体制去创业,去开始另一种奋斗,亦或者你热爱写作,你工作只是为了一份薪水,但你的人生就还是在写作上。就像李白,即使他真的身居高位,当上大官,但是最终浪漫主义的他仍会选浪荡江湖,又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北大图书馆的稳定工作,终究也不是他的人生归宿,只有革命事业才是他的真正向往。 来珠三角后,因为工作的原因,小陈需要组建团队,也面试了很多人,电脑里面的简历也上千份,一般来说,会问几个问题,为什么喜欢新能源行业?对电能变换有什么理解?做这个行业会为你带来什么?通常有两类人,一类人是考虑更多的是薪酬待遇,体面的生活,以及是不是离家近,权衡利弊多,这也是占比极大的;还有一类占比很小的,会娓娓道来,对行业的认知,对技术的执念,即使不那么正确,甚至有明显的偏颇,小陈也觉得他们比第一类人对工作有着更高的热情和渴望,他们更容易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长期主义者,因为把一件事多到七八成好或许是因为钱,但是要做到极致,一定是因为热爱。 回到第二个议题,关于人生的走向,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清楚的认识自己,当然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些问题,教育体系是回答不了你的,甚至在初始阶段,因为升学压力,家庭指向,逼迫你去走独木桥,于是你忽略了你自己真正的内驱力,而这种内在动力才是你真正决定你愿意为什么而奋斗,对一份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也最终会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又回到最第一个议题,寻找人生答案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会发生很多反复,你会不断的重新认识你自己,从而你回找到自己的选择,而军转之路就是其中一个选择。 小陈想说的话都说完了。谢谢耐心看完这个帖子的转友们,也再次感谢水哥等老转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军转之路走完了,可能好戏才刚刚开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见! $ S8 {1 F& K& z.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