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手机用户in45966 于 2023-4-4 09:28 编辑
5 T7 x* g$ i* ^. k3 X( ?6 N0 J0 b. ~% r, k
瑞士,靠"永久中立","永久信用"吸金富裕得超过世界一切国家的瑞士,因为6天的反复无常,银行体系失信,失去天下。上个月,瑞士沦入破产边缘。/ D# ~( z2 [0 r9 y0 h0 W
: c& a8 P4 V, C; K& B200年前宣布""永久中立"","忠于一切客户"的瑞士,200年一直始终不渝坚持的对一切客户尽忠和坚守,赢得了全世界的稳定的数千万亿美元和数佰万亿英镑的存款资本。这一个世纪,瑞士享有了世界上最富裕国家圈层顶级王冠的地位。4 _! t7 p$ ~ ]" N v/ Q& t; X+ H
! _! L; y6 D6 T* {6 G- J+ \瑞士因为自己200年"永久中立"的信用,获得了这些天文数字巨大的资本财富可以举国坐享其利,这是一只超级金蛋的金鸡。
1 P& F, Y+ G* p ]4 h- w" b
) B2 n: W! k& [2 k0 e. S/ S但是一切在短短一年之内,彻底改变,瑞银200年积累的世界范围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H7 {4 z' e! b, z: e, D& a* E# p
) F% E) o( ?# N L* Q2022年2月28日,瑞士宣布放弃"永久中立",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 Q& k, m" m- N( N! C" M( F, D; P: J1 U) Z/ q$ [
2022年3月9日,瑞士宣布加入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举措。
. D( W4 F+ K) q3 V
+ o+ Z) l3 I/ e {, T2022年3月15日,瑞士银行宣布冻结了普京及一批俄高官在瑞士的资产,以及部分俄罗斯富商放在瑞银的钱大约81亿美元,但这没收的81亿美元彻底打破了全世界瑞银客户的安全感。
1 A- u* x* t, m- P, u( R
% X5 s( ?5 T7 }1 \% D7 q) p. S从这一刻开始,全世界富豪们就对把钱放进瑞士银行这件事产生了怀疑,钱放在瑞银居然可能会被没收?那大家千里迢迢把钱大老远的放在瑞银是图个啥?
8 q, R0 D" ~: ?6 @. w; D$ Y7 N+ o8 h# g0 j
从2月14日开始,大量的资产开始疯狂从瑞银出逃,抽离出来的资金纷纷涌入到了新加坡等地区的银行。- f* X# K) }/ _$ y' t* ^
" K7 r" ?5 H8 ?& ?3 ^
在整个2022年天文数字的资金陆续流出瑞士银行。
/ I- x3 U& R2 F# |; ]4 A
4 @, U( T- G. w$ y( V# M2023年,3月份,资金抽离瑞银的速度再次加快。去往新加坡等中立地区。瑞银,挤兑。
# ]# r6 s( V$ U5 ~8 \" L; h Q# o
另一方面,因为涌入的存款太多,新加坡的银行已经忙到了瘫痪,纷纷要求员工停止休假,紧急加班,以应付已排成长队办业务的大量客户。
5 r0 g% y, X& P- V( T* i6 n
% W+ H0 ~3 K, i9 u8 n
+ W) f# ]9 j4 x- j8 ~' t# w图片
' Q+ l% A* d2 i) _+ e: H1 R
- N" @ Z# f- T" h% d2 l# Y8 E7 x0 Z' u) K" a
瑞士所有的银行都在被客户大量抽离资金,很快就有银行撑不住了。9 O, J7 T$ n: B) _2 D1 r
* m" z( M! _' n s, s, Y" K6 D8 v
2023年3月14日,规模仅次于瑞银的瑞士信贷银行因资金链断裂,公开向瑞士政府求救。
9 E8 G% q: g1 M4 U! J& P) O* [
. Z0 i$ C4 w0 e8 W0 U4 D% x2 h瑞士政府用大量资金把这事擦了屁股后,其他的瑞士银行也开始摇摇欲坠,政府害怕了。, f( ^! q G8 U- b: T& R
5 g0 u% K* j$ f9 N6 z/ x; E
2023年3月23日,瑞士又出尔反尔宣布恢复"永久中立国"身份,取消对俄罗斯的一切制裁,取消对俄罗斯客户的资金冻结。
% J/ k7 {5 `, X0 L9 d1 c
2 _9 k1 `' h [: U% N% n1 H, \瑞士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挽回全世界客户的资金,重新树立他们对瑞银资金安全的信心。
5 o' c) Y/ b; b4 J, W n+ v* r) Q3 I$ j3 y _
这个。。。
0 U% ^: b' b) f u' t+ ]$ O3 |5 Z
全世界的富翁们在想,原来永久中立国身份可以这么弹性的啊?这玩意还能自己宣布恢复的?+ F- I/ ^% {$ Q
1 k6 \6 |# q* n: G3 L4 w0 D短短时间内经历废除"永久中立国"身份,又成为永久中立国,这性质和短短时间内多次戒烟有何区别?
/ g d! a, i( U
$ u# v7 Q- R3 |1 ]: }+ s9 J永久两个字啥意思,瑞士你知道么?
' R( b7 \& F6 t' ~, X0 Y8 a( L; M Z' H( u; b
当年瑞银的信用如此强大,是瑞士老祖宗用200多年的时间慢慢积累出来的,不是自己宣布个永久中立国身份就能换来的。
7 q7 O5 I' L3 G, f" [
, k" @7 O1 R1 M) @# n. Q* X这种级别的信用一旦被毁掉,重建需要至少200年,绝不是嘴巴一张就能完成的事情。
8 l/ g6 _" p/ v
: M G* o" R/ f0 Y3月29日,刚宣布再次成为永久中立国的第六天,瑞士又再次恢复对俄罗斯的制裁,恢复对俄罗斯资金的冻结。
3 t8 \) z1 O9 e6 J7 [/ Q! W, ?+ d1 H; f( o8 V; A9 n
持续仅6天就灭亡的"二次永久中立国",创下了历史上所有中立国身份持续时间最短的记录。0 G; D2 r" B8 `" @% {
( ~. g6 I% F' z$ t6 J1 A原来在瑞士银行的信用体系里,永久只等于6天。% d5 [. M/ I$ \# ~0 \: \
, k$ U: q, B& m% D
瑞士这么干,世界资金更加迅速地流出瑞士,这给瑞士的国民收入带来毁灭式的影响,等于瑞士自己为了没收区区几十亿俄罗斯的存款,亲手放弃银行业最赖以存在的信用体系,放弃了全世界几千万亿美元和几百万亿英镑存款,生生毁掉了自己亲手培育200年,躺着赚钱的下金蛋的鸡,瑞士老祖宗含辛茹苦打造200年的国民经济富裕基础——瑞银信用体系团灭。上个月,全世界都在撤离瑞士。
, r$ _& G4 c7 Q+ q+ B4 W; Y
+ b& `5 ]( @$ k7 c% |6 y, {! i; [' G瑞士短视,没收俄罗斯一丁点存款,放弃全世界的行为,反复放弃"永久中立",又反复恢复"永久中立"的做法,就像烽火戏诸侯一样,自毁银行信用根基,瑞士从此跌出世界顶级圈层的王冠位置,成为不入流的垃圾国。瑞士,彻底完了。
# Y5 m0 m5 k" l5 J+ W/ ]% V( F( z, Q# V% R6 X6 C! R
1 i, j6 D# z- Y$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