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根据形势的需要,刚组建的守备五师进驻博克图,执行分兵卡口,重点防御的战略任务。即以预先构筑的坑道短洞和隐蔽猫耳洞为依托,结合野战工事的即设阵地,组成以打坦克为重点的支撑式的环形防御。守备十三团驻博克图镇守兴安村;守备十四团驻守博克图镇忠工屯;守备十五团驻守博克图西沟;炮兵团驻守博克图镇上坎;坦克团驻守博克图镇窑北沟;师直属队驻守博克图镇上坎。博克图位于东经121°55′——122度06′;北纬48°46′——48°51′,距牙克石市区128公里,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博克图既是大兴安岭通往松嫩平原的匙锁门闩,也是滨洲西部线的哽隙咽喉。该镇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附势于岭东一侧群山环抱的凹隘山地间。其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00米。碍于山峁东西之阻隔,铁路干线南北之贯穿,故使居民区依其地势划分为上坎、下坎、东沟、西沟,呈不规则的块状分布。博克图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是有史以来兵家驻守要塞之地。尤其是清朝以来,博克图驻军从未间断过。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加强边防,清政府于呼伦贝尔沿线设台,从布特哈旗(现扎兰屯市)、索伦、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抽兵丁十至百人不等驻守延博霍托(博克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中东铁路沙俄护路队下编8个步兵连,19个骑兵连,2000多名步兵和2,500多名哥萨克骑兵,于中东铁路沿线驻守。其中第13骑兵连驻守博克图、兴安岭。民国时期的1918年8月13日,日本政府发表出兵“满洲”宣言,14日,日本干涉军由长春开进满洲里,每日3列车,每列35节。19日博克图、兴安岭各站均被日军驻守。1920年8月撤退至哈尔滨、长春。1922年东北军4旅3团驻守博克图红山兵站,1930年撤离。1931年东北军15旅38团驻守博克图。东北解放后,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月11日,苏军轰炸机轰炸伪博克图警察署、日本宪兵队、守备部、西大营、开拓团及南撤的日本军队,炸死日本多人。9月13日苏军解放博克图。18日成立苏联红军博克图卫戍司令部。1946年11月1日,苏联红军撤离。1946年5月12日,为接管滨州铁路西线,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警备一旅和西满军区护路第六团,在旅长王化一和司令员郭维成、政委苏林率领下,进驻博克图。在铁路沿线各站负责保护铁路,维护社会治安,镇压反革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548部队进驻博克图,驻守西山弹药库,1959年撤离。1952年,内蒙古保卫部队4师第5团进驻博克图,1959年改称中国公安部队内蒙古大队,3团11连驻守博克图,后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1中队。守备五师1969年底进驻博克图,师党委根据全师部队的作战任务和指战员的思想实际,提出了“热爱边疆,胜过家乡;扎根边疆,意志如钢;建设边疆,贡献力量;保卫边疆,紧握钢枪”这个响亮的口号,得到总政治部和沈阳军区的肯定,激励着全师指战员的革命斗志。在“四边”思想的鼓舞下,守备五师驻守博克图二十三年。二十三年的的艰苦奋战,铸就了这个师的光荣历史。“博克图不大点,东西沟上下坎,毛子屯青年点,老头商店照相馆。一三五搞学习,二四六还关板。到饭店没有饭,照相馆没胶卷。”这就是当年博克图情况的真实写照。博客图是镇政府所在地,镇所在地有东沟、西沟、上坎、下坎、毛子屯五个村,一个商店和一个照相馆。我们守备五师的师部和两个团及师直属队就驻守在博克图。当年的博克图小镇,因为有了我们这些军人的存在,才使其热闹繁荣,是我们这些军人给博克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年在博克图的大街小巷乃至菜市场,处处都有穿绿军装军人的身影,尤其是博克图的火车站和邮局,几乎成了军人的海洋.....* C0 |! p5 g1 `1 K: f: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