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在视频《田螺姑娘说历史》中看到,在解放军总医院的荣誉墙上,悬挂着一位身着军装的女军医照片,照片中的她虽已两鬓斑白,却目光如炬,透出医者特有的坚定与温情,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原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这位军旅生涯长达61年的传奇军医,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更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军人本色书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
1945年,陈菊梅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医学院,立志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医疗现状。毕业后,她在上海第二人民医院积累临床经验,当她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时才发现,中国医学还有那么多的空白尚未填补。四年时间里,她仔细记录各种病历,尽心尽力为患者寻求医治方法。1954年,她的能力得到领导认可,获得公派留学机会,前往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攻读传染病学博士。她在异国他乡克服语言、习俗等多重阻碍,最终以全科满分的成绩提前毕业。学成回国的陈菊梅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医学理论知识,并且带回大量的医学书籍,这些书籍为她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成为我国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基石。
回国后,陈菊梅在西安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担任主治医师,在这里开启了最初的两年传染病研究。1960年,她进入全国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解放军302医院,直接奔赴传染病诊疗最前线。当时,我国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高达85%,被国际社会冠以“肝炎大国”的屈辱称号。为攻克这一难题,她在筒子楼改造的实验室里昼夜奋战,累计解剖上百例病患遗体,观察数千临床病例,最终首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972年,47岁的陈菊梅做出惊世骇俗的决定:为消除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对科研工作的干扰,她先后切除扁桃体、阑尾,分三次拔光全部牙齿。当手术医生劝阻时,她坚定表示:“若能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即便摘除更多器官也在所不惜!”这种近乎悲壮的牺牲精神,最终催生出“五味子降酶”“复方鳖甲软肝片”等特效药物,将肝炎死亡率降至38%,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陈菊梅的贡献远不止于肝炎防治。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78岁的她不顾感染风险,第一时间进入隔离病房采集病毒样本,主持编写全军首部《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并率先通过央视向公众普及防疫知识,极大缓解了社会恐慌。2008年汶川地震,83岁高龄的她拄着木棍深入灾区,顶着余震与高温指导防疫、编写《地震灾后传染病防治手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除了临床诊治之外,走下手术台的陈菊梅曾主导建立全军首个野战传染病医院,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在学术领域上,她先后发表140余篇论文,主编6部权威著作,她所提出的重型肝炎诊断标准至今仍是行业规范。陈菊梅的61年军医生涯写满忠诚与奉献,她本应在1998年退休,却多次申请延期,直至2015年90岁高龄才离开岗位。
陈菊梅在中国医学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央军委特批其享受正军级文职特级待遇,专业技术一级,等同战区级上将,这是对她卓越功勋的最高褒奖。2021年11月5日,96岁的陈菊梅与世长辞,遗嘱要求丧事从简并将遗体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在她身上看到了“为医学燃尽最后一缕光”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如中央军委在表彰通令中所评价:“陈菊梅同志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
看完陈菊梅老人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有着61年从军史的老军医,她的年龄相当于我现在的实际年龄。她一生把名利、荣誉和地位看得很淡很轻,把国家利益和部队官兵、百姓疾苦看得很大很重。我常想,老一辈党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从军人员等,为什么在事业上、工作上能够埋头苦干、公而忘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甚至带病坚持工作,主动延长工作年限,直到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生命?思前想后,无非两点:其一是受党的教育多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心里始终装着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装着人民的疾苦和幸福、装着民族的安危和富强;二是知识渊博、胸怀大志、事业心强、敢于担当,一心一意地要为共产党、国家和人民做好事、作贡献,彰显“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纵观陈菊梅老人一生的思想境界、人生目标和奋斗历程,这才是我们应该弘扬和学习的红星、受人尊敬和追捧的明星。她老人家留下的临床经验、药方药材和权威著作,是当代人和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学财富和救人法宝。我们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要以陈菊梅老人为榜样,精心钻研医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救死扶伤”的医风医德真正惠及到老百姓身上。
在此,让我们向这位德高望重的奶奶辈的老军医陈菊梅——敬礼!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