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第6期: 《贺新郎 别友》$ Z" y! @2 h. B3 ~" S
5 r0 m+ h, |+ A3 ~: \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 京。从1949年到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他不仅在政治、战略上展现出过人才智,在文学上也有颇高成就。本专辑主要讲述毛泽东诗词的内涵、艺术特点和价值,重点解读每一首诗词背后的故事。从1906年到1966年,以时间为轴,以诗词为面,将历史的波谲云诡,与70首诗词相结合,组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揭开那个特殊年代鲜为人知的一面。; K% c! n0 o7 w; W8 `
贺新郎 ) t: ?2 k5 K. L
挥手从兹去①。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②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③。过眼滔滔云共雾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⑤ 4 x4 _2 P8 |2 ^+ W
今朝霜重东门路⑥,照横塘⑦半天残月,凄清如许⑧。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⑨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 L6 c! r& `% a 诗词注释
& z) ]# k) u) E, P- l9 G①去:离开。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3]
+ h+ N& S8 a8 U% M$ p2 w U②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 m) x1 x* z: p$ I③书语:信中的话语。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7 B+ ^; k9 @0 G: D
④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 C, W7 e N1 k) G8 I⑤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W0 [* c7 z. ^6 M
⑥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5 Q, f& g) c& [; @4 Y⑦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 s. H; D1 e' f⑧如许:这样。
4 ^. Y, B7 x0 z⑨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3]
; e- A" j4 j2 b& A0 j; E
' g$ z7 b8 u4 h 诗词译文
2 ^0 P" y9 T7 g! y: N挥手从此离去。4 f$ e$ B' Q8 s8 f4 v: W2 Z+ m
离别前凄然相向,) k2 T' x% \- [3 G) S: V$ H/ }
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
2 A- o5 a8 h0 T: @( y' z我看你眼角眉梢,
- ]0 g$ T3 m* j# o/ U' S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4 x( f# ?; I6 C' P% s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 R% X' C* n*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L; |0 }* d$ B8 y7 H
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4 ]( g/ w! Z6 s' _(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 }( J; n) |4 b( T: M0 ~. c, a# b9 Z早晨东门路上被霜覆盖着,
% N8 d* Z2 ]1 ?$ n* c$ s3 I横塘之上还有半天残月,0 b3 R( F1 a2 p9 q- y1 X
显得如此凄清。, x5 ^$ ]2 x, v4 @' R
汽笛声响令人肠断,9 x3 I% F. u) F! m1 u
从此天涯孤旅。# z( e: T6 }$ E; b/ ?$ Y4 D* {2 |$ L$ m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0 B; j* w: Q4 q+ E! i让我们像昆仑山的峭壁倒塌,
3 v% w R! t6 H* M台风扫荡寰宇一样。8 F- n" k) ^3 G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B$ i9 c# F1 q; R, r2 i9 v
创作背景:
( ^$ ~' U- H& `7 h& N, ~+ G 本词又名《贺新郎·赠杨开慧》 [4]。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 [13]《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三首》,即《贺新郎》《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贺新郎·读史》,并附有《贺新郎》手迹,写作时间标明为“一九二三年”。1986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选》,《贺新郎》的标题仍为《贺新郎》;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集》,收入“正编”,改题为《贺新郎·别友》。
+ O" `0 y) x2 v5 u2 F/ x1923年4月,毛泽东从长沙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6月到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错误的观点,使大会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及中央局秘书。9月,他从广州回长沙展开反对湖南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推动工农群众的运动。1923年11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12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缕”而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 y( q) ~+ z6 F0 g
诗词鉴赏 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 [13],《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6 z% L5 u& M) v- j, L& |/ T l% b
整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整首诗巧妙的古诗词的或诗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
2 o: Z/ ?' r5 f 词的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这五个字,独成一句,不但总括全词,而且引出下文许多动人情节。。作者为读者展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惜别图。请看临别之前,夫妻情意绵绵跃然纸上:“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形象地表达了这对为祖国献身、志同道合的夫妻,即将分别难于割舍离愁别绪之态。“更那堪”三个字,增强了爱侣内心悲戚苦痛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情深意切,传神之笔!“似恨”从“眼角眉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饱含着多少人间的爱侣柔情?“热泪欲零”情泪欲滴,是以何等的毅力强忍悲痛的心情,没有流下来。“还住”?不!泪向心里流,心在滴血!多么坚强的性格。善良的读者禁不住也会对这真情的伴侣潸潸泪下。此时读者会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句。与其意境、其境界之高远乃天壤之别。 “知误会前翻书语”。“书语”书信中的话,作者知道从前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书信,产生了误会。为革命献出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的杨开慧,怎会区区计较呢?“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过去的往事如云涛雾涌一件件从眼前而过,但算起来人间的知己惟有“我和你”,这是对杨开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在白色恐怖艰险的岁月,杨开慧全身心地支持他从事伟大事业,可谓难得的红颜知己,革命的伴侣! “人有病,天知否?” 不仅把不忍离别炙热的情感推向高峰,而且暗喻对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劳苦大众疾苦关注。“ 天知否?”敢问苍天你知道吗?作者如伟大诗人屈原《离骚》、《天问》一样,向浩渺的苍穹发出警世的慨叹!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故而他义无反顾地要远离恩爱的妻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砸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革命洪流中。以设问句结束上阕,不但干净利落,而且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9 Z5 F0 E& ~2 e$ M4 J 下阕“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如临其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东门、横塘,环境“半天残月”“霜重”“凄清”。在送别的路上,这对患难与共的伴侣,足踏凝霜,头顶半天残月,穿过东门(吴门)外的清水塘,紧紧相依……作者移情于景,描写与妻子分别时感人的情景。其情,其景,令人感慨万千。柳永《雨霖铃》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虽然与作者描绘的情景有相似之处,寓情于景,表达离别之情;但前者烘托了这对为革命献身于民众的分别依恋之情;而后者只不过是个人小天地罢了。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汽笛一声,恩爱夫妻分手,天涯孤旅,真叫人肝肠寸断!似乎唐代诗人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之句化作词人离别情思,令人伤痛!征途漫漫,黑暗必将过去,阳光一定普照人间。. “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如此恩爱的革命伴侣,要“割断”情意缠绵的“愁思恨缕”实为不易。为实现伟大事业要有“昆仑崩绝壁”“台风扫环宇”决心和气魄。同时也烘托了未来大革命的声威。 “重比翼,和云翥”形象的比喻年轻伴侣像飞入云霄鸟儿比翼双飞,作者以戏剧大团圆手法作结尾,表达了期盼夫妻早日团圆美好的希望。此词,惜字如金,既刻画了人物表情,又表达了人物内心境界。将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与人间的缠绵的儿女柔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意境之深邃,其境界之高远,是亘古以来离别诗词之玫瑰,如爱情昆仑之峰巅。 - a4 b4 R9 Z( @
《贺新郎·别友》一词最后两句“重比翼,和云翥”是毛泽东给杨开慧的一句美好的承诺,他说等我和你在将来的革命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是一个充满革命人情味的希望。词以婉约收结,婉约中仍带有豪放。) K# h( l/ O, g. ?
) Z$ x5 `+ u* B9 K
& j/ e- H+ I3 q4 R, I- q! b2 M6 j W0 r+ L
6 t- ?5 G7 t* O+ H' u; l' x7 a
+ b7 d' G8 z/ E. H1 |
( n2 e5 w& W& r& n, Q' e4 a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