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M1 w/ C1 o# A1 j. T
张古庄镇张古庄村的草莓种植大棚。资料图 杨雷(中)与团队成员在试验大棚观察草莓长势。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等待装车的新鲜草莓。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本报记者 吴苗苗 李佳琦 李元华 12月20日至22日,第九届全国草莓大会和中国·廊坊草莓创新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廊坊市同期举行。会上传来好消息,由辛集市张古庄镇跃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冀九”草莓,从全国各地44个品种、200余份样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一颗小小草莓如何征服顶流专家大咖,吸引全国客商眼球,张古庄镇如何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记者走进当地一探究竟。 从31个到364个 设施大棚让草莓错峰抢鲜 冬至时节寒意浓,早上6点天还不亮,4辆货车就已经等在了辛集市跃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外,记者留心观察车牌号,有冀A的,有冀T的,还有京牌的。司机与社员都是熟人,顾不上寒暄,只忙着把一箱箱新鲜采摘的草莓搬运上车。 “现在正是第一茬草莓成熟上市,根本不够卖,刚采摘下来,就被辛集、衡水、石家庄等地的大型商超抢着订购。”合作社负责人魏小要停下手里的活对记者说。 “销路好,价格怎么样?”记者询问。 “这两天批发价23元一斤,早几天能卖到28元一斤,草莓熟得越早价格越好。”“抢鲜”“错峰”是魏小要认定的草莓“高价秘诀”。 65岁的魏小要是社员们眼中的致富能手,20多年前他带领着乡亲们搭建设施大棚,引进草莓种植,才有了如今乡亲们的“莓”好生活。 曾经辛集市张古庄镇张古庄村名不见经传,村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可一年忙到头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村里有70多亩桃树,但桃子成熟时间集中,果农又没有好的储存方法,收获的桃子只能贱卖。 2000年在石家庄佳农市场做果蔬批发生意的魏小要发现草莓的市场价高,而且货源少,他觉得是个商机。于是,他回村找村干部商量,在村里建大棚种草莓。 然而那时候,设施种植还是新鲜事,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暖棚是个咋回事,质疑和观望的人比比皆是。魏小要一边与村干部沟通,一边积极争取贷款,最终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建起了31座草莓大棚。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魏小要辗转联系上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石果所”)的草莓专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魏小要回忆,有了草莓专家的保驾护航,8月种下的草莓,11月底就迎来了收获,可是烦心事又来了,“眼看草莓长在地里,却没有销路呀。” 没有销路就没有效益,魏小要丝毫不敢耽搁,他和村干部一起跑市场,北京、石家庄、德州、太原、包头……到处推介村里的草莓。 “我记得最初是两个山东德州的客商来了村里,与我们签订了收购合同,我们细细一算,一亩地纯收入有6000多元,可把大家高兴坏了。”魏小要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第一笔订单签订时激动的心情,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设施草莓从11月底开始采摘,能结4茬果,可以一直卖到第二年5月份,与露天草莓种植形成错季上市,保持较高销售价格。好收益为村民树立了信心,一座座崭新的大棚在村里建了起来。 2011年,魏小要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规模种植草莓。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张古庄镇跃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暖棚364个,占地2200亩,社员264户,年收入1300多万元,张古庄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草莓种植5000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草莓专业村”。
) \% D |. X2 p!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