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 m- b4 u1 m* x9 ~
, ?; _# F9 r! I, I, o
h+ Q: d4 |7 c! E) m. [ & N! z _/ [7 f! \( I$ V& ^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交出的答卷上,少不了一个大大的“稳”字——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首次突破130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 Y: p1 i/ ]& z
“稳”也是贯穿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主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都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稳字当头,没有大起大落。/ T4 i- W3 Z' G% ~# ?& o2 r
稳,是写在纸上的数字和文字,更是老百姓真切的体感温度。
4 L; U' ?6 O6 `3 x& n0 f 比如说物价。物价的稳,事关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年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对老百姓来说,物价稳意味着生活成本稳,家庭预算可以更加精准地规划。物价稳也意味着,大家手里的钱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购买力。
B* l. n0 b" f% B- V: A: i3 P 再比如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经济稳”。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连续4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今年的预期目标仍然是“1200万人以上”。就业“稳”说的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这几年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从网约车司机到外卖骑手、快递员,新业态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从全媒体运营师到人工智能工程师,新产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
6 \) B0 e% B3 S0 L" D, K0 k% V5 X “民生稳”则是“经济稳”的最终落脚点。2024年,我们在民生领域的支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如今,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到家装、汽车等高价值品类,养老金、医保补助、生育补贴标准也全面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政策也在密集落地……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的力度在提高,社会保障的厚度也在增加。& I% g5 f9 k; c+ @
此外,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其实也是“稳”。而且,相较于全球其他主要货币,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也相对稳健。在世界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的今天,这样的“稳”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4 Q6 Z, t/ K8 M! u. P0 ~" ?9 ]+ c “稳”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在应对严峻复杂环境时的从容不迫,是政策精准发力的智慧,更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不断改善的幸福图景。
2 p$ @- j9 h+ `/ H# x3 y# }$ G来源:央广网
( C- z( M0 \& R4 ]2 l
/ ^' @1 G( k m |9 |+ i" C9 {- `' z# `5 K
' G4 q* w( i) d' i/ G
1 K3 D7 u4 Q7 |9 V7 H! _
' ~& J. q# v$ x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